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王小芸,女,出生于1943年,陕西西安人。中共党员。她的母亲(丰菊林,艺名:筱鸿声)是一位京剧演员,曾在1964年5月随团到北京参加全国现代京剧观摩演出大会,在天桥剧场演出了现代京剧《红岩》。演出后受到毛主席和周总理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亲切接见。</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下图前排第六人是她的母亲)</h1> <h1> 受母亲的影响,孩提时代的王小芸经常拿着母亲表演京剧的一些行头、道具玩耍。她爱跳舞,每逢寒暑假便报名参加少儿舞蹈班。11岁时,王小芸随家人从西安来到新疆,在乌鲁木齐市第一女子中学(现第八中学)就读。她来新疆后学的第一个维吾尔族舞蹈,是双人舞《阿拉木汗》,这是军区文工团的查丽奇老师教她的,从此王小芸爱上了新疆舞。她是班里的文艺干事,并参加了校舞蹈队,频繁地参加各种文艺演出。渐渐地她开始对舞蹈有了自己的追求,也开始自编舞蹈。她曾经编了一个歌舞《女社员不示弱》,并在其中扮演女队长。这个舞蹈一经演出,反响很大,受到师生们的一致好评。</h1><h1> 1960年,王小芸上高一时,正逢乌鲁木齐市组建市文工团,16岁的她被选中成为市文工团的一名演员。从那时起,王小芸便进入了专业舞蹈演员的行列。16岁的年龄早已过了训练开度软度的最佳年龄段,但她还是痛下定决心学习舞蹈专业。超常的、舞蹈演员的开度软度训练,痛苦与折磨伴随她不知度过多少个日日夜夜。她常告诫自己:人们眼中的天才之所以卓越非凡,并非天资超人一等,而是用一千个小时持续不断的锤炼,这是任何人从平凡变成超凡的必备条件。没有艰苦的付出,怎能达到一个舞蹈演员的基本专业素质。</h1><h3> </h3> <h1>图为1961年,乌鲁木齐市文工团表演蒙古族舞蹈《欢乐的青年》,前排左二为王小芸。</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1962年,她被选调新疆歌舞团任舞蹈演员</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丝厂两姐妹》剧照</h1><h1>在新疆歌舞团里,王小芸除了继续苦练基本功外,还虚心向时任新疆歌舞团导演依布拉音江老师学习。依布拉音江老师也经常叫王小芸来看他编的舞蹈,并征求她的意见和想法。在新疆歌舞团担任演员的王小芸参加了群舞《瀚海银花》的演出,在其中担任领舞;与海力且木老师合作演出双人舞《丝厂两姐妹》在观众中反响极大,海报在公交车站、大街小巷贴的比比皆是,深受各族人民群众的欢迎。</h1> <h1> 1967年,新疆歌舞团接到中央文化部的通知,前往北京中央芭蕾舞团学习现代芭蕾舞剧《红色娘子军》,王小芸既当演员又担任分场导演工作。28岁的她克服重重困难,超越自我、挑战自我,在短期内学会并掌握了芭蕾舞用足尖立地的各种技巧。经艰苦的排练就与新疆各族观众见面了,演出取了成功。王小芸和许多演员都为《红色娘子军》的上演付出了代价。她双脚的大拇趾因立足尖动作而导致钳甲症,双脚趾甲被拔除。舞蹈美的背后是残酷,王小芸对此深有体会。 </h1> <h1> 1976年,王小芸担任了新疆歌舞团进京汇报大型歌舞《人民公社好》的分场导演。1979年,王小芸到喀什采风,在去莎车的路上,她看到了一群农村妇女在涝坝边汲水嬉戏,这幅画面深深地印在她的脑海中,激起了她的创作欲望。她经过反复思考和推敲,结构出维吾尔族女子独舞《泉边》。这个舞蹈采用独舞的形式表演,用如语的舞蹈语汇向观众坦陈两个人的爱情故事,立意新颖,形式独特,获得了文化部舞蹈创作一等奖。</h1><h1> 王小芸勤于学,敏于思,善于用。她博学广识,曾经向向阿吉热合曼,依布拉音江,再娜甫,来提帕等前辈老师学习舞蹈技能和编导知识。为了创作大型西域古典乐舞,王小芸与歌舞团作曲周吉,剧本霍旭初历经十年研究、采风,终于创作出《龟兹乐舞》、《舞乐龟兹情》、《龟兹古韵》三部大型乐舞。</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龟兹乐舞》剧照</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舞乐龟兹情》剧照</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font-size: 20px;"> 《龟兹古韵</span><span style="font-size: 20px;">》剧照</span><br></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演员合影</h1> <h1> 为了编舞的需要,王小芸跑遍了新疆的克孜尔千佛洞、森木塞姆千佛洞、伯孜克里克千佛洞,也去探寻过西安的文物古迹。她在敦煌的莫高窟一待就是半个月,寻求有关龟兹乐舞的资料。</h1> <h1>由于洞窟不让拍照,她就一笔一划、一帧一幅地描摹出上千幅壁画人物造型图。龟兹壁画里的艺术形象成为了王小芸创作龟兹乐舞的主要素材。</h1> <h1>他们的创作团队还深入到偏远的农村、山地实地考察,收集传统民间歌舞素材。</h1> <h1> 这三部大型乐舞,通过不断地加工修改,不断地提炼和提升,使古老的龟兹文化艺术形象在舞台上得以充分地再现。</h1> <h1> 由于王小芸在创编舞蹈上成绩优异 ,被授予自治区优秀科技工作者称号。</h1> <h1> 王小芸对舞蹈艺术精益求精,在编创舞蹈中常常处于忘我的状态,在写脚本时,她经常握着钢笔就手舞足蹈起来,甩得家里的墙壁上“墨点如画”。