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著名诗人普希金曾经说过:那过去的,都将成为亲切的记忆。那过去的岁月已不能返回,但是愿那美好的回忆永不磨灭。</h3> <p class="ql-block"> 新陂中学是我们“七三”届同学的母校,在那岁月的年代里,我们沿着校园熟悉的小路,初升的大阳照在我的脸上,也照耀着校园的这棵小树,清晨来到树下读书。教育为树人之基,学校乃作才圣地。曾经我们在这个学校同窗共读,同个年级,在上课时,同念一本书,同唱一首歌。每当到了紧张的学期考试时,我们团结奋进,努力学习,取得了优秀成绩。下课及课外活动时,我们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同在一起玩耍,过着天真活泼无忧无虑的生活。</p> <h3> 岁月是杯陈年的老酒,封尘了许多的过去,却无法封尘穿越时光的记忆。闲暇之余,我不经意踏入母校校园,拍到一些视频和照片,这些照片定格于如水流年的一个个瞬间,与新陂中学校园内千丝万缕,息息相关,记载着我们昔日同学的情谊,记录着新陂中学的发展和变化,这些变化,无论是曾经飘逸的风景,还是独特的建筑,或是那时代的我们,仿佛都在诉说着校园内在历史变革中的岁月往事,其背后的历史与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牵引出我浓浓的母校校园的情结。</h3><h3> 照片及视频是影像化的档案,是记忆历史最直观印证。一张照片就是一个故事,一段经历,一份情感。这些照片及视频,有新陂中学在校园的往事,有学生时代的生活写照,它刻画着历史年轮和岁月往事,更承载着一代代校园学生的成长历程,拍下翻开这视频及照片,新陂中学校园是那样的熟悉,又是那样的陌生,那些同学往事仿佛很遥远,又仿佛就在昨天。也许照片及视频没觉得什么,但回首往昔,那是校园一路赶来的峥嵘岁月,这是永恒的时空记忆,是难得的精神财富,是新陂中学校园变化的见证。</h3><h3> 沧桑可巨变,历史将永存。经过几十年的积淀,新陂中学校园的面貌早已今非昔比,教育界的发展更是日新月异。当我走在校园内的路上时,这张照片及视频在我的脑海里,犹如品味岁月酿成的老酒,仿佛可以听到昔日的上课、下课、有节奏的树木鼓声回响着校园,接着读书声和响亮的歌声。今天让我们一起追忆照片及视频背后的故事,寻找那些封尘的往事,重温珍贵的历史瞬间,回忆值得铭记的岁月。希望这一照片及视频可以带你穿越时空,走进曾经的母校校园内。</h3> <h3> 照片定格的瞬间,拍下的是永恒的记忆。这张照片,原是我们“七三”届同学高二(1)、(2)班的旧址。伴随着我们"七三”届同学,曾经的平房瓦楼,不知何年何月已拆除,也许早已变了模样,如今树木林立,草木翠青,是一块绿化优质,环境优美的绿色园地,为现届的学生们提供了舒适的学习环境,送走那一波一波紧张学习的繁闷,留尽一些勤奋快乐学习的思念在梦中……。</h3><h3> 还有带着同学聚会2000年一2018年的烙印的老照片,一定会台起你特别多的回忆。</h3> <h3> 这张照片原是我们高二(3),(4),(5)班的旧址,现成为一条宽阔的道路,一直通往校园足球场。</h3> <h3> 这照片原是我们高二(6)班的旧址,现建有三层新式的瓷砖楼房,前面搭有宽阔的铁皮棚,为学生老师们提供方便,在棚内停放着摩托及车辆。</h3> <h3> 这个视频及以上照片,原是图书馆及化验室,旧的平房印象早已淡忘,而新的三层楼房高高崛起,在树木林立的辉映衬托下,美观靓丽,显出了一道红色金光灿烂的光彩。</h3> <h3> 这张照片及视频是校园新扩建的足球场,足球场的旁边还新建有篮球场。位于旧址足球场地,回顾当年,足球场是校园的乐场,打蓝球,踢足球,练长跑,在上军体课时,练习投手榴弹,经常外学校来参加足球比赛时,都是用这场地。到了夏天晚上时,附近的群众和住校生都要在球场草地上乘凉。