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 style=""><font color="#167efb">读好书</font></b><br></h1> 世纪老人冰心说过:读书好,好读书,读好书。读一本好书,就是和一个智者交谈,可以使人心灵充实,使人明辨是非,使人千变万化。 秋风送爽,丹桂飘香,在秋韵荡漾的日子里,陈红梅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的成员们于9月21日下午相聚在旧山楼阅览室,在陈红梅老师的主持下,一起分享简•尼尔森所著的《正面管教》一书中的精髓。在交流中,老师们各抒己见,切合自己的亲身体验阐述着对这本书的各种深切感悟与收获,一次次掀起交流讨论的高潮……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书籍简介</font></b></h1> 《正面管教》这本书籍全球畅销30多年,作者简•尼尔森倡导“既不惩罚也不娇纵”的管教孩子的方法,在家庭、学校和社会中营造“和善”而“坚定”的气氛,来培养孩子自律、责任感、合作以及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学会使他们受益终身的社会技能和生活技能,被称之为世界范围内管教孩子的“黄金准则”。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分享交流</font></b></h1> <b>01 殷梅芳老师</b> 第二章的主题是几个基本概念。很多时候,人们错误地认为,孩子若不为自己的错误吃些苦头,就不会得到教训。于是,采用羞辱等惩罚方式打击孩子,表面上是“赢了”孩子,但是,却不等于“赢得”孩子。要确保把爱的讯息传递给孩子。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就是一个丧失了信心的孩子。孩子的首要目的是追求归属感和价值感,只有在得到别人的关注时,孩子才会有归属感。这些概念告诉我们,在面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时,要时候告诫自己,以“和善而坚定”的态度对待孩子,即使孩子犯错了,也要把犯错误看作是一个学习的机会。 <b>02 盛文英老师</b> 《正面管教》第四章标题是“重新看待不良行为”,它详述了一些操作的细则。透过这些细则,我们不难发现,其操作核心是方法上的“平等”和“鼓励”,态度上的“和善”而“坚定”。本章节颇具指导性地告诉我们如果孩子出现“不良行为”,首先要用“理智脑”管理好自己的情绪,并分析孩子不良行为之后的“正向意图”,继而从心的层面理解孩子,并采取最有效的行动方式完成正面管教。作为成人的我们,也并不完美,与其“原始脑”上头,不如悦纳孩子的“不完美”,理智又科学地去管教。共勉! <b>03 平虹老师</b> 赢得孩子合作的最好途径是以相互尊重、相互平等的态度来解决问题。我们言行背后的感觉比我们做了什么或说了什么更重要。我们做了什么永远不如我们怎么做的更重要。我们的行为背后的感觉和态度,决定了我们会怎么做。羞辱的语气违背了相互尊重的原则,还会把本来的逻辑后果变成无法达到长期积极效果的惩罚。教育是慢的艺术,我们要把着眼点放在孩子的优点上,认可并鼓励积极的方面,期待消极方面渐渐消失。真正的教育是等待,是唤醒! <b>04 才恒超老师</b> 第六章主要介绍了正面管教的三个工具:3R1H原则、积极的“暂停”、启发式问题。在班级管理中通过正面管教理念关注问题的解决,学生是问题解决的积极参与者。老师通过启发式提问,引导学生自主对话与协商,共同探讨问题解决的方案。当学生开始就问题解决的方案做头脑风暴时,老师依照“3R1H”原则对学生提出的方案进行了适当的调整。在教室内设置了“冷静空间”,空间内设有益智玩具、课外书、多肉植物、软垫等能让学生平复情绪的道具。在正面管教三个工具的指导下案例中小明实现了转变,这是正面管教理念相互作用的结果。 <b>05 殷美娟老师</b> 在《正面管教》第七章“有效地运用鼓励”里,我对简•尼尔森教授提到的两点感触颇多。其一:“改善,而不是完美”。完美是一种极不现实的期待,追求完美的人往往会陷入深深的沮丧之中。孩子们宁愿不做任何尝试,也不会愿意因为无法达到所期待的完美而体验持续的挫折感,所以我们要“为了改善而努力,而不必期待完美。”其二:试着抱一抱。一个行为不当的孩子是一个失望的孩子,而鼓励是处理不良行为的最好办法。事实证明:拥抱,确实能营造出一种鼓励的气氛,从而使孩子变得更愿意而且能够接受指正了。这可以成为最好的时机,用来训练孩子、问启发式问题、给出有限制的选择、用来娱乐或一起解决问题。 <b>06 徐丽芳老师</b> 每个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都会有这样或那样令大人们觉得头疼的行为。这些行为有的时候会让我们觉得沮丧,失望甚至愤怒。读了《正面管教》第七章,我们就会明白,孩子的行为背后其实是都有他的需求信息。当我们理解了孩子行为背后的信息,我们就不会再愤怒,而是开始动脑筋想办法解决问题。当我们和孩子发生冲突的时候,我们能做的最有效的事情就是友善地退出来,我们自己或者孩子去做积极的暂停。记住:先处理情绪,再处理问题。 <b>07 汤丽萍老师</b> 《正面管教》第八章班会一开始就提出的两个避免的态度:不要把班会当作说教的另一个平台;不要把班会作为继续过度控制孩子们的手段。