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太行十八缸穿越-行走白陉古道

牙医海刚

<h3>  徒步太行八陉一直在我的计划之中,翻越十八缸更是神往已久,恰好快乐驴行组织,欣然报名。果然是一次愉快之旅,不负所望,得偿所愿,遂作文记之。 这次我们的领队是如风,蓝精灵,皆人如其名,如风个头不高,笑起来露出白白的牙齿,耿直干练,行动如风👍蓝精灵是个阳光美女,为人爽快,声音清亮,歌唱的很棒🌹</h3> <h5 style="text-align:right;"><i style="font-size:18px; color:rgb(1, 1, 1);">  我们周五下午从徐州出发,中途休息,次日六点起床,早饭后乘车近三小时,抵达山西陵川地八洞河村。(如果不是河南界限高限宽,可近120公里,当日可达😬)我们下车稍作修整,领队给当地老乡交了两百块过路费后,向西进入峡谷。 所谓十八缸,其实就是峡谷中一个个的大石坑,自然形成,谷底植被繁茂,两侧陡崖如削,中间的石坑因常年雨水冲刷,缸壁光滑陡峭,当地老乡以绳索链条木棍等搭建成软梯硬梯,以利攀爬,美景才得见天日,招来许多驴友一试身手😀</i></h5><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br></p> <h3>晒一张小驴图片</h3> <p class="ql-block">  看看这美女驴友的飒爽英姿,翻越成功的喜悦可见一斑😂</p> <p class="ql-block">  翻越十八缸后,还有一段陡坡,比我们拉犁山练驴坡要陡不少</p> <h3>登顶已近午后,草草吃了顿路餐</h3> <h3>山顶一颗六百年的古树吸引住了驴友们</h3> <p class="ql-block">  下山的路可平缓的多啦,顺带捎一包垃圾下山,有些路段垃圾不少,有些驴友的环保意识还有待提高☹️</p> <p class="ql-block">  山下即是谷底,一条之字形双车道柏油马路随谷转折。我们稍作修整,等车,今天夜宿双底村。双底村位于黑毛沟大峡谷谷底,四周峭壁环绕,群峰林立,偏有一峰独立村中,稍矮,挺拔俏丽,故名双底</p> <p class="ql-block">  住下后意犹未尽,设计个小环线,过农家果园顺红豆杉大峡谷而下,不远处即是小壶口瀑布,彼时日照西山,山体金黄,十分壮观。</p> <p class="ql-block">  晨起闲逛,山村月朗日迟,远山如黛,峡谷葱茏,流水潺潺,鸟鸣应和,一切都那么的慵懒舒缓,真是山中一日,世上千年!</p> <p class="ql-block">  早饭后徒步白陉古道。白陉古道位于陵川县东南大约五十公里的黑毛沟大峡谷内,始建于春秋战国年间,已有2600年历史,另一说法始于3300年前,商代20代君盘庚由奄(曲阜)迁都太行山下殷(安阳)之后形成,是太行八陉之一。现存的古道北起河南辉县,南止陵川双底村,顺黄围山下峡谷盘旋,依山就势,修建在悬崖峭壁之上,故称“悬天古道”,传言涉顶远眺,可隐见黄河,我目力不及,没有看到😭路径由石灰岩鹅卵石铺就,当年的马蹄车辙印仍清晰可辫,千年磨练,历经沧桑,山石泛层层白色,故又称“白陉古道”。 当年齐人伐晋,曾借此道,金戈铁马,声尤在耳。其实何止于此,几千年来,古道就像个耄耋老人,阅尽人间沧桑,也许还有白马佳人,还有油纸伞、锣鼓花轿,更多的是商旅走卒,寻常百姓吧,多少故事,泯泯灭灭,独有这青山不改,古径悠悠。</p> <p class="ql-block">  昨天下山时在路边小憩,见对面悬崖间隐隐有人影走动,现在才知道头顶即是古道,入口就在不远处,彼时顺古道南上,就可以走到双底村。但我们这次人多,走完十八缸已经有人体力不支,领队安排二天还是很英明滴😬正基于此,才得以细细品味这古道的前世今生,我在这儿闲庭信步,是否曾经,也有人在这儿信马由缰,不一样的时光,一样的千嶂叠翠,峡谷幽幽。</p> <h3>从山顶俯瞰双底村</h3> <h3>我们这次从辉县徒步古道,最后才是著名的七十二拐</h3> <h3>过了七十二拐,就是终点孟门啦</h3> <h3>下山准备回家喽😎买点野山药😀</h3> <p class="ql-block">  我们在双底村稍作休整,便踏上回家的路,哈哈,道路千万条,回家的路最美😀😀😀途中在县城用餐,饭店豪华,饭厅气派,服务员整洁热情,居然有六凉十热菜,当地美食应有尽有,色香味俱佳,还有蛋炒饭,面条、水饺、饮料,看上去已是垂涎欲滴,领队说是老大安排滴,感谢老大富威堡!徒步之后,得以大块朵颐,真人生一大乐事😀😀😀 文中部分图片由同行驴友提供,非常感谢!仓促成文,望祈雅正😬😬😬</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