项目式课程研究初探——《我们与环境》学习反思

若水

<h3>  学习共同体的课程将走向以“主题——探究——表现”为单位的项目型课程,学生以探究有价值的课题为中心,借助大量的资料和多彩的活动,追求高品质的学习。</h3> <h3>  习主席曾言,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护环境是我们每个人的责任和义务,保护环境就是爱护我们自己。《我们与环境》是四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内容。当把主题呈现后,孩子们对这一主题产生了浓厚的探究欲望,他们自由结组,自主探究,搜集资料,自主选择表现形式。为什么大费周章的让孩子们进行关于环境的项目式研究呢?其实孩子们只有亲身经历调查、访问、搜集资料的过程,意识到环境恶劣对我们的伤害以后,才会产生保护环境的迫切愿望。这比让孩子去空谈、去想象更具有实效性。</h3> <h3>  一、项目式研究从合作开始</h3><h3> 学生经历了真实的学习过程:自由结组、搜集材料、选择材料、确定展示形式、和伙伴之间的沟通、全班展示等一系列活动。这是一个全方位、多角度的历练,不比我们老师上一节公开课付出的劳动少。孩子展示时候是小组展示,这是需要组内成员沟通与配合的。</h3> <h3>  就拿自由结组来说,看似一个很简单的环节,但是这就考验孩子们平时的沟通能力与学习能力,大家根据自己的情感需要、展示形式临时组合,然后经历材料的选材、分工、汇报形式的选择、展示前的练习等一系列过程进行磨合,直至达到默契。</h3> <h3>  二、课堂的风景</h3><h3> 课堂上总有不可预约的精彩。孩子们的展示精彩纷呈,观课的老师和同学,时而凝眉沉思,时而奋笔疾书,时而会心一笑。</h3> <h3>  1.展示组的风采</h3><h3> 课件展示小组的孩子们分工明确,汇报的时候侃侃而谈,不拘泥于课件的文字,而是将图片所要表达的寓意,根据自己的理解转化为通俗易懂的语言来解说,说得明白精彩,观众听得认真专注。</h3><h3> 表演组的孩子们,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自编剧本,自制道具,将人类对环境的破坏与呼吁展示得淋漓尽致,引起台下阵阵赞叹。</h3><h3> 诗朗诵小组更是通过自己激情昂扬的诵读,呼吁人们爱护环境,爱护我们共同的家园。</h3><h3> 绘画小组通过直观的图画呈现,利用颜色变化将环境污染前后进行了对比,如此汇报,台下的观众焉能不受到震撼!</h3> <h3>  2.胸有成竹地应对</h3><h3> 两位主持人,言语幽默丰富,舒缓了展示者的紧张,也激发了台下观众的点评兴趣。</h3><h3> 例如:当有成员卡壳的时候,主持人幽默地调侃道:“你知道你们什么时候最可爱吗?”“对了,就是你们卡壳的时候。”当有成员紧张的时候,体贴的主持人会安慰道:“没关系的,刚开始的时候谁都会紧张的,以后慢慢就好了。”而当调动台下观众点评的时候,我们的主持人会鼓励道:“你们都有一双善于发现的雪亮的眼睛,谁来评价一下他们小组?”“你们组表现真不错,自我评价一下吧!”轻松愉快的主持,为整个汇报活动点缀了无限光彩。</h3><h3> 在台前展示的孩子也应对自如,当主持人让他们进行自我评价的时候,他们真诚地倾吐内心:“站在台前,面对这么多老师和同学,很紧张。所以没有微笑面对大家。”“今天校长能来听课,内心很激动。”“我很紧张,身体有些僵硬,都不知道把手放在哪里了。”“我们组一直很努力,昨天我们在微信里一直练到八九点钟。”“我们的方案一直都在调整,昨天还凑在一起商量改版,今天能有这样的展示,我感觉离不开到大家的共同努力”……他们毫无保留地将内心最真挚的想法向台下观众诉说着。</h3><h3> 而台下观众也一直微笑着、倾听着、悦纳着。“我认为你组搜集的资料很全面,当我们看到这么触目惊心的画面的时候,内心真的想说,我们快保护环境吧!”“你们组能把国外的案例呈现出来,可见下了一番功夫。再放上国内的就更有说服力了。”“你们组的表演简直入木三分,真的太精彩了”……大家敞开心扉,详尽地述说着自己的观察。</h3> <h3>  三、全员参与——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h3><h3> 在展示中我们能明显地感觉到,有的小组成员在汇报的时候特别精彩,落落大方,谈吐不凡,组内成员之间默契,互相关注,一个眼神、一个手势就明白对方的意图。而有的小组成员登上讲台时手足无措,不敢正视台下的同学和老师,甚至需要指导才知道站在哪里汇报,组内成员间缺乏沟通的默契,彼此之间都不怎么关注,往往是要么都沉默,要么都出声。</h3><h3> 放在以往,这种弱弱的小组是没有展示机会的,他们会因为自己的不精彩而被自然淘汰,课堂自然而然成了优秀学生的展示台,结果就是强者越来越强,弱者越来越弱,两极分化越来越严重。</h3><h3> 但是共同体课堂则保障每一个孩子的学习权,舞台是全体同学共有的。</h3><h3> 只有这样,那些慢的、胆怯的、弱的孩子们才能在公平的机会中得以锻炼与发展,只有经过这样一次次历练,孩子才会越来越大胆,越来越自信。