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r></h3><h3>浮生驰影,光荫茌苒,人在旅途,岁月如歌;红尘白浪,熙熙攘攘,潮起潮落,过客匆匆。聪明之人,旷达之人,多是了悟之人,了悟之人必是饱经世事之人,洞悉人性之人,俗语说的好“不和天斗巧”,一语道破天机,宛若《红楼梦》中刘姥姥所言,世间事大都是从一个“巧”字上来的,这个“巧”实质上就是一个人缘分和命运的集中体现,这又何尝不是历经沧海桑田曹公雪芹的心声。</h3><h3><br></h3><h3>工作是一个社会人的权利,也是义务,工作即劳动,也是一种实践。实践是人类征服自然、改造自然,完成自我实现,是什么人成为什么人的有利武器。人来到世上有两大使命就是改造客观世界、改造主观世界。人的一生就是奋斗、做事,自我修正、自我提升、自我实现、自我书写命运的一生。</h3><h3><br></h3><h3>我们做为一个中年人,理应是成熟、理智,不会做后悔事的,无论多疲惫、多乏力,只要投入工作立马激情四射,光芒万丈地影响和带动他人,始终以一种舍我其谁的勇气投入社会的生产和实践。</h3><h3><br></h3> <h3><br></h3><h3>对待工作要像初恋般充满热情,初心不改、痴心不悔;在工作过程中要做到踏石留印、握铁留痕。工作中遇到困难、阻力,我们只要想方设法、千方百计,就一定会克服它、战胜它。压力似弹簧,你弱它就强;只要精神不滑坡,办法总比困难多。每每战胜困难后心理都会释放压力,释放郁结,豁然开朗,神清气爽,同时他也是个体心智塑造锤炼的最佳有效举措。</h3><h3><br></h3><h3>现代职场人有时不缺技能、不缺才华,缺的正是内心的强大,也就是时下世人常所说的情商。毋庸置疑情商有遗传、先天的因素,但它和智商相论,后天的因素实在是太大了。诚然,良好的家庭氛围,高素养的父母对活生生的每一个社会人来言,无疑会加分多多,但个体情商的取得还得靠社会实践,也就是所谓的历练。磨砺许许,砥砺意志,古来有之。</h3><h3><br></h3><h3>毛主席有一篇著名的论文《人的正确思想从哪来》,全文高屋建瓴、深入浅出、显而易见地阐明论述了社会实践的重要性。没有充分的实践,只能是关门造车、盲人摸象,甚于出现千古一帝何不食肉糜的大笑话。《围城》说的好真理是熟食铺子,赤裸裸的;我们大家也都知道天使是赤裸裸的,但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是实践。实践出真知,一个人听到的、看到的,对于个体心智、能力的提升是有限的,一个人只有真正意义上经历过,感受过,有过切肤之痛、感同身受,甚至就如同《红楼梦》中贾雨村所言栽过筋斗才真正是属于自己的。笔者不是否认理论的重要性,但死读书、读死书都是不可取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珠联璧合、相得益彰,就如同,高尔基的大学堪称无与伦比的大学。</h3><h3><br></h3> <h3><br></h3><h3>再则工作要有计划、有目标,要有一种咬定青山不放松,不信春风唤不回的顽强理念,更要不折不扣地去执行的坚定信念。执行的过程与力度往往又反映折射出执行者的各项素质——能力、品行、毅力、信念、理想等诸项内容,以及人们常说的“三观”,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现实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实质上最直观的反映就是体现在价值观上,价值观的差异又非常形象地将人区分开来,这也就是老话人一上百,形形色色。