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秋风送爽,金桂飘香。9月21日,我有幸来到南昌参加为期两天的小学语文教材观摩活动。</h3><h3> 开篇第一场是由全国特级教师孙双金执教的《敕勒歌》。课程一开始,我就被孙老师极富魅力的嗓音所吸引,他吟唱的《敕勒歌》浑厚、悠扬,让在场的所有学生和老师仿佛都置身于内蒙古大草原。他幽默风趣、知识渊博、十分谦逊,教学过程中不断地鼓励孩子们展开想象,感悟诗篇。最令人佩服的是在课程结尾竟然能够引导二年级的学生仿照《敕勒歌》,创写出《南昌歌》。</h3> <h3> 孙老师的第二堂课《走近李白》,由“仙”字引入,通过杜甫的《饮中八仙》串联起李白不同时期的作品,以通俗易懂的故事让孩子们感受到“李白是仙”,又从李白诗中的情感,让孩子们体会到原来李白也是人。最后,孙老师以李白作《答湖州迦叶司马问白是何人》这首诗时的背景故事收尾,更让人感受到李白的一身傲骨。</h3> <h3> 同样也是来自南京的特级教师朱萍,为我们带来了两堂令人印象深刻的口语交际课。朱老师告诉孩子们,除了读书,想要让孩子们变聪明,还有一个更好的办法,那就是聊天。她认为口语交际就是要让学生将自己的观点表达清楚。《父母之爱》中,她让孩子们将课本中出现的三个小故事进行讨论、交流,并插入暑期当红电视剧《小欢喜》中的片段,采用多角度形式,使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堂。同学们各抒己见,从不同角度汇报自己对父母之爱的理解、感恩。</h3> <h3> 曹海永老师是一名风趣、幽默、极具亲和力的老师。《牛郎织女》是一篇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所以这堂课曹老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自研,与孩子们共同梳理分析故事中的人物形象。但同时这又是一堂有深度的课,它起于《诗经•小雅•大东》之“跂彼织女,终日七襄。睆彼牵牛,不以服箱”;兴于民间故事《牛郎织女》;再止以郭沫若的现代诗《天上的街市》。</h3> <h3> 崔峦主编对统编教材的解读让我对新教材有了更加全面深刻的了解,也为我接下来的教学指明了方向。语文教师的职责不仅要教书,更要育人,彰显语文的教育价值。在日常教学中,我们要培植小学生的爱国情怀,涵养优良的品德,提高学生的听、说、读、写、书(书写)的能力。要让孩子们养成读书的习惯,培养他们的思考力和学习力,以文化人,以文育人,夯实小学生做人的根基。</h3> <h3> 张幼琴老师来自水墨绍兴,她以家乡的如诗如画切入一年级识字课《画》,以发生在绍兴的民间传说《大禹治水》导入四年级的识字课《盘古开天地》。识字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的基础,张老师温婉自然,总是脸带笑容地引导学生,以识字为起点,却不是孤立地让学生识记生字,无论是在场学习的学生,还是现场听课的老师,无不被她的亲切所感染。</h3> <h3> 个子高高像竹竿,同学们亲切地称李竹平老师为“竹子老师”。竹子老师为我们呈现了两堂《语文园地》的教学。在语文园地中,看似栏目不同,但李老师却总能找到一个统一的线索将它们联系起来,展开学习活动。“交流平台”、“词句段运用”、“日积月累”这三大版块,李老师都是让孩子们自己读,在读的过程中,引导他们想象画面,写出画面、情景,感受自然之美。因此,语文园地的学习应该是贴近学生的现实生活,而不是竖起篱笆,盖上围墙,上成封闭式的园地。</h3> <h3> 最后为我们展示的是高子阳老师的创意写作课。他用闲话家常般的方式与学生交流,以妙趣横生的语言与学生对话,结合著名的绘本《金鱼日记》,游戏“说自己的有和没有”,激发学生碰撞出思维的火花,让台下的老师听得津津有味,充分展现出读写结合的趣味与活力。</h3><h3> 这次学习,让我深深体会到用心的教师,总能在教与学、读与写中找到自己的桃花源。希望自己未来的教师生涯也能够不断地学有所获,日有所增。</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