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的成长,永远在路上!——记2019年湛江市科学教师异地培训第三天

起风了

<h3>  9月21日,不知不觉中我们已经在杭州学习了三天,昨日下午在竞舟小学参观学习后,我们有幸请到了竞舟小学的科学教研组长舒俊波老师给我们做了一个关于“科学教师的成长之路”的专题讲座。</h3> <h3>  讲座伊始,舒老师用一个小互动和新闻热点展开了他的讲座内容。舒老师认为,科学教育任重道远,全民科学素养有待提高,在这样的社会趋势下,科学教师更应当有职业的追求而不是佛系教学。同时,在成长路上,科学教师应当对任何事物保持怀疑的态度,时刻带着求证事实的欲望去科研,只有经历了从无到有、从不会到会的过程,我们才能真正地有所收获。</h3> <h3>  随后,舒老师举例了很多科学老师的实际案例,并从不同角度为我们分析科学教师该如何一步步成长。</h3><h3> 教师成长三要素包括教学、管理和教研。教学是核心,管理是保障,科研是方向。一个初出茅庐的教师如果连学生都管不了,再好的设计都是零,所以教学第一步,管理先抓住!</h3> <h3>  针对这个问题,舒老师给了我们以下成长建议:<br></h3><h3>一、课堂管理:</h3><h3>1.做好常规、立好规矩。</h3><h3>2.协同用力、寻求帮助。</h3><h3>3.组织语言,规划材料。</h3><h3>二、课堂教学:</h3><h3>1.抓住核心、保证环节;</h3><h3>2.预演过程、预判进度;</h3><h3>3.精设材料、精细提问。</h3><h3>三、教学研究:</h3><h3>1.依托教学、做好选题;</h3><h3>2.及时反思、积累资料;</h3><h3>3.选择特长、持续发展。</h3><h3><br></h3><h3> 舒老师的讲座从始至终结合当前教育趋势逐步展开,一个个浅显易懂的教学故事不禁引发我们的思考:教学犹如一场无硝烟的战争,我们不打无准备之战,也不做无所得之事,对于每一位教师而言,课前准备课后反思容不得半分马虎,今日你付出多少,他日就会收获多少!</h3> <h3>  下午,来自杭州市下城区教师教育学院的叶晓林老师又带领我们进入了科学的另一个有趣的领域——STEM课程研究。<br></h3> <h3>  叶老师以下城团队近三年研究经历为引,以工程设计过程为主导的STEM活动为例,借助有趣的生活实验深入浅出地与我们分享了主题为《以小学科学教材为蓝本,建设同步STEM课程的研究》的讲座。</h3><h3> STEM教育融合了科学、技术、工程、数学等学科,让孩子像科学家一样思考,像工程师一样解决问题,成为具备科创能力的下一代人才!</h3><h3></h3> <h3>  通过叶晓林老师的介绍,我们看到了STEM课程成为必修课将会是未来教育的一个方向,但就目前而言,在我国全面实施STEM教育需要依靠更多的有志之士的努力与参与! </h3> <h3>  讲座中,叶老师重点向我们介绍了几个经典的STEM课例如《奥洛夫的梦想》、《做一顶帽子》、《制作我们的小乐器》、《走马灯》、《制作一艘小船》等等,叶老师详细地为我们讲解了这些课例的特点与STEM课程的内在联系。叶老师的点拨,让在座的老师们打开眼界,豁然开朗,这次专题分享也让我们对STEM领域有了进一步的认识。</h3><h3></h3> <h3>  叶晓林老师从课堂和课外进行举例分析, 让我们尝试从STEM活动的视角出发,基于STEM理念来重设课本并进行改编和创编,实在让人受益匪浅。</h3> <h3>  今天的两位主讲老师从他们专业的角度为我们带来了精彩的讲座,让我们收获的不仅仅是从未知到已知的惊喜,还有他们多年从事一线教育工作的鞭策,他们十年如一日的沉淀与坚持为我国的科学教育付出了艰辛与汗水,我们这些还在探索学习路上的科学教师更应该积极响应,认真对待每一天的教学,让孩子们能够全面发展!</h3>

老师

教师

科学

我们

讲座

教学

教育

成长

叶晓林

课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