执行的过程实质上就是开展工作处理矛盾的过程。哲学上讲自然界的一切事物以及人类社会都充满了矛盾,矛盾是普遍存在的,矛盾的双方一方力求战胜另一方。开展工作就是要抓住矛盾这个牛鼻子,纲举目张,迎刃而解;就如同下围棋般先布下目,接下来的全局棋就好走了。抓矛盾就是要抓主要矛盾,抓突出矛盾;因矛盾自身属性,往往具有不可调和性,从这点直接引出了量变质变、势、外因内因等哲学要素。</h3><h3><br></h3><h3>早在两千多年前的春秋时期,我国的大思想家老子就敏锐地洞察到世事繁绕,“势”的存在,老子认为世间存在有两种相互扩张的势;所以也就有了后来大家熟知的无为而治、顺其自然、中庸等思想。扩展开来,插一句题外话,处于两种势的中间,也就有了赋予悲壮意义的先锋;先锋是命定的,大凡先锋都是思维活跃者,他们看到了别人看不到的东西,被势所压迫、排斥,孤零零地独自行走在旷野荒漠,最后他的思想把自己燃烧,迸放出来耀眼的光芒,宛若一道流星。</h3><h3><br></h3><h3><br></h3> <h3><br></h3><h3>我们大家还是应顺势而为、顺其自然。有一句俗语说的非常好治水应其势、导人应其性,一语说透了势的重要性,也说到了人性的存在及差异。紧接着前面这个话题,易中天在“品三国”中说道,三国中谁最聪明,诸葛亮、司马懿、周瑜,都不是,他是洞察人性、善识人心的贾诩,真恍如醍醐灌顶,一语道醒梦中人。此凡事例形象具体地诠释了人性的重要性。</h3><h3><br></h3><h3>前些日子看了一栏非常著名的访谈类节目,该节目由香港著名主持人许子东主持,话题讲述的是民国才女萧红,里面提到一席话让我很震撼:“人永远没有真相”,是吗?或许这也许就是所谓的人性吧!在世界及中国文学史上,能流芳千古的作品无一不是以刻画人物人性为主题,就好似莎士比亚的文学名著均以刻画描写人性善恶而广为人知。西方学术界有一个很有名的“原罪说”,可我们东方文明、中国文化讲述的却是人之初、性本善。善良的人每每置身与矛盾,往往会以也怨我、都怨咱来结束思维,而不善的人却往往会以他不好、都愿他来泄愤自己的不满、推脱自身的责任;可孰不知世间纵有千件事万件事,每一起的发生都是有因果的,当然啦这里有个偶然性以及历史合力论观点的存在,但绝对不存在无因之果。诚然因果通三世属宗教范畴,可因果本身却是实实在在存在的;包括人的缘分和命运。</h3><h3><br></h3><h3>说到命运,我不觉话多了起来,命运就如同人性一样同样是人类永恒的主题。一生致仕的曾国藩晚年由衷说道:人在世可以不信神,但却不能不相信命运;是啊!有的人以命相注,气运亨通,即使是灭顶之灾也会差之毫厘的躲过;有的则宛若《烂柯山下》朱卖臣口中的唱词:穷苦命、潦倒运,不过陈忠实在《白鹿原》中写的好,人最难熬的一刻并不是生命的最后一刻,只要你熬过去、挣过去,就会迎来一个全新的人生。</h3><h3><br></h3> <h3><br></h3><h3>咱们把话题回到工作的执行力上来,说到执行力,我的脑海里闪现出了一个“执念”的词汇,拥有执念的人也许是偏执的,但透过表象看本质,执念更是对自我的一种实现、一种乞盼、一种憧憬、一种向往,或许和环境有关、或许和童年有关,但更多是自我内在的原动力才能,驱使着、砥砺着个体往前走。</h3><h3><br></h3><h3>理论界把芸芸众生分为四种人:1天才;2有才能的人;3中庸之人;4弱智,天才和弱智比例极少,有才能的人较少,中庸之人占大多数。