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灌溉工程之遗产———郑国渠

海棠依旧

<h3>周日天气晴好,与夫带上公婆驱车前往泾阳县郑国渠水利风景区参观游览。好久没出来了,陪老人出来看看景,放松一下。</h3> <h3>50多分钟后,我们到达了郑国渠遗址博物馆。</h3> <h3>这是新修建的博物馆,游人不多。门前所垒台子上安放一巨石,写有“郑国渠遗址博物馆”八个大字,很是醒目,近看是张岂之先生所提,背面也有另一人的题字。</h3> <h3>好意外,好高兴、好亲切哦,“郑国渠遗址风景区”这八个字居然是张岂之先生所提。他可是我上大学时的校长,我们所学《中国思想史》就是他主编的。</h3> <h3>拍照留念,然后陪老人进入博物馆参观。</h3> <h3>进门要登记身份证,手写,还不能刷机,然后免费参观 。</h3> <h3>郑国渠遗址博物馆原为郑国渠首遗址文管所,位于泾阳县王桥镇。2015年3月,县政府投资300万元,对文管所的旧房屋进行拆除、平整,建设停车场、门厅、碑廊、主楼、餐厅等,建筑面积约850平方米,2015年12月初步建成。</h3><h3>2016年,“郑国渠”成功申报世界灌溉工程遗产后,为进一步展示郑国渠丰富的文化内涵,启动郑国渠遗址博物馆布展项目,总投资300万元,2017年7月开始施工,已建成并通过竣工验收。</h3><h3>2018年9月18日上午12时,泾阳县郑国渠遗址博物馆正式开馆迎客。</h3> <h3>博物馆分为三个展区。西侧廊道为第一展区,主要展示郑国渠遗址区概况及十四处渠首现状等。会议室及中室展厅为第二展区,主要展示郑国渠的科学原理、灌区管理等,从专业角度揭示郑国渠在水利史上的价值与影响。右侧廊道为第三展区,主要展示郑国渠水利遗产的保护传承,并包含未来规划目标、方向及申遗等内容。同时,该馆采用地面互动投影、互动快艇漫游、电子签名等形式丰富展示效果。</h3> <h3>在讲解员的陪同下按顺序参观了三个展室,对郑国渠的总体情况有了一个大概了解。</h3> <h3>呈现馆内部分所拍。</h3> <h3>秦字</h3> <h3>然后开车前往张家山水库 ,因进入汛期 ,不得进入 ,只能在门口拍照留念。不过前几年来的时候已经参观过了,只是公婆未能参观,有点遗憾。</h3> <h3>然后我们驱车返回,在博物馆第一个红绿灯路口左转就进入了郑国渠水利风景区服务中心,泊车后买票坐观光车进入景区游览。由于公公没带身份证和老年证,80岁的老人还是买了全票。他们只认证不认人,以后出门不论年龄多大还得带证哦。</h3> <h3>沿着山路崎岖前行,观光车一会儿穿越隧道,一会儿紧贴岩壁,一会儿鸣喇叭错车。山里的弯路特别多,如果没有经验,不熟悉路况,还真不好开车,难怪不让自驾车进入景区呢?安全很重要哦。</h3> <h3>我们到达龙须龙涎瀑布。龙须、龙涎瀑布是一脉而成,又不同景致的两级瀑布,龙须瀑灵动飞扬,几经跌宕激溅起无数小水珠,化作迷茫的水雾多姿多彩、赏心悦目;龙涎瀑气势磅礴,在山谷中呼啸腾跃而出,未见其容、先闻其声 ,龙涎瀑悬在山间,汹涌澎湃、震撼心灵。</h3> <h3>进入洞子参观。</h3> <h3>洞壁上绘有柳毅传书的故事。</h3> <h3>沿着步道前行,洞的尽头豁然开朗,是连绵群山和流淌在其间深深的大峡谷。</h3> <h3>孔雀湾景区因要沿台阶下行进入谷底,因老人腿脚不便没能游览。</h3> <h3>接下来乘车前往文泾湖景区,这里两岸夹山 ,水色泛绿,风景优美,需坐船前行欣赏。但老人怕水,又不能让他们久等,所以也是简单拍照就坐车返回。</h3> <h3>沿途经过玻璃观景台“浮云台”,该观景台距崖底数百米之高,吸引了不少胆大游客前来挑战和参观。不少游客走上透明观景台,欣赏郑国渠美景,挑战自我。</h3> <h3>沿山路继续下行,车辆在盘山路左转右转,到达犀牛山景区。远观山体犹如一犀牛🦏立与山间,威武苍劲,颇有气势。</h3> <h3>还有黑沟奇峡区等。</h3> <h3>4点多到达服务中心,沿路经礼泉用餐后返回,将老人安全送到家,一天的行程结束。</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