等待戈多

只是一叶红(拒私聊)

<h1>  第一次读塞缪尔·贝克特的《等待戈多》是在1999年。那时候,只知道贝克特是一位获诺贝尔文学奖的作者,《等待戈多》是他的代表作,并没有对剧本本身引起足够的重视,只是觉得它的表现形式相当特别。剧中两个流浪汉爱斯特拉冈(简称戈戈)和弗拉基米尔(简称狄狄)衣衫褴褛,面目猥琐,举止轻佻,语无伦次。想活连骨头也吃不到,想死连绳子也没有,自始自终在台上等待永远不会来,永远被等待的戈多。他们不知道戈多是谁,只知道他是支持他们走向明天的微茫的希望,是他们赖以生存下去的一根救命稻草:“戈多来了,咱们得救。”我当时就觉得非常的荒诞可笑。</h1><h3></h3><h1> 二十年以后,当我再次捧读这个剧本,不知为什么,却怎么也笑不出来了。黑色的幽默,辛辣的讽刺,直指人生的痛处。非理性的结构,非逻辑的语言,直喻的舞台形象和扭曲了个性的人物,使我们从中窥视到了人生的痛苦与荒诞。</h1><h3></h3> <h1>  据说,1953年这部戏在法国上演的时候,许多人都在猜测戈多是谁。实际上,这也是我在内心里苦苦追问的一个问题。有人说,戈多(Godot)就是上帝(God);有人说,戈多象征“死亡”;有人说,戈多暗喻空洞的心灵世界;有人说,剧中人波卓就是戈多……于是有人问作者贝克特,他两手一摊,苦笑一声:“我要是知道,早在戏里说出来了。”这一回答正好道出了该剧的真实含义,即人对生存在其中的世界,对自己的命运一无所知。无论戈多将会是谁,从作品中可以明显看出,他的到来,将会给剧中人带来希望,戈多是不幸的人对于未来生活的呼唤和向往。</h1><h3></h3> <h1>  美国超验主义作家梭罗曾说过:“人类在过着静静的绝望的生活。所谓听天由命,正是肯定的绝望。你从绝望的城市走到绝望的村庄,以水貂和麝鼠的勇敢来安慰自己。在人类的所谓游戏与消遣底下,甚至都隐藏着一种凝固的、不知又不觉的绝望。”由此可见,我们每个人心中都有自己的“戈多”,我们无时无刻不在盼望着他的出现,希望他能改变现状,拯救灵魂。我们等啊等,等过了春华,等过了秋实。正像狄狄所言:“希望迟迟不来,苦死了等的人。”“咱们不再孤独啦,等待着夜,等待戈多,等待着,等待着。今天不来,明天准来。”但是,生活无非是无休止的循环,而人生呢,也是没有尽头的煎熬。</h1><h1> 戈多在哪里,他会不会来?也许今天,也许明天,也许……</h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