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对孩子进行“优势教养”?

如惠文堂

<h3><strong><font color="#ed2308">“短板理论”和“优势教养”</font></strong></h3><br><h3>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短板理论,又称“木桶原理”、“水桶效应”:</h3><br><h3>盛水的木桶由许多块木板箍成,盛水量也由这些木板共同决定。</h3><br><h3>若其中一块木板很短,盛水量就被短板所限制。这块短板就成了木桶盛水量的“限制因素”(或称“短板效应”)。</h3><br><h3>若要使木桶盛水量增加,只有换掉短板或将短板加长才成。</h3><br> <h3>“短板理论”从企业管理学过渡到个人成长,曾经风靡一时。<br></br></h3></br><h3>然而时代的变化如此之快,信息的蜂拥而至可能令人短板还没有补齐之时,就已经被信息浪潮冲击得七零八落。</h3></br><h3>所以,现在对于孩子的教育,更多要着眼于“优势教养”,一个长板反而可以在信息海洋中游刃有余。</h3></br> <h3><strong><font color="#ed2308">与生俱来的的“负面反馈机制”</font></strong></h3><br><h3>我们假设一个初中的孩子拿回成绩单(以ABC标注学业程度):A+,A,A,A,D。</h3><br><h3>——也就是说80%的科目成绩都相当不错,只有20%不太好,家长会怎样关注这个成绩单?</h3><br><h3>是否家长在餐桌上用了80%的时间谈孩子的成功,20%谈孩子的弱项?</h3><br><h3>显然不是,往往是成功的科目一言蔽之,几乎所有的时间都用来谈孩子的弱项。</h3><br> <h3>“优势教养”需要家长用80%的时间关注孩子的优势。</h3></br><h3>绝不是空洞的表扬,而是仔细分析每门课的成功之处,在学习上用了哪些方法,为什么对这些课有兴趣等等。</h3></br><h3>再用20%的时间谈劣势科目。</h3></br><h3>也不能是一味的批评或空洞的鼓励,而是帮助孩子分析优势科目中有那些方式可以用到这个科目中,或者在这个科目中有那些无效的方法要更改等等。</h3></br> <h3>“优势教养”听起来很容易,就是多看孩子的优点,但是做起来非常难。</h3></br><h3>就好像很多“心灵鸡汤”,喝的时候暖了一下胃,效果转瞬即逝。</h3></br><h3>很多人因此丧失了对这些“鸡汤”的信心,也同时丧失了对自己的信心,觉得自己无法改变。</h3></br><h3>这是“水漫金山”式的成功学带来的最大弊病,阐述结果,却从不说明如何达到结果。</h3></br> <h3>正如现在谈到的,要看一个人的优点,人人都知道这是个好习惯,但如何获得这个习惯,步骤是绝对不能省略的。</h3></br><h3>要改变习惯之前,人首先需要了解自己:</h3></br> <h3>我们的心灵受限于一个生物体中,在进化过程中,人类的基因产生很多保护物种生存的机制,“消极反馈”就是其中重要的一环。</h3></br><h3>没有消极反馈机制的祖先们,早就被未察觉的野兽捕食,被毒物蛰咬,彻底在地球消失。能留存活的祖先,必须有“消极反馈”的基因。</h3></br><h3>但青面獠牙的野兽已经被人类赶到很小的聚居地,城市的生活环境不再需要人类在森林里游荡时的反馈机制。</h3></br><h3>这本能地关注负面的东西,在信息量爆炸的时代,这个本能机制已经成为现代人焦虑抑郁的重要源头。</h3></br> <h3>了解自己的生理机制何其重要!好像一个人被辱骂殴打会本能地愤怒,但是被一个小孩子骂了一句或打了一下,就不会计较,因为了解幼儿的心理机制未发育完善。<br><br></h3><br><h3>因为了解,所以慈悲,对人对己都是如此。唯有了解,我们才能在宽容自我,也宽容这个世界的基础上,去修正自己的心理机制以及行为模式。</h3> <h3><strong><font color="#ed2308">将“消极开关”转向“优势开关”</font></strong></h3><br><h3>明明小学时候,每次放学回家就把书包往门口一放,从不主动拿进他自己的房间,提醒多遍都没有作用。</h3><br><h3>于是有一天,我声色俱厉地呵斥明明:<strong>回来就要把书包拿进房间,不要让我一遍遍提醒。</strong></h3><br><h3>明明脸色很不好,但也只管了两天,他又依然如故。</h3><br> <h3>我忍着气进入明明的房间,发现他自己喜欢的汽车模式摆放有序,而且没有灰尘,说明他不是没有摆放东西的习惯,而是只喜欢收拾自己喜欢的东西。</h3></br><h3>于是,我和明明开始讨论他的每个模型的特点和性能,最后夸他把汽车模型摆放得整齐明了。</h3></br><h3>明明愣愣地看了我一下,不好意思地笑着说:<strong>“妈妈,我会把书包放好的。”</strong></h3></br><h3> <h3>在这件事中谈到了“忍住气”,这是个很重要的自我训练。</h3><br><h3>因为消极反馈是人类的本能,遇到不顺心的事情时,将反应机制从消极频道调到“优势教养”频道,是需要通过训练的。</h3><br><h3>开始练习的时候,要在相对轻松的环境中,练习对孩子优势分析的思维。</h3><br><h3>例如:<strong>“你居然决定今天不吃零食了,这是个非常有自律的行为,我也要向你学习。”</strong></h3><br><h3><strong>“你和爸爸争执后能重归于好,能认识自己的问题,又能表达自己不赞同爸爸的地方,宽容别人又能保持自己的观点,这太好了,继续啊!”</strong></h3><br> <h3>当负面思维开始升级时,要注意观察自己的感受,深呼吸几下。</h3></br><h3>这个过程其实就是把你跳到了中立的状态,然后提醒自己把平常练习的“优势思维”开关打开。</h3></br><h3>就算当时没有忍住自己的负面思维,也不要懊恼。</h3></br><h3>只要抓住“优势教养”这个思路,不断练习,你就会越来越多发现孩子的优秀品质,帮助他更好地成长。</h3></br> <h3>“优势教养”绝不是只关注优势,而忽略孩子的劣势,让孩子盲目自信。</h3><br><h3>从优势出发不是忽视缺点,而是从更宏观的维度看待缺点并给予纠正。</h3><br><h3>“优势教养”出来的孩子有坚定的自我认同,能够满怀信心地正视自己的不足之处,分析并加以改善。</h3><br><h3>家长要让孩子认识:优势让我们特别,但绝不是高人一等。</h3><br><h3><strong>作者</strong>&nbsp;心悦&nbsp;|&nbsp;<strong>编辑</strong>&nbsp;星月</h3><br><h3>文章插图来自插画家Ira&nbsp;Sluyterman van&nbsp;Langeweyde</h3><br><h3>版权归原作者所有<br><br></h3><br><h3></h3> <h3><font color="#010101"><a href="https://mp.weixin.qq.com/s/lfY2wm8WL58eqEQEz7xMeA" >查看原文</a> 原文转载自微信公众号,著作权归作者所有</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