别看足球场不显眼,这里也走出过不少的体育人才。现规模之大,比原来足球场的面积扩展多一半,四周砌有围墙,场內宽阔,草木翠青。是一块陪养体育人才的好场地。</h3> <h3> 这张照片及视频原是蓝球场的旧址,现经过修整,模样焕然一新。原来的旧草平地,也已利用上了,搭有铁皮棚,是给学生们停放单车,摩托及车辆用地。</h3> <h3> 这张照片原是校园厨房旧址,通过拆建,建成一幢宽阔的楼房,此楼还是用于厨房专用,为住宿学生们提供了后勤生活保障,方便食宿,安营扎寨,讳心学习。</h3> <h3> 这幢教学楼,原是我们在校读书时高一(1)班、(2)班、(3)班的旧址。而今建一幢新的教学楼,此地环境优美,宽阔舒整,非常安静。</h3> <h3> 这幢大楼,看起来有点气派,很壮观,位置是在校内礼堂对面,是校园的中心地带,我不知叫什么大楼,大楼的门前是一块宽阔的广场地,地底全部用磁砖贴地,看起来感觉很干净,视线很好。空间的两旁还有优质的绿化地,生机盎然,花木丛生,正对着前面一幅升起的国旗,大概是校园内的办公楼吧。</h3> <h3> </h3> <h3> 这是新陂中学礼堂照片,随着岁月的流逝,在整个校园内建设改造中,每个角落的楼房及环境都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全是新的概念,就是唯有这个礼堂没有改造,还是旧时的礼堂。旧礼堂说不上巍峨雄伟,但在校园内精神文化生活中扮演着重要角色。礼堂始建时间我不清楚,也没有特地去了解内情,但那礼堂的落成,改变了校园内的整体面貌和功能。礼堂会不定期组织学生,开大会表彰好人好事,毕业庆典,有时放电影和歌舞演出。曾记得我们观看本校文艺队演出的京剧《红灯记》、《沙家滨》。那时母校文艺队的李锦泉同学伴演《沙家滨》京剧的主演角色,当一人在高歌演出独唱时,他那嘹亮的男歌声在礼堂内不断回响,致使台下的学生和观众一片安静,听得精精有味,看得入神,京剧演出韵味十足,锦泉同学唱得很赞!礼堂不是很大,但也不小,围观了众多的学生及附近村庄的群众,场内人头踊踊,挤满了人群,有很多的群众就在礼堂外大窗口旁边站着看,站着听,热闹非凡。校园的文艺队演出得很成功,得到众多的学生及观众们的赞赏!</h3><h3> 礼堂的内外围并没有新的装饰,还是那陈旧的木窗及木大门,如有一点新意就是油上一层暗红的油漆,看起来也并不土气,还是有一点艺术感。而外围正大门墙顶最引人注目的是黄底墙色,在墙顶上边一个红五角星,红五角星的下面,写有红色的标语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一个红五星和九个金光闪闪的文字高高展现在墙头顶上,光耀夺目,顶天立地,阳光灿烂!</h3><h3> 光阴荏苒,岁月沧桑。经过几十年的风风雨雨,校园礼堂依然壮观!</h3> <h3> 回首往事,历历在目。毕业后,我们离开学校在家各自忙,同学之间,相互见面来往的机会也渐渐地少了。随着岁月的流逝,年龄的增长,不时地在自己的脑海里怀念那些过去的事情,思念家乡,留恋母校,怀念同学之情,像这种感情不独我有,大概是人之常情吧!</h3><h3> 这张照片是在2000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的留影合照,共29人参聚。</h3> <p>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我们同学毕业后分别了几十年,谁也没有想到我们"七三"届老同学今天又重聚在一起,说起同学们的聚会,还得从头谈起,在1996年年初,原始于我们几位同学:彭彩宏,李史坚,陈远光,李思霞,陈慈香相约到兴宁城南酒家娴聚,在娴谈中讲起同学们在母校一起的往事,认为有很多的同学自离开校园后没有见过面,看看能否组织一场老同学聚会甫见一面。在后来,彩宏,锦泉、思霞,慈香等同学马不停蹄,紧接着通知所有熟悉的同学相互转告。