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少年篇</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我出生在五十年代初期。 </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五十年代出生的孩子,是“生在红旗下、长在新中国 ”的第一代,我们中的很多人,被称为“共和国的同龄人”。1955年的一部著名儿童题材影片《祖国的花朵》,赋予了红色年代的儿童们“花朵”的专称。而电影中的歌曲《让我们荡起双桨》,更是传唱至今。“让我们荡起双桨,小船儿推开波浪,海面倒映着美丽的白塔,四周环绕着绿树红墙……”</h3> <h3><font color="#010101"><p style="text-align: center;"> 新生国家所特有的激情和朝气,渗透在儿童蓬勃的血液当中,与此同时,共和国所经历的各种运动,也不可避免地融入到他们成长记忆中。1958年,中共中央 提出要开展“除四害、讲卫生”的爱国卫生运动。</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 社会主义儿童教育在道德情操培养上相当过硬,这是那个时代的宝贵财富。有关“花朵”的歌曲继续传唱,比如《花儿朵朵向太阳》,“花儿离不开土壤,啊……鱼儿离不开海洋,啊……少年儿童千千万,离不开亲爱的领袖,离不开亲爱的党。朵朵花儿向太阳,颗颗红心向着党,红色少年的心头,长上了红色的翅膀,准备着,准备着,时刻准备着!奔向那祖国需要的地方。”</h3></font></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60年代的孩子,在身体饥饿与精神富足中成长。“我在马路边,捡到一分钱,把它交到警察叔叔手里边”的儿歌,就诞生在60年代,也成为这个时代少年儿童精神的最好写照。</h3><h3> 1963年,我们开始接受一位新的偶像——雷锋。我们唱着“学习雷锋好榜样,忠于革命忠于党。爱憎分明不忘本,立场坚定斗志强”,立志“雷锋做啥我做啥”——一看到列车,就想为辛苦的列车员倒水;一看到老奶奶,就希望她摔倒然后上去扶;一看到比自己年纪小的孩子,就恨不得他马上迷路,好送他回家;一看到农民伯伯的拖拉机开过,就盼着它陷入泥坑,可以上去跟同学们一道把它推出来。当这些受助者问我们们名字时,我们会扑闪着大眼睛,回答:“不要问我的名字,我叫红领巾”。</h3><p style="text-align: center;">那是一个让人敬佩而神往的时代,仿佛一个美好的大家园……</h3> <h1 style="text-align: center;"><b><font color="#b04fbb">工作篇</font></b></h1>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上个世纪六十年代末,因山东侯、王二位老师的倡议公办小学下放到大队办,原学校公办教师从我们这穷乡僻壤的地方回原籍,师资大缺,我于1969年3月到大队小学担任民办教师。1970年3月,经学校推荐,区辅导组考核我荣幸进入华中师范学院中文班学习,1971年7月分配到丰谷中学任教,成为一名符其实的人民教师,教师生涯从此开始。</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 初为人师,我感到一份独立与满足。与土里刨食的父母相比,29.5元的月薪让我感到富足。比之繁重的体力劳动又多了一份悠闲与惬意。我沉浸在工作带给我的快乐中……</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在教学上初步有了一些成就,我对教研更热心了,从文学青年好高骛远的理想到脚踏实地的语文教学,我找到了自己的人生定位。</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此后,校领导敢于把重任交给我,老师们愿意把他们的子弟交给我,家长们想找关系把他们的孩子分到我的班……上世纪80年代中期,我加入了中国共产党,担任学校领导,然而,我今生与语文结缘,有着浓厚的语文情节,我始终在一线担任语文课的教学。在我眼里,每一篇文章都是生动的画面、鲜活的场景、思想的溪流、智慧的曙光,读之活力四射、神思飞扬。童话神奇浪漫的故事让我梦幻神游;诗歌抑扬顿挫的韵律让我如沐春风;寓言饱含智慧的哲理让我变得深刻;小说活灵活现的人物让我铭心刻骨……因着语文,孔雀东南飞的故事成了家喻户晓的绝唱;因着语文,木兰从军的故事成了妇孺皆知的佳话;因着语文,雪莱“冬天到了,春天还会远吗”温暖了我失意的情怀;因着语文,但丁“走自己的路,让别人说去吧”激荡着我开拓的胸襟。语文让我收藏了春的温暖,夏的火热,秋的丰硕,冬的冷峻;语文让我领略了北国的冰雪,南疆的椰林,西域的雄鹰,东海的潮汐……语文更是一场修行,它修的是一个人最深厚的一面——人格操守,道德素养,良知品行。</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爱是教育的根基,这一点毫无疑问,无论任何时候,爱都是教育的永恒主题,都是为师者的的德之灵魂。我之所以爱教书,重要原因之一,就是觉得教师从事的事业具有创造力,每一段时间,每一处空间都有新的发现,能看到学生中新的,积极上进的因素,能看到教师自己向更高层次发展的潜能。有人说,教师像蜡烛,燃尽自己,照亮了别人。照亮了别人,是一种幸福。教师在照亮了别人的同时,也有了自己的收获,收获了各类人才,能满足人们为社会尽责任,尽义务的需要;收获真挚的感情,能满足人们感情和谐,融洽的需要;收获科研成果,能满足人研究,创造的需要。教师平凡,但做起来有滋有味……</h3><h3 style="text-align: center;"> 虽然我退休已8年了,回过头来看看自己走过42年教书生涯,我无怨无悔,初心不忘,也无愧于人民教师这一崇高称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