有才能的人不尽然就是高学历者,由于历史、时代的因素,考试制度的原因,一部份形象型思维者和高等教育失之交臂,可是这部份人是人才啊!他们会在各自的人生轨迹中寻找机会,蠢蠢欲动、伺机而为。也许在现实的矛盾中,他们会改变奋斗的方向,但绝不会停下前进的脚步,在这一点上,有许多古人唐伯虎、黄公望、柳三变,也许更能形象直观地反映此社会现象。</h3><h3><br></h3><h3>在我国当代文学界有一个奇特的现象,陕军东征以及陕军文坛三剑客——路遥、陈忠实、贾平凹,以及与之对应的《平凡的世界》、《白鹿原》、《废都》三部代表作。不幸的是路遥、陈忠实相距作古、才子已逝。赘述此篇,一则和大家普及一下文学常识;二则引出一段话,《废都》的作者贾平凹有一段非常有名的座右铭:心系一处,守口如平,心系一处不正是偏执、不正是执念吗!</h3><h3><br></h3> <h3><br></h3><h3>接下来我们讲一讲工作的精准度问题。《道德经》一书讲到天下大事必作于细,天下难事必做于易,细是一个精雕细刻的过程,精准未必百分之百取觉于、依赖于细,但细可以最大限度地保证工作的完美。细往往又与慢联系在一起,慢工出细活,这里所指的慢觉不是单指时空概念;有时候慢从侧面诠释了个体思考的过程,有时慢也代表了智者,深思熟虑本身就体现了一个时空因素“慢”。这也就是现如今常说的调研论证、可行性报告之类,上升到哲学范畴这何尝不是量变与质变的具体表现形式。</h3><h3><br></h3><h3>有时候正是因为慢,又体现和诠释了个体是一个肯下功夫的人,康熙皇帝拜谒五台山时曾有一凡非常有名的言论,明朝诸皇帝最为敬佩朱元璋和崇桢皇帝,朱元璋由一个放牛娃成长为开国皇帝,证明其是个肯下功夫的人。工作精准度即工作要趋于准确、精密,也可以视之正确、完美,事半功倍。</h3><h3><br></h3><h3>下面我想和大家谈一谈工作中意志力的问题。我们大家都知道在影响学习成绩好坏诸多因素中,意志力是非常重要的。意志力有时又往往趋向为一种韧性,个性坚韧对个体成就一番事业,完成自我实现是至关重要的。因为大家都晓得在现实的矛盾中,挫折在所难免、也不可避免,个性坚韧的人会愈挫愈勇,绝不会丧失信心,一蹶不振。挫折是指个体在从事有目的的行为活动中,遇到了强大的、压倒性的负面因素、事件,而不得不放弃目标行为,由此而内心产生沮丧、痛苦的强烈反映。挫折利的一方面可以提高个体某一方面的能力;弊的一方面能使人丧失信心,自我否定,悲观失望,引起个体生理、心理反映,甚至是轻生。</h3><h3><br></h3><h3>笔者看过一本司马烈人著的小说《杜月笙传》,书有这么一段描写,杜月笙这一项现象的出现,虽然有其社会偶然性和必然性的因素,但这里不排除个体不屈不挠的意志。我在前面讲到意志力有时又往往趋向为一种韧性,民国才子徐志摩我们大家都不陌生,张幼仪做为徐的发妻,以及她写的《小脚于西服》大家也都或多或少听说过;徐志摩、张幼仪的离婚案堪称民国离婚第一宗,张徐分手后,幼仪身处异乡,但她在人生涅槃之后,爆发了惊人的能量,学德语、做生意、开公司,将生活事业做得风生水起,这些在赖于家人支持外,更得益于她性格中的坚韧,即韧性。</h3><h3><br></h3><h3>我看过一位外国人写的《毛泽东传》,书中结束语评价毛泽东主席时,有一组词我记忆犹新,他具有火一般的热情和坚如磐石的意志。总之意志坚定,对开展工作、完成工作来说尤为重要、至关重要。</h3><h3><br></h3><h3><br></h3><h3><br></h3> <h3><br></h3><h3>在前面的论述中,笔者或多或少地提到情商一词。