这两个态度我解读出一个内容:懂得放手。班会的要素、组织、原则等各方面都在告诉我:我可以指导,我可以参与,但我不能把控。放手不是放任,给孩子们搭建一个平台,为他们创造一个可以解决问题的空间。让我们成为孩子们有力的后盾,因为放得了手的孩子才能走得更远。 <b>08 黄静老师</b> 第八章的主题是班会。设置班会的目的,就是要教会孩子们相互尊重。在班会上,让每个孩子至少向一个同学致谢,确保他们都能学会该怎么致谢,还要教受到感谢的同学跟着说“谢谢你。”时间长了,孩子们应该都会喜欢上寻找、给予和接受正面的致谢。老师在尝试解决任何问题以前,要先教会学生专注于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孩子们学习的最好方式是让他们去体验自然后果。 <b>09 顾双双老师</b> 《正面管教》第九章的主题是家庭会议,家庭会议顾名思义就是在家庭中召开的会议,全家人围着一张干净的桌子以聊天的方式进行。在和孩子相处的过程中总会碰到这样、那样的问题,而这些问题经常会让作为父母的我们心情烦躁。正面管教提倡把这些问题放到了每周一次的家庭会议的议程上,以提出问题,分享感受等方式共同想出解决方案,这种方式既能避免与孩子之间的争吵,又能加强家人之间的合作和亲密感。在家庭会议上定下的规定必须人人遵守,包括妈妈和爸爸,因为这个决定是在全体一致同意的基础上作出的,而父母的态度和技巧直接影响着家庭会议的成败。当然在家庭会中还有很多有意思的“构件”,比如说:主席、秘书、致谢、感激、议程、解决问题、计划家庭活动、计划家庭娱乐活动等?如何用好家庭会议,可能还需要我们大家继续不断的学习和实践。<br> <b>10 戴婷婷老师</b> 第十章是根据以色列心理学家尼拉•凯弗提出的“生活态度取向”理论,重点讨论大人的抉择和行为是如何影响孩子的。这一章不仅分析了四种生活态度取向的优缺点,也列出了它们可能的养育优势和缺陷,并且指出了需要改进的策略。适合我们对照剖析自我,重新回顾一遍自己儿时的成长之路,找到自己的生活态度取向。而反思这种取向的形成,反思父辈的教养方式,对于我们更好地教养我们的下一代,具有重要的意义。育儿先育己,我一直相信育儿的过程应该是父母不断学习反思的过程,父母和孩子双向成长才是良性循环的长久之路。 <b>11 陈享老师</b> 《正面管教》第十一章“综合运用”主要是结合大量具体的例子来阐述前文所述的正面管教方法的运用。很多时候,尤其是孩子在和家长产生需求的冲突的时候,都需要一个冷静期。这个暂停的使用,并不是意味着放弃管教。首先,在撤出之前,家长要向孩子解释自己打算做什么以及为什么要这样做。家长需要的是决定自己做什么,而不是决定孩子做什么,要给孩子以选择。第二步,可以采用到一个特定的地方,或者看书、听音乐等暂停的方式。第三步,才去和善而坚定地行动。 <b>12 金颖芳老师</b> 通过阅读《正面管教》并与班级日常管理进行比对,我得到了深刻的反思和启示。我们习惯了说教,习惯了“见招拆招”,总是忙着和孩子们斗智斗勇,并且以赢了而觉得自己有一套。事实上,我们的目光真的要放长远,格局要大,就像书上所介绍的布置“积极的暂停”区。花时间训练,和孩子们谈它的好处,事先和孩子们商量好一个计划,最后交给孩子,当他们的感觉好起来之后,如果问题仍然存在,就要紧跟着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案,或做出弥补。书中还有很多积极有效的方法值得我们去积极地尝试和思考。所以当你不知道做什么的时候,就去读书吧,当你感到迷惘的时候,就去读书吧!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活动尾声</font></b></h1> 活动是短暂的,读书是永恒的。在活动过程的最后,工作室主持人陈红梅老师对此次读书分享会做出总结。她指出父母过于严厉和控制培养不出孩子的责任感,父母的过度保护会剥夺孩子自我成长,获得归属感和价值感的机会。在和善而坚定、有尊严、受尊重的氛围中,有机会获得社会所需要的良好品格。正面管教以相互尊重与合作为基础,在孩子自我控制的基础上培养各种人生能力,它是一种即不严厉也不骄纵的育儿方法。如何正确使用正面管教?我们需要花时间训练。这也是陈红梅老师给我们提出的新要求,要在行动上积极实践、探索。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167efb">活动结语</font></b></h1> 我们往往对孩子有着诸多评判、期望、指责、失望、愤怒。但事实上,爱和快乐才是我们管教孩子的全部目的,向他们表达无条件的爱,承担起自己的责任,把错误当成学习的机会,寻找积极的方面,和善而坚定地对孩子说“不”,帮助他们找到真正的“是”,是我们为人父母、师长应该采用的正确教养方式。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6fbb">陈红梅家庭教育名师工作室好书导读上线啦!</font></b></h1><h3><font color="#b06fbb"><b> 为进一步满足家长朋友们的需求,我们已录制三期家庭教育好书导读音频课,家长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随时收听!后续课程即将上线,敬请期待!</b></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