</p><p> 这张照片是在2001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留影合照。共40人参聚。</p><p>‘</p> <h3> 自1996年10月至2018年10月,每年的10月3日定为同学聚会日,在彭彩宏同学会长,成员:李锦泉,李思霞、廖崇湘、刘展彬、陈彩群、陈慈香、罗静平、陈汉雄同学的精心组织下,我们的同学每年一次的聚会一直连续了二十二周年的历史,在这漫长的时间里,我们的同学聚会凝聚了同学们的友好情感,增进友谊,相互沟通,在困难时刻,做到互相关心,互相爱护,互相帮助。</h3><h3> 这种可贵的同学互助精神,凝聚了同学们高风亮节的精神风貌。</h3><h3> 这张照片是2002年10月3日同学聚会合照留影,共35人参聚。</h3><h3> </h3> <h3> 1996年10月3日下午,分别40多年的新陂中学"七三”届同学又重心相聚在兴城竹园居酒家。这些年来,同学们都沉浸在幸福快乐之中,忘记了自己的花甲年龄,忘记了各自的地位,都感到又回到了朝气蓬勃的青年少年时代,同学们在一起谈笑风生,欢歌笑语,心情激动,精神抖擞,情绪高涨,仿佛自己又回到了母校校园。特别是同学会长彭彩宏,成员:李锦泉,李思霞、廖崇湘、刘展彬、陈汉雄,陈慈香、陈彩群、罗静平同学,全然不顾工作劳累,做了大量后勤保障工作,与同学们第一次相聚,同学们热泪盈眶,感人场面给我们留下难忘的记忆。</h3> <h3> 这张同学集体聚会照,是2004年10月3日照的,每一张的照片,都有一个真实的故事。40多年来,同学们那和蔼可亲的音容笑貌,在我的脑海里一直挥之不去,几十年来一直寻找当年的同学们。在好几年前,载桓同学搭起了同学微信平台,得知后我非常高兴,于是我速加入了微群,从此,同学在微信群名字不断地出现在群台上,随之由几个到十几个,由十几个到几十个,发展到此共54个同学的名字,还有好多同学想入群,但还是用的老手机,还未换上智能手机,不会玩微,渴望而不及,这样的同学只能用电话及短信联系。自从有了微信群后,越来越多的同学通过微信电话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在这里,我们要感谢载桓同学热心为人,为同学们搭起微群的辛勤付出。特别是在微信群里,当一个个熟悉而亲切的面孔出现在微群时,同学们心潮澎湃,感慨万千。青春年少时的心又再次拧聚在一起,如同当年我们同一教室,在一起学习,在一起唱歌,在群里,同学们常常欢声笑语,时不时地给同学们给予点赞,互道珍重。就这样,越来越多的同学在群上相互问候,那是出自肺腑之言,再次出现40多年前母校校园生活幢景的美好情景,道出了40多年的思念。但是,在微信群描述和沟通仍然无法让我们尽情。</h3> <h3> 这张照片是2005年10月3日同学集体聚会照,共有45人参聚。</h3><h3> 在彭彩宏同学会长等几位组委成员商议下,定出了同学聚会大计,一个相约一年一次的同学聚会定为10月3日下午6时,聚会方案诞生了,聚会地点设在兴城竹园居酒家。同学得知消息后,个个欢天喜地,相互转告,争取找到“七三”届所有的同学,由此一次寻找同学聚会的大行动拉开帷幕。不管同学在何处,千方百计都要找到你,因为相聚是同学们的心愿。</h3> <h3> 这张同学聚会照,是在2006年10月3日照的,共37人参聚。照片的后面是纸短情长,在40多年的分别,几十年的思念,老同学们就要相见了,怎能不兴奋?怎能不激动!</h3> <h3> 这张同学聚会照,是2007年10月3日的照片,共48人参聚。每一张的照片,都叫我感言。在这40多年里,在人生的河流中也仅仅是二、三个而己,而在思念的记忆中却有着无数的白天和昼夜,在这几十年中可以发生许多的故事。</h3> <h3> </h3> <h3> 以上这三张照片分别是2008年10月3日39人参聚,2009年10月3日33人参聚,2010年10月3日36人参聚,同学聚会合照留影。