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暖阳辞夏日,清风迎秋至。时光悄然向前,在这个初秋季节,我们和孩子们再次相聚于本立国学院,一起迎来了秋季班课程。</h3> <h3> 一首西班牙 希梅内斯的《四月》开启了我们的第一堂课。“黄雀立在白杨上。/还有呢?/白杨镶在蓝天上。/还有呢?/蓝天映在水珠上。/还有呢?/水珠落在新芽上。/还有呢?/新芽长在玫瑰上。/还有呢?/玫瑰开在我心上。/还有呢?/我心就在你心上。” </h3><h3> 孩子们与谢老师对唱起来,十分的投入。</h3> <h3> 这学期我们主要的学习内容是诗词。那要读懂诗词一定要先了解诗词的基本知识。</h3><h3> 擦亮眼睛,干货要来了哦。诗词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和词曲。而近体诗又分为 绝句(为4句,分为五言和七言), 律诗(通常为8句,分为五言和七言)。律诗诗句字数整齐,规定了诗句数量,每两句成一联,依次为首联、颔联、颈联、尾联,中间两联必须对仗,有严格的声律要求(第二、四、六、八句押韵,通常押平声韵,一韵到底)。</h3><h3> 孩子们都认真地记着笔记。<br></h3> <h3> 惜时如金,君子之道。</h3><h3> 从《长歌行》中我们看到自然界的时序不停交换,转眼春去秋来,园中葵及万物经历了春生、夏长,到了秋天,它们成熟了,昔日奕奕生辉的叶子变得焦黄枯萎,丧失了活力。</h3><h3> 大自然的生命节奏如此,人生也是这样。一个人如果不趁着大好时光而努力奋斗,让青春白白地浪费,等到年老时后悔也来不及了。</h3> <h3> 常言道"花有重开日,人无再少年",岁月的流逝,正如同东去的流水一般,无法挽留。然而,人世总有意外,东坡先生在《浣溪沙·游蕲水清泉寺》中写道“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既是眼前实景,又暗藏佛经典故。东流水亦可西回,又何必为年华老大徒然悲哀呢?看似浅显,却值得回味。诗人虽处境困难却自强不息,全词洋溢着一种向上的人生态度。</h3> <h3> 诗能言志,读诗要读励志诗。</h3><h3> 郑板桥在《竹石》中借物喻人,通过咏颂立根破岩中的劲竹,含蓄地表达了自己绝不随波逐流的高尚的思想情操。</h3><h3> 《七律·长征》中,中国工农红军不畏艰难 岭山脉弯弯曲曲,高高矮矮,绵延千里,在红军看来,也不过是腾跃着的细小的波浪。高大的乌蒙山脉也不过是往后滚动的小泥球。他们在刀剑丛中从容不迫,应付自如。在历经了无数次考验后,取得了胜利。</h3> <h3> 最后我们在《少年中国说》中结束了这堂课。</h3><h3> “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强则国强......”。在读这篇课文时,我们班的唐娅同学一直是敬礼的姿势读完全篇,实在让人感动。老师并没有要求她这样,她完全是发自内心的,一读到这么感人的、激动人心的文字,立刻举手敬礼,这说明她完全读懂了,并且能理解了。这就是阅读的力量!让我特别感动!</h3><h3> 中国少年,所以有少年中国。梁启超所说的那个少年中国,似乎离我们很远,其实离我们很近。因为同学们就是那个少年。大家都是祖国的花朵,是祖国都新一代,我们有义务让祖国更强大。所以,我们要更加严格要求自己,做一个知识渊博,德才兼修的人。只有我们变强大,中国才会变强大。</h3> <h3> “盛年不再来,一日难在晨。及时当勉励,岁月不待人。”趁青春尚在,趁年华正好,孩子们,让我们共同捧读经典,坚持诵读,潜心钻研,丰厚人文底蕴,提升人生素养,让经典之光照亮前程。</h3> <h3> 下节课老师会为我们带来哪些精彩的内容呢,关注小本本让我们拭目以待吧。</h3> <h3> 又是长沙好风景,落花时节又逢君。我们本立国学院的国学课已经如约而至了!论语班、作文班、适合5-7岁孩子启蒙的蒙学班、适合8-11岁孩子提高的敏学班、适合12-15岁孩子修身的博学班,系统规划,因材施教。最优秀的名师资源,最高效的小班授课,人满即开,机会有限,感兴趣的同学速速珍惜。在这个浮躁的时代,国学经典不容轻视,语文素养影响一生。具体详情如下:</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