现如今生活节奏越来越快,工作压力日趋增大,工作者情商心态的好坏高低也就显得尤为重要。接下来我想就情商和大家做一下剖析,情商是控制情绪、调整心态、净化心灵、充实精神世界的能力。</h3><h3><br></h3><h3>情商和先天气质有一定的关联性,气质可分为:1多血质;2粘液质;3胆汁质;4抑郁质,四种类型。气质因是先天的,往往具有不可逆转性,但也不是绝对的。气质不能用好、不好来区分,现实中混合气质的人居多,个体气质包含两种及以上气质即为混合气质。</h3><h3><br></h3><h3>多血质的人脑细胞在兴奋与抑制间转换开快,人显得活泼、好动,兴趣广泛,但守恒性差;粘液质的人往往四平八稳,循规蹈矩,缺乏活力;胆汁质的人胆量较大,精力充沛,情感易在瞬间爆发,也极易冲动,但往往易粗枝大叶,也易做过头事;抑郁质的人脑细胞抑制力较强,对事物的感受力极强,但精力较不足,缺少活力,做事刻板,心理行为内倾性严重,胆量也较小。</h3><h3><br></h3> <h3><br></h3><h3>在叙述胆汁质时,有个词叫冲动,冲动实质上它是人类基因中的莫大财富,冲动的人干劲冲天,对工作、做事有火一样的热情,有着强烈的自我实现的渴望,但正是因为冲动,也易,尤其年少时做后悔事,这点需要特别注意。天生冲动的人,往往伴随着生活事件,他有一个脱敏的行为过程,这或许或多或少有些命运的色彩,也许正应了时下最流行的网语,一切都是最好的安排,世间事唯生死,余皆小事尔。</h3><h3><br></h3><h3>冲动的人往往敏感,中国诗词大会蒙曼老师说的好,敏感的心就是诗心;敏感的人往往对事物的感受性强,套句流行语可称之为走心。敏感又可以延伸出新的一词高敏感,高敏感的人,世间不是太多,如民国才女萧红、《霸王别姬》主人公陈蝶衣。</h3><h3><br></h3><h3>高敏感的人往往具有超凡的才气,别样的身世,但不是绝对。在这里顺便提一事,上世纪九十年代陈忠实为作家路遥的葬礼致悼词时,说道,路遥的逝去宛如一道流星划过中国文学的长空,一个异常敏感、异常痛苦、异常具有才气的头颅停止了他的思维,时间久远笔者记得大意是这样。</h3><h3><br></h3> <h3><br></h3><h3>新华出版社出版的《管理心理学》一书讲到,性格即对现实的稳定态度和习惯化了的行为方式;能力即个体完成某项具体工作所应具备的心理能力,我个人认为心智能力更准确些,如记忆力、观察力、想象力,以及言语表达力口才等。</h3><h3><br></h3><h3>总之由于气质系生物属性,一般应遵循气质顺应原则;能力先天是基础,教育是催化剂,社会实践是关键,但仍应遵循能力阈限原则;性格存在可塑性,笔者认为,外向、内向各有千秋,只要充满正能量,阳光、上进,那种性格都好。</h3><h3><br></h3><h3>最后我想和大家说一说工作与学习之间的关系。现如今社会上推崇终身学习理念。红楼梦书中有一句非常经典的楹联,事事洞明皆学问,人情练达即文章,可见学问、文章在你我工作、生活中无处不在,俯拾皆是。世间有句俗语活到老,学到老,可见人的一生学无止境,也形象具体地诠释印证了终身学习的理念。我国著名作家梁晓声曾说过读书学习还是一种抵抗寂寞的能力。</h3><h3><br></h3><h3>以上是我多年来对工作的一些认识、体会,以及在工作中形成的一些感悟、理念、思想,现与大家分享、交流;请大家批评斧正。</h3><h3><br></h3><h3><br></h3> <h3>图片来源于网络。</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