</h3><h3> 然而,我们在母校毕业后,就这么一别,将大家从一个团结活泼,同窗共读,温馨和谐的母校中洒上祖国的四面八方,各条战线。随着岁月磋砣,同学们在各自的岗位上拼搏着事业,以常人的生活方式建立起家庭,生儿育女,过着各自不同的生活。有的当上了市长,有的当上了经理、处长、局长、有的同学在部队升了团级岗位,有的在企业第一线,有的当上了教师,有的在公务员岗位上,默默无闻地工作,也有的在贫困线上顽强地生活。可是,在我们的心灵深处总是一股说不清,道不明的惆怅,时常萌动着相聚的冲动,这个可以释放思念的冲动,这种思念,我们期盼相聚的那一天,终于在1996年10月3日得到实现,内心是一件多么欢心高兴的事情。</h3><h3> </h3><h3><br></h3><h3><br></h3> <h3> 这张照片是2011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留影合照,照片是岁月的烙印,是见证青春变化与苍颜对比的标准尺。</h3><h3> 由于分别40多年未见的老同学,心情非常激动,当我得知相聚的时间后,我开始做一些相聚前的准备工作,到理发店里修饰了一番,看看镜前的自己,兴奋下的我却一股暗淡的忧虑油然而生。现在的我与40多年前的对比,怎么就那么大的区别?头发虽还没有白发的出现,但是,满嘴的胡子长出是地道的黑白分明,两眼圈边的鱼尾纹显出了多条像火车路一样的条纹,这难道是一夜造就不成?当年的那个小伙子健壮的踪影,早已一去不复返,同学们还认识我吗?</h3> <h3> 这两张照片分别是2013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照,共81人参聚。2015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照,共44人参聚。照片呈现的画面,留下的是真情。</h3><h3> 十月的阳光,内心的滚荡。我激动地盼望着快速赶到聚会点,早已等后在兴城宽阔的竹园居酒家龙凤大厅的同学们招呼我,立即迎面趋前,抱头拨肩,握手双拥。久久的无言,而那股暖流持续强烈地冲进我的心房,内心久久不能平静,思念多年不见的老同学,终于见到了,那激动人心的时刻,永世难忘!</h3><h3> </h3> <h3> 这张照片是2016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照,共59人参聚。照片的岁月早已远去,即使那些同学的名字渐渐谈忘,但那些每好的时光会永远留在心底。在1996年10月3日下午6时,同学们第一次聚会相聚在兴城竹园居酒家,清甜的竹水,甘醇的美酒,在彭彩宏同学会长的宣布下,盛宴开始!在情浓的气氛中,在精美的菜肴餐桌上,同学们举起了酒杯,千杯万盏,总是喝不够,明知已醉,但也不愿放下自己的手中的杯,到了人静深夜时,谁都没有一点睡意。有一位女同学对我说:“我们的同学几十年未见面,总是有说不完的话,道不尽的情,今晚我们就在这里坐谈到天亮吧”! 是啊,分别了几十年的老同学没有见过面,而今相见,是有很多的话要诉说,倾诉之情。在坐谈中,有的女同学特别倾情,用一个手拱住嘴,轻轻地对着同学的耳旁说话,窃窃私语,情义深长。有的男同学抱头拨肩,握手相拥,欢声笑语,频频举杯敬酒! 场面非常热烈,气氛非常浓厚。不知不觉,时间很快就过去了,深夜了,同学们都恨不得时间慢点走,让我们多待待,把多年思念的情,藏在心里几十年的话全部倾诉出来。</h3> <h3> 这张照片是2017年10月3日同学聚会照,共50参聚。此时此地此景,让人热血沸腾,浑身热涌。</h3> <h3> 这张照片是2018年10月3日同学聚会合影照,共55人参聚。 这张照片,都叫我难眠。刚刚相聚,又要分别,真是有些难舍难分,今晚同学们又要各奔东西,又是一个不眠之夜,离别的心情难以平静,内心还有好多的话还没说完……,好啦,天快亮了。