她严格遵循艺术创作规律进行艺术创作——即把生活中观察到的“物象”,经深思熟虑,转化为头脑里艺术思维的“心象”,再通过艺术实践,将作品展示到舞台上,把艺术“表象”呈现给观众 。这就是艺术来自生活,并高于生活的真谛。 在以后的创作期间,王小芸与时共进,顺应时代的进步,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创作出许多优秀作品。 1985年,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30周年大庆,王小芸编导的独舞《红柳》及大型歌舞《天山欢歌》第三场均获得自治区创作一等奖。舞剧《血的足迹》获自治区第二届艺术节创作一等奖。她先后担任自治区民运会《拥抱明天》,全运会《飞跃梦想》开幕式文艺表演总导演,参与编排并任舞蹈总监的自治区成立50周年大庆大型庆典,演出的《绚丽天山》获自治区党委宣传部“天山文艺奖”里的特别贡献奖。她参与创作并担任副总导演的大型民族舞剧《大漠女儿》获文化部颁发的”文华奖“和中宣部颁发的”五个一工程奖“。 </h1> <h1>自治区第五届民运会开幕入场式大型文艺表演《拥抱明天》编导教练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全运会《飞跃梦想》开幕式文艺表演排练中</h1> <h1>1989年,48岁的王小芸去北京舞蹈学院函大学习舞蹈史论专业,三年后毕业。</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3年起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1994年,她被评聘为新疆歌舞团一级编导</h1> <h1>1999年,她被中共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宣传部授予“德艺双馨”文艺百佳称号</h1> <h1>她在自治区连续四届国际天马旅游节开幕式文艺表演中担任总导演</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精心编写脚本</h1> <h1> 为伊犁州策划导演的州庆50周年歌舞晚会《四季牧歌》。</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第二篇章《绿野春情》</h1> <h1> 歌舞晚会《伊犁河》获自治区优秀剧目奖和优秀导演奖。</h1><h1> 为群众业余舞蹈团体编排舞蹈和服饰舞蹈作品20余个,其中《布伦湖畔》《瀚海情》《飞雪迎春》获文化部群星奖金奖。11个舞蹈获自治区级舞蹈大赛一等奖。《天山风采》《帕米尔情韵》随中国老年艺术团出访澳大利亚和欧洲五国,《最美的还是我们新疆》赴维也<span style="line-height: 1.8;">纳参赛获金奖。《塔里木河边的女人》获全国社区优秀节目一等奖和服装设计奖。 在2013年维也纳中国舞蹈盛典中获“最佳编舞奖” 。</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在2013年维也纳中国舞蹈盛典中获“最佳编舞奖” </h1> <h1> 发表论文8篇,其中《哈密民间舞蹈印象》发表于中国敦煌吐鲁番国际学术研讨会,《民族文化与新疆舞蹈艺术》获自治区舞蹈大赛优秀论文奖。王小芸帮助过许多年轻人在舞蹈艺术中成长进步。 她曾为古丽巴哈编排龟兹女子独舞《丝道朝霞》;为吐尔逊娜依等三人编排龟兹女子三人舞,先后去日本参加丝绸之路音乐会专场演出。</h1><h1> 如今年已76岁的她,仍在为新疆的文化艺术发展四处奔波、发挥余热。</h1><h1> </h1><h1><br></h1><h1><br></h1> <h1> 为古丽米娜编创舞蹈《龟兹乐舞》,这段舞蹈被河北卫视的“邻家诗画”栏目选用,腾讯视频同步直播。</h1> <h1 style="text-align: left;"> 参与主创反映锡伯族西迁历史的大型交响乐舞诗剧《跟着太阳走》。</h1><h3> </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努斯来提·瓦吉丁总导演和剧中主角胡旭涛、吴晓霞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剧组成员为王小芸老师过生日</h1> <h3> 退休后的她在舞协负责中老年群众舞蹈的普及与提高,主抓新疆少儿舞蹈考级委员会工作。她曾担任米东区大型回族歌舞的副总导演和舞蹈编导,耗时一年,编导出富有浓郁回族特色风格的歌舞《花漫天山》。</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花漫天山》剧照</h1> <h1> 今年,由新疆著名作曲家:努斯莱提•瓦吉丁担任总导演,国家一级编导王小芸担任执行导演,哈密歌舞团全体80余人倾情打造的大型实景舞台剧《伊州乐舞》秀又隆重上演。该剧共分四个篇章:序《张骞出使西域》第一章《解忧公主远嫁乌孙》;第二章《回王盛宴》;第三章《甜甜的瓜儿迎宾客》,通过演绎《灯舞》《敬茶舞》《车轮舞》《贡瓜舞》等展现历代回王心向朝廷,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民族团结的历史画卷。