凤县工合纪念馆参观践学——凤县消防救援大队主题教育活动系列报道之四

张琼元

9月23日凤县大队组织全体人员参观位于凤县艾黎路的工合纪念馆。<br><br> <h3> 在纪念馆前重温入党誓词。</h3> <h3 style="text-align: left;"><font color="#010101">  凤县工合运动曾为中国的抗战胜利书写了光辉篇章,作出了历史性贡献,在新形势下,我们回顾工合在抗战中的奋斗历程,就是要铭记历史,缅怀先驱,学习和弘扬爱国抗战的革命精神,努力弘扬“工合”精神,让红色基因融入血脉、代代相传。</font></h3> 在解说员的讲解过程中了解到抗日战争爆发后,中国的沿海工业遭到巨大破坏,大批熟练技术工人为战争所迫,背井离乡,沦为难民,流亡后方。地处西北内地的宝鸡,因其便利的交通条件和重要的战略地位,成了抗战后方。<br> <h3><font color="#010101">  为了长久地支持抗日战争,在大后方建设工业基地和物资基地,发展经济成为当务之急。宝鸡凤县遂成为工合运动的基地也是发祥地。他们在这里生产军需民品,争取国际援助,创办培黎学校,掩护党的地下工作,有力地支援了前线抗日斗争。</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中国工合是国际合作的产物,是国际友人和中国人民共同智慧的结晶。路易·艾黎和乔治·何克在凤县领导开展了工合运动,创办了双石铺培黎工艺学校,积极发展各类工业合作社,开展医疗、卫生等公益事业,成为实业救国的一支重要力量,在中国人民革命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font></h3> 1940年起,路易·艾黎开始在全国各地兴办培黎学校,目的是为“工合”徒工和难民子弟教授生产技术和文化知识。学校命名为培黎,意思是“为中国的黎明培养人才”。培黎学校的座右铭是:创造、分析、理论联系实际。<br> 在凤县双石铺镇柏家坪村西边的山坡上,路易·艾黎利用原有的三间房子建了学校,自己也住在这里。学校有十几名学生,一名校长负责。但因为条件艰苦, 1941年一年中相继有八任校长弃职。而第九任校长就是后来与路易·艾黎一起迁校去甘肃山丹,并在那里献出自己宝贵生命的英国青年乔治·何克。<br><br> <h3><font color="#010101">  2015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访英时指出,作为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盟友,中英两国人民相互支持、休戚与共,谱写了中英友好的历史佳话。英国记者何克积极投身中国人民抗日战争,为带领学生向安全地区转移付出了年轻的生命。</font></h3> <h3>  最后大队负责人侯少春指出,通过参观工合纪念馆,激发了全体指战员的爱国热情,使主题教育推向深入,广大指战员必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从思想上行动上始终跟党中央保持一致。为推动各项工作的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