</h3> <h3> 这棵木棉树,又叫英雄树。2013年10月3日上午,我们“七三”届同学为庆祝离别母校40周年大庆,在彭彩宏同学会长及烈民同学的带领下,我们一起到母校新陂中学校园内亲自种上一棵英雄树,这意味着我们“七三"届同学不忘初心,不忘同窗,不忘母校情怀。而今这棵英雄树在校园的阳光雨露滋润下,长高长大了很多,根深缔固,枝叶繁盛,不断成长!</h3><h3> 校园尽染木棉红,木棉英雄树叶浓。</h3><h3> 往昔岁月怀校园,同学携手向园冲。</h3><h3> 心情舒畅同群乐,母校情谊比海深。</h3><h3> 融入校园咱种树,百年过后真英雄。</h3><h3> </h3><h3> </h3><h3> </h3> <h3> 多少回忆,成了墙上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照片,多少思念,成了抬头仰望的天空。这是2013年10月3日,庆典离别新陂中学母校40周年大庆聚会照留影,共81人参加。在10月3日上午,我们“七三”届的同学们相聚在一起,一齐来到母校参加庆典40周年活动,当同学们来到校园时,受到了母校领导及老师们热情洋溢的接待,即刻上前迎接,紧握同学们的双手,欢声笑语。由此场面,个个同学精神抖擞,充满着内心的激动和喜悦,回首看望母校校园,情义深长。在庆典活动中,气氛浓厚,场面壮观,热闹非凡,为校园种上一颗英雄树,这是我们的一点情意,最后在欢乐的气氛中,我们照了一个集体照,照片背景的前面,是母校的礼堂,在礼堂墙的上方写着红色金光灿烂的口号:“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很有创意和时代背景特征。</h3><h3> 照片就是一条线,线的另一端牵着记忆,你在线的这一端轻轻一扯,所有的记忆就列队而出,欢呼雀跃。</h3><h3> 以上这些视频和照片及所描述的同学聚会情结22周年,在这22周年的时间里,我们同学凝聚的心情及场面,都是与第一次聚会时的情形一样的,充满着热情洋溢的气氛,怀念同学,留恋母校情怀,诉说思念之情。这些都与母校的抚育成长息息相关,牵引着浓厚的校园情怀在梦中……!</h3><h3> 轻轻地合上照片,我的心中感慨万千,有些事,有些人,一直已经淡忘了,却原来,只不过是沉睡在照片里。那些照片连同校园的旧时光,深深篆刻在我的心灵深处。母校校园是我们共同的家,曾经同窗共读在校园的我们,现在是所见所闻,所作所为,也许就会成为将来的历史见证。愿我们一起爱护母校,新陂中学忠于党,中华崛起育人才!</h3><h3><br></h3><h3><br></h3><h3> </h3><h3> </h3> <p> 母校美丽的校园,时刻都等待着我们的恭候。我们可敬的母校,是历史时代的产儿,魏峨建筑在新陂,民卅两年创办起,宁江百里负盛誉,来学士子該英俊,再次接受新洗礼。年青如春花明媚,新明如旭日光辉,这是国家新生命,这是民族安琪儿,明德兴、民收获丰。新陂中学,教学如同敬业乐群,绮欤咏春风。</p> <p class="ql-block"> 往事回眸,回顾二十二周年我们"七三”届同学聚会的历史,回顾我们离别母校四十周年的大庆,我们的心情仍心潮澎湃,为母校种上一棵树,千里送鹅毛,情义虽小坠千斤。献出了同学们的真情,道出了对母校的情怀。亲爱的伙伴,亲爱的小树,和我共享阳光雨露,直到长成参天大树,请我们记住美好的时光,美丽的校园,情深似海,为母校校园增添了一份浓厚的同学情谊色彩,深情永远留在美丽的校园中!</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作者: 李史坚</p><p class="ql-block"> 2019年9月21日</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