</h1><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3><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3><h1><span style="font-size: 17px;"></span></h1><h1> 该剧不仅展现了伊州乐舞,而且以汉代张骞出使西域、清代回王宴请大臣、当代各民族团结三个不同时代的场景,通过舞蹈形式,展现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展现出民族团结在中国上千年的历史中从未褪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张骞出使西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大汉和亲,解忧公主远嫁乌孙</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贡瓜舞》</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车轮舞》</h1> <h1> 尾声则展现了当代新疆各族人民在党中央的关怀和领导下共建美好新疆用激情的歌舞赞颂幸福生活的美好场景。</h1> <h1> 王小芸所创编每一台晚会,都会从编导到舞美、服装、道具等通盘考虑,动手设计,事必躬亲。</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她设计的服装及道具</h1> <h1> 她是原新疆舞蹈家协会副主席,曾任协会名誉主席。</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现任中国民族民间舞考级中心新疆片区考官</h1> <h1> 回首王小芸的舞蹈编导历程,可谓“硕果挂枝头,低垂不争宠”。记者采访她问道:在您创作的作品中自己最满意的作品有哪些? 王小芸:这要分时期来看,每个时期都有满意的作品。比如,我排过古典乐舞《龟兹乐舞》和《舞乐龟兹情》。我想,不敢说自己哪部作品是最满意的,也许当时满意,过了那段时期再回头看,也还大有提高的余地。艺术家创作的作品,不管得过什么奖项,产生什么社会效应,业内如何认定,但作品的终审者是舞蹈的鉴赏者——广大观众。 记者:您在舞蹈创作过程中如何解决传统的民族舞和现代舞的有机结合? 王小芸:民族舞蹈,首先要体现它本民族的传统文化,它可以吸收现代舞元素。民族舞应当与时俱进,顺应时代的进步而不断发展与创新,在继承传统文化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具有民族特色的舞蹈也不是一成不变的,变就是前进,变就是创新。就要抓住民族舞蹈的基本要素,与现代舞蹈要素相结合。新疆舞不管吸收什么东西,都必须还是新疆舞。不能吃牛肉长牛角,更不能吃了飞饼,都变成肚皮舞! 我们倡导敢于吸收,敢于融汇,使我们的舞蹈语汇更加丰富多彩,表现力更加婀娜多姿。 后语:在几十年的舞蹈生涯中,与舞蹈有关的事情如同颗颗珍珠串起了王小芸的记忆项链。历历在目的经历折射出她创编舞蹈的艰辛与孤独,她能悟出一条创编舞蹈的规律是多么的不易!短暂的交流,让我了解到许多鲜为人知的故事。乐观向上、积极进取,是我在采访王小芸的过程中留下挥之不尽的印迹。“艺术来自生活,艺术高于生活”——这就是她坚持不懈的创作理念和获得成功的真谛。</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图片集锦</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1</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963年新疆歌舞团表演大合唱</span></h1><h1 style="text-align: center;"><span style="line-height: 1.8;">(前排左七为王小芸)</span></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说戏与辅导</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与同事讨论创作方案</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与塔吉克族朋友合影</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葡萄架下</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编舞</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和田姑娘</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美丽的天池</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伊犁昭苏大草原</h1>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 外孙女刘珂妤的独舞表演</h1> <h3>老伴儿黄永明,曾任乌鲁木齐市京剧团副团长、自治区京剧团团长、国家一级演奏员、自治区艺术研究所研究员。《中国戏曲音乐集成.新疆卷》的主编。</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女儿黄清是中国民族民间舞等级考试新疆片区高级考官</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