紫气映大地 阳霞尚满天

张东光

<p>  1966年1月,中共中央中南局在武汉召开工作会议,毛泽东主席接见与会同志合影。</p><p> 前排左起 李一清 张平化 王任重 陶 铸 毛泽东 陈 郁 黄永胜 刘建勋 吴芝圃 王首道</p><p> 二排左2起 王 德 雍文涛 区梦觉 赵紫阳 金 明 谭余保 右1李尔重</p><p> 三排左3王全国 左5陈冰之 右1于明涛</p><p> 四排左4吴南生</p><p> 五排左5肖洪达 右3王世林</p><p><br></p><p><br></p> <p>  赵紫阳是在1951年来到广东工作的,最初任中共中央华南分局农村工作部部长,后任秘书长、副书记。当时华南分局的书记是叶剑英,后来是陶铸,管广东、广西两省。1955年华南分局撤消,改设中共广东省委, 陶铸任省委书记,赵紫阳任副书记,分管农业。1960年陶铸任中南局第一书记,统管广东、广西、湖南、湖北、河南五省,仍兼广东省委第一书记,赵是第二书记,实际上主持广东全面工作,直至1964年才被任命为第一书记。</p><p> 陶铸赵紫阳共事长达15年之久,他们是亲密的战友。</p> <p>  上世纪七十年代,四川和全国一样,农业学大寨,当时不管四川实际情况,强行推行粮食种三季,这成了天府之国粮食大减产的原因之一,后来,赵紫阳到四川担任省委书记,了解情况后提出,三三见九,不如二五一十,综合其它,制定了合理的农业政策, 四川人民特别是四川农民逐渐吃上了饱饭,于是,“要吃粮,找紫阳”这首脍炙人口温暖人心的民谣开始流传,最终传遍全国。</p> <h3>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h3> <h3>   国际歌</h3> <p>  赵紫阳 中共中央原总书记、中央军委原副主席,1919年10月17日出生于河南滑县,2005年1月17日逝世于北京。</p> <p>  梁伯琪(1918年-2013年12月25日)女,河南省内黄县人,赵紫阳的夫人。历任南阳地区妇委主席、中共华南分局处级干部、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外贸局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级干部等职务。</p><p> 2013年12月25日,梁伯琪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5岁。</p><p> 人物生平</p><p> 1918年,梁伯琪生于内黄县城关镇南庄。上中学时,曾经在开封、武汉求学。</p><p> 1937年七七事变后,梁伯琪辍学返回家乡,于1938年4月参加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抗日运动,同年8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同年10月出任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抗日青年组织“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冀南分队分队长,同时兼任冀鲁豫边区妇女救国会宣传部副部长。</p><p> 1939年1月,梁伯琪被中共党组织派往河南省滑县担任妇女救国会主任,由此成了中共滑县县委及滑县抗日民主政府中的首位专职妇女干部。当时,中共滑县党组织归中共冀鲁豫二地委领导,抗日战争初期,中共滑县党组织主要在东乡大寨、桑村、老庙一 带活动,梁伯琪便随着组织在该地区发动妇女投身抗日。在此期间,梁伯琪与时任中共滑县县委书记、不久升任中共冀鲁豫二地委书记的赵紫阳,一直在工作中为上下级,二人在闲谈中发现对方都曾在开封及武汉上学,但并不相识。共同的经历拉近了两人的距离。</p><p> 1943年秋,赵紫阳领导滑县开展民主民生运动试点,即发动雇佃农要求减租减息,以提高生活水平。梁伯琪受中共党组织派遣,回到滑县配合赵紫阳开展该运动。二人重逢后,感情日益加深。</p><p> 1944年冬,中共冀鲁豫四地委及冀鲁豫四专署正驻在滑县高平集以北的梁二庄。一日晚饭之后,冀鲁豫四专署专员杨锐在村中的绅士穆鸿鲁家的北屋召开了一个小会。杨锐在会上高兴地说:“今天的会跟往常不一样,我们要举办一桩大喜事儿。赵紫阳政委(当时将地委书记俗称为政委)和梁伯琪主任在革命生涯中、艰苦的岁月里志同道合,并肩作战,建立了革命感情和爱情,经组织批准结婚了。”</p><p> 1947年底,梁伯琪继丈夫赵紫阳之后,随后续部队南下,此后她一直陪伴着赵紫阳。南下之后,梁伯琪历任南阳地区妇委主席、中共华南分局处级干部、中共广东省委组织部副部长、四川省外贸局党组书记、中共中央组织部副部级干部等职务。她一直伴随着赵紫阳起起伏伏,两人共同生活60余年,直至2005年赵紫阳病逝。</p><p> 2013年12月25日,梁伯琪在北京医院病逝,享年95岁。</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