</h3><h3> 如何保障全员参与?我想除了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还离不开老师与家长的支持。</h3> <h3>  1.教师的协调</h3><h3> 孩子们自由结组以后,老师要做到心中有数,哪些孩子还没有参与到活动中。他们没有结组的原因是什么?是因为这样的活动压根就不知道怎么做?还是因为和伙伴沟通有问题而无法融入组内?亦或是因为就是什么都不想做,想当一个纯粹的听众?……</h3> <h3>  这个时候老师就要给孩子们做动员工作。在此次活动中,班级就有将近十多个孩子处于单独的个体状态,别的孩子结组谈论的时候,他们只是静静地坐在座位上,仿佛身边的一切都和他们无关似的。</h3><h3> 面对此种情况,我先把他们集中起来,然后动员他们自己想办法加入其他小组,第一番动员之下,还剩下八九个孩子。继续第二番动员:哪个小组还缺少伙伴?他们渴望加入你们哦!第二番工作结束后,只剩下五六个孩子了。此时,剩下的这几个孩子都挺特殊,要么是我行我素独立特行的;要么是从不知学习为何物的;要么是沟通有问题的。面对这样几个孩子,更是不能放弃,既然无法加入别人,干脆让他们自己成立一个展示小组。于是老师和几个孩子一起分析活动的主题、意义和汇报的形式,然后让选择较喜欢的汇报形式。</h3><h3> 这样,每一个孩子都有自己的任务,做到了全员参与。</h3> <h3>  2.家长的信任</h3><h3> 在展示前夕,有这样一件事是我始料未及的,原来是后来加入其他组的孩子又被退回来,没有小组肯愿意接受他。如果没有家长信任地给我发来一封信,可能只有展示过后我才会知道,哦!还有孩子因为被退货而没有参加展示。</h3><h3> 这是班级家长在活动前夕(9月19日晚11时13分),因为自己孩子的状态而担忧、焦虑,给我发过来的一番话语:</h3><h3> 宫老师,您是不是已经休息了?我只是想和您说几句心里话,希望没有打扰到您。 </h3><h3> 今天晚上我下班一进屋,孩子就拉着我的手,告诉我说咱们班明天的关于环境的交流会他不能参加。我问他为什么,他说他加入的那个小组不要他了。我当时听了他这句话之后,也不知道心里是什么滋味。</h3><h3> 宫老师,和您说句实在话,**是我自己的孩子,我知道他的性格不讨喜,这也是我最头疼的事,我也一定会指引他朝着正确的方向走的,宫老师请您放心。</h3><h3> 宫老师,跟您说了这么多,我想请求您帮忙给孩子创造一个机会,哪怕只是站在前面的一个聆听者的机会。</h3><h3> 真心的请您帮忙了,宫老师!</h3><h3> 我当时并未休息,看到家长的信息,我马上回复道:孩子能有您这样的妈妈是孩子的福分,班级能有您这样关注孩子成长的家长更是一件幸事。今天幸好您及时的和我沟通,否则估计到明天这个事我都不知道,那么展示的时候孩子内心得多难受啊!您放心,明天孩子一定有机会展示,您就好好休息吧!</h3><h3> 幸好当时我还没有休息及时地安慰与回复。否则,这一夜,我们的家长该是多么的焦虑与忧心啊!我们的孩子又是多么的失落与难过啊!</h3><h3> 当然,也正是因为家长的信任与沟通,我们的孩子才能及时得到内心的安抚与锻炼的机会。</h3><h3><br></h3> <h3>  四、观课后的交流</h3><h3> 会后和万校沟通,万校欣喜赞道:“没想到,这些孩子这么优秀!你看,每个同学都参与了,而且大家都是彼此悦纳的。主持人也很厉害,幽默风趣,应对自如。”</h3><h3> 此时一些孩子拥到了我们身边。万校一边和我说着一边摸摸身边一男生的头,称赞道:“你很有表演的天赋呢!”被夸奖的孩子瞬间脸色绯红,腼腆地笑了,内心的激动之情溢于言表。</h3><h3> “这些孩子真贴心,我坐在后边,阳光反射到我的身上,直直地照着我,很晒,而我身边的一个孩子竟然关注到了这一点,关心地问我热不热呢”。</h3><h3> ……</h3> <h3>  简短地交流,既是对共同体课堂的肯定,也是对共同体课堂下孩子们的赞扬。<br></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合作,大友谊;小不点,大人范;</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小课堂,大德育;小舞台,大社会。</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此活动,全员育,勤练习,不可量!</h3><h3 style="text-align: left;"> 这是观课结束后,邢校长送给孩子们的话语。是的,学校是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场所,共同体课堂,孩子们是灵动、高雅的、美丽的主人公。在这里,我们看到了生命的舒展,看到了灵动的阳光。</h3><h3>&nbsp;</h3>

孩子

展示

小组

老师

课堂

结组

我们

沟通

台下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