汤显祖临川四梦之《紫钗记》。

守望

霍小玉: 唱『寄生 草』 怕奏阳关曲,生 寒渭水都, 是江干桃叶凌波渡,汀州草碧粘云渍。 这河桥柳色迎风诉,(这柳呵)纤腰倩作绾人丝,可笑他自家飞絮浑难住。 昆曲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又被称为“百戏之祖”。它的剧本文学性很高,音乐优雅,抒情性强、动作细腻,歌唱与舞蹈的身段结合得巧妙而和谐。现代观众常用“美轮美奂”四个字来形容昆曲带给人的视听和心灵感受。今年恰逢东西方两位戏剧大师汤显祖和莎士比亚逝世400周年。由上海昆剧团带来的汤显祖名作《紫钗记》于6月4日晚在广州大剧院唯美上演,该剧力图再现昆曲生旦戏之载歌载舞的特点,并呈现当代舞台视觉气质。 上海昆剧团“五班三代”的强大阵容,广州也成为此次《临川四梦》世界巡演中完整上演四部大戏的首个城市。 《紫钗记》是明代大戏剧家汤显祖的作品,创作于南京时期。此剧全本共五十三出,在保留唐人蒋防传奇小说《霍小玉传》主要人物和情节的同时,再造男女主人公的形象,别开生面地演绎李益和霍小玉的爱情故事,较好地继承了《霍小玉传》的现实主义精神,也体现了汤显祖的“情至观”,堪称“临川四梦”第一梦。 主要情节:才子李益元宵夜赏灯,遇才貌俱佳的霍小玉,两人一见倾心,随后以小玉误挂梅树梢上的紫钗为信物,喜结良缘。不久李益高中状元,但因得罪欲招其为婿的卢太尉,被派往玉门关外任参军。李益与小玉灞桥伤别。后卢太尉又改李益任孟门参军,更在还朝后将李益软禁在卢府。小玉不明就里,痛恨李益负心。黄衫客慷慨相助,使两人重逢。于是真相大白,连理重谐。该剧热情讴歌了爱情的真挚与执著,深刻揭露了强权的腐败与丑恶。 “恨锁着满庭花雨,愁笼着蘸水烟芜。忘不了你小玉窗前自叹吁。伤情处,看了你晕轻眉翠,香冷唇朱。” 人生若果真如戏,就把这戏当人生看破天 昆曲,又称昆剧、昆腔、昆山腔,是中国最古老的剧种之一,也是中国传统文化艺术中的珍品。元代散曲家贯云石做过翰林学士,深受汉族的思想与文学的影响,爱慕江南风物,憧憬恬静闲适的生活,后辞官不做,隐居江南,改名“易服”,在钱塘卖药为生,自号“芦花道人”。他善作散曲。他所创的曲调,传给浙江澉浦杨氏,后称为“海盐腔”,流传至明代,为“昆腔”的先驱。自明代中叶独领中国剧坛近300年。昆曲糅合了唱念做打、舞蹈及武术等,以曲词典雅、行腔婉转、表演细腻著称,被誉为“百戏之祖”。昆曲以鼓、板控制演唱节奏,以曲笛、三弦等为主要伴奏乐器,其唱念语音为“中州韵”。 女主角沈昳丽 主演黎安、沈昳丽已合作了三十年,他们一起排《紫钗记》有8年,真是“台上一分钟、台下几十年功”。 男主角黎安 第一次看昆曲,之前担心看不懂,没想到从头到尾精彩连连,唱词颇有唐诗宋词风彩,特别喜欢演员的装容典雅,每出戏都美仑美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