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游记

天行健

大报恩寺遗址公园位于南京市秦淮区中华门外,是中国规格最高、规模最大、保存最完整的寺庙遗址,是夫子庙秦淮风光带重要组成部分。 整个遗址公园占地面积约140000平方米,其中一期为大报恩寺遗址公园核心区,包括遗址保护区、大报恩寺遗址博物馆、大报恩塔等。 大报恩寺是中国历史上最为悠久的佛教寺庙,其前身是东吴赤乌年间(238─250年)建造的建初寺及阿育王塔,是继洛阳白马寺之后中国的第二座寺庙,也是中国南方建立的第一座佛寺,中国的佛教中心,与灵谷寺、天界寺并称为金陵三大寺,下辖百寺。 2008年,从大报恩寺前身的长干寺地宫出土了震惊世界和佛教界的世界唯一一枚“佛顶真骨”、“感应舍利”、“诸圣舍利”以及“七宝阿育王塔”等一大批世界级文物与圣物,2011年,评为“2010年度全国十大考古新发现”。2012年,作为中国海上丝绸之路项目遗产点列入中国世界文化遗产预备名单。2013年,被国务院核定公布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14634/20be19b0-ddb1-11e9-a935-df856dda2b9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14634/20be19b0-ddb1-11e9-a935-df856dda2b9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801.958px;"></div><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大报恩寺是明成祖朱棣为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而建,明永乐十年(1412年)于建初寺原址重建,历时达19年,耗费巨大。大报恩寺施工极其考究,完全按照皇宫的标准来营建,金碧辉煌,昼夜通明。整个寺院规模极其宏大,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规格最高的寺院,为百寺之首。</div></div>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br><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14634/39a97eb0-ddb1-11e9-a935-df856dda2b9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14634/39a97eb0-ddb1-11e9-a935-df856dda2b9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243.6px;"></div><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br></div></div> 在大报恩寺中,被明成祖赐名为“第一塔”的大报恩寺琉璃塔为当时中国最高的建筑和南京最具特色的标志性建筑,它九级八面,大报恩寺琉璃宝塔高达78.2米,通体用琉璃烧制,塔内外置长明灯一百四十六盏,自建成至衰毁一直是中国最高的建筑,也是世界建筑史上的奇迹,与罗马大斗兽场、比萨斜塔、中国万里长城等一道被称为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并被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文化的标志性建筑之一。位列中世纪世界七大奇迹,被当时西方人视为代表中国的标志性建筑,有“中国之大古董,永乐之大窑器”之誉,被称为“天下第一塔”。琉璃宝塔在南京的土地上屹立了近400年后,1856年毁于太平天国战争中。这张图片源自互联网哈。 <div class="cps-upload-file param-img"><div data-v-24994c6c="" contenteditable="false" class="cps-img-container media-container editor-img-container"><img data-v-24994c6c="" 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14634/b5261d20-ddaf-11e9-a935-df856dda2b9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data-src="https://ss2.meipian.me/users/15814634/b5261d20-ddaf-11e9-a935-df856dda2b9e.jpg?imageView2/2/w/750/h/1400/q/80" alt="" class="img lazyloaded" style="height: 329.576px;"></div><div class="edit-container media-inner-editor bottom"><br></div></div> <p>现今遗址公园中备受瞩目的琉璃宝塔并未按照历史原样复建,而是以轻质钢架玻璃保护塔的形式重现,在完整保护遗址的前提下赋予其象征意义与内涵,留给每个人对于这已逝的宏构和盛景无限的想象。</p><p>初见此塔还是略感失望,现代工艺的玻璃制品如何也不能体现出当年的恢弘。那段辉煌的历史记忆,只能在书中找寻。宝塔消逝在历史中,却永远活在我们心里。</p> 走过山门脚下跨过的是香水河、香水河桥遗址、御道遗址,在这里还可以看到保存完整的香水河石砌驳岸桥下的香水河,纵贯南北。香水河,在佛教有八功德水的含义,但对于大报恩寺来说,还是功能完善的排水系统。拱桥两侧左右对称分布的两座碑亭是古大报恩寺御制碑亭---永乐碑和宣德碑遗址。 两座御碑是大报恩寺中轴线两侧的重要建筑之一,也体现了皇家寺院的崇高地位。 走入到主门厅,抬头可见大报恩塔,低头看到的是古大报恩寺天王殿的遗址。 玉做的水盆,水在其中循环流动。 千年对望---两旁共八根琉璃立柱,寓意释迦牟尼佛八相成道;步道上七朵莲花,寓意佛陀“七步生莲”。 长廊尽头是玄奘法师与佛陀的对望。玄奘大师在世与佛陀涅槃相隔约一千年,玄奘顶骨舍利与佛陀顶骨舍利共同瘗藏于此地也约一千年。“千年对望”完美呈现大报恩寺与佛陀、玄奘舍利的殊胜因缘。 前世今生---从东吴年间至明代中期,长干里区域佛脉延续不断。沙盘模型复原大报恩寺建造场景,展现大报恩寺的前世今生和考古发现。 明代水工设施是明代大报恩寺的排水暗渠,水通过这个暗渠排往秦淮河。<br> 悬挂的是出土的琉璃构件。 这是当年大报恩寺塔标准层的琉璃门券。也是本人此行前来的重点,前几年在国家宝藏节目上看过,去南京博物院也见到过,今日终于可以现场一睹尊容。 拱门上有很多动物,这是藏传佛教艺术的一个特有造型,称为“六拏具”。正中是大鹏金翅鸟,在密宗中寓意慈悲。两边是龙子龙女,表救度之相。紧接着是长翅膀的飞羊,象征福报,狮子比喻自在相,最下方的白象,意为善师。 长干寺地宫铁函内出土最珍贵的七宝阿育王塔,塔以檀香木制作骨架,外裹银皮,通体鎏金。是目前国内出土的体积最大、工艺最复杂、制作最精美的阿育王塔,堪称”塔王“。 阿育王塔中的珍贵文物。 莲池海会,展现的是西方的极乐世界。 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当年梵刹林立的佛都盛象。 梁武帝问道达摩祖师。 三个朝代不同的历史遗迹,宋代的塔基的护坡和房屋,明代的夯土台基以及清代的古井,从东晋长干寺到宋代天禧寺到明代大报恩寺,寺塔一直在原址上叠加重建。 舍利佛光---展厅内随机变幻出的七色光芒,如梦如幻,暗合舍利七次放光的记载。 《九色鹿》故事的“经变画廊”,老夫年少看过的经典动画片。 展示动物世界中父母对幼崽的抚育之恩。感恩是一种责任,也是一种力量!&nbsp; 菩提树下我愿成佛,佛曰:坐亦禅,行亦禅,一花一世界,一叶一如来。 舍利地宫---为保护千年地宫,采用四组斜梁跨越遗址上方,斜梁落脚点位于整个塔基遗址的外侧,形成“覆钵型”新地宫,在原有地宫遗址上安放七宝阿育王塔,安奉感应舍利,供万世瞻礼。塔基上方重修轻质九层塔,既保护千年地宫又传承历史记忆。步入地宫,在瞻礼感应舍利之余,可见地宫之内有圣宫的建筑奇观。长干寺汇聚了佛顶骨舍利、感应舍利、玄奘舍利、诸圣舍利等长达千年,因缘殊胜,无与伦比。<br> 金碧辉煌的佛龛。 明成祖朱棣是大报恩塔的总设计师。为明成祖纪念明太祖朱元璋和马皇后所建,另一说为纪念生母碽妃所建。建塔的初衷是他想报父母恩、报天下恩,想建一座通体琉璃的天下第一塔。 登塔远眺,可见秦淮河源远流长数千年,600年中华门屹立如初以及远处今日南京的繁华景象。 汉文大藏经博物馆。 南京佛教文化之昌盛,在中国各大古都中罕有可比。南京有着二千年的佛教文化积淀,自古有“南朝四百八十寺”之说,在中国佛教发展史上具有重要的不可替代的地位。 大报恩寺是明清中国佛经流通的中心,汉文佛教大藏经,是汉文佛典的总集。大藏经的编撰、雕刻、印刷,一直被视作是至高无上、功德无量的盛事。明清两代,大报恩寺在这一领域拥有着独一无二的崇高地位。 临近出口处有报恩文化艺术馆,供游客挑选喜爱的纪念品。 春有百花秋有月,夏有凉风冬有雪。每一处遗址,都是一段历史的见证。 千百年岁月流转,它所代表的的文化符号依然鲜明如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