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的月亮》,创作于38军112师军营

何纯时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朋友们, 歌曲《十五的月亮》,相信很多人都会唱,也爱唱这首歌曲。它通俗易懂、旋律优美,意境深远。宣扬了中国军人对祖国的无限忠诚,甘于奉献的精神,还有家属勇挑生活重担,任劳任怨的品质,感染和影响一代又一代的人。</h3><h3> 令人欣喜的是,《十五的月亮》这首歌,竟然创作于北京军区38集团军112师军营。</h3><h3> 下面讲一讲这首歌曲创作的过程,以及创作者词作家石祥的困惑。 词作家石祥(以下简称石):1984年4月,我随《解放军歌曲》编辑部组织的全军歌曲创作学习班,到河北省高碑店驻军深入生活。那是一支英雄的部队,我们到连队想听听基层官兵的意见,看他们到底喜欢什么样的歌?</h3><h3> 那时候,我的创作心态正处于一种“困惑”之中。文革以前,我们战友歌舞团音乐创作集体的声誉和地位在军内外名列前茅。优秀歌曲《学习雷锋好榜样》、《马儿啊你慢些走》及大型声乐套曲《长征组歌》,都出自“战友”这个创作集体,一些后来被称为“红太阳”歌曲的作品不少也是由我们创作的。文革后,随着改革开放的春风,一些具有新时代特征的歌曲应运而生,而我们一直拿不出好的新歌来,也很着急。此次到部队深入生活,搞些调查研究,对我来说是一次难得的学习和反思机会。 这次深入生活,先举办了一次“连队官兵到底喜爱什么样的歌”开卷调查会。一位指导员说:“给军人妻子写首歌吧!她们太辛苦了!”部队官兵对歌曲创作的呼声撞击着我,我决定写一首“军人唱给妻子的歌”。题目写在纸上,提起笔来却又写不下去了:“人称”不好办。称军嫂为“妻子”,太老气;称“亲爱的”、“心上的人”,又觉着有点酸。晚上快熄灯了,我打开窗子想开阔一下思路,恰巧望见挂在夜空的一轮明月,蓦然吟起苏轼的著名诗句:“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一轮明月在天,夫妻两地相望,你也思念,我也思念。好,用“你、我”解决了“人称”难题。歌词意境确定之后,《十五的月亮》这首歌词很快就写好了。 博:怎么想到找不是你们军区的铁源老师作曲呢?&nbsp;</h3><h3> 石:第二天早晨我去散步,碰上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的作曲家铁源同志。我把《十五的月亮》歌词给他朗诵了一遍,立即触动了他的乐思。他说:“这首词太好了!”说着嘴里就哼出了曲调。后来铁源和他住同屋的总政歌舞团的作曲家徐锡宜合作,完成了这首歌曲的音乐创作。 博:《十五的月亮》是怎样流传开的? 石:1984年5月,铁源同志回到沈阳军区后又去黑龙江省军区边防部队深入生活,在连队顺便教唱了这首《十五的月亮》。此时,解放军报社文化处编辑曾凡华同志也在这里采访,他听到这首歌后认为很好,专门提前回到北京发稿,《解放军报》于6月初发表了这首歌曲,部队很快就有人传唱了。&nbsp;</h3><h3> 博:《十五的月亮》有三种“版本”,后来是谁唱圆的呢? 石:最先唱这首歌的是蒋大为。一位部队的剧作家找我,他写了一部电视剧叫《侨乡月丰盈》,需要一首主题歌。背景是一位军嫂到侨乡驻军探望当连长的丈夫,因一些家庭小事与连长闹别扭,一气之下,妻子提前回家了。八月十五过中秋节,连队会餐时,连长百感交集,在这里需要唱一首抒发夫妻之情的歌。这首歌正好适合剧情的需要。电视剧组请蒋大为录了音,《侨乡月丰盈》电视剧没打响,主题歌也就无声无息了。&nbsp;</h3><h3> 第二个唱这首歌的,是总政歌舞团的男通俗唱法歌手柳培德。柳培德参加了1984年中秋节中央电视台组织的文艺晚会《千里共婵娟》,他手抱着吉他,唱得深情、缠绵,很投入,给观众留下了十分美好的印象。 第三个人,是董文华。1984年7月的一天,还是沈阳军区前进歌舞团合唱队员的董文华去铁源家玩,一进门见钢琴上放着一张歌片,伸手拿过来就要唱。铁源说:“这是刚写的,军人唱给妻子的歌。你还没结婚呢,不适合你唱。”后来人们听到从练歌房里传出优美动听的歌声,是谁在唱歌?就是董文华。有一次合唱队去助民劳动,休息时群众欢迎文工团的演员唱歌,有人把董文华推出来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这是她第一次公开唱独唱,受到热烈欢迎。   不久,南疆英模代表团到沈阳军区部队作巡回报告。伤残军人史光柱邀请董文华和他一起演唱了《十五的月亮》,这一次在现场引起了强烈反响。1984年底中央电视台青年歌手大奖赛上,董文华登台演唱了《十五的月亮》。因为是第一次在中央电视台亮相,她有些紧张,发挥的不好,仅得了第三名。接着,董文华随总政治部组织的赴前线慰问团,深入到猫耳洞里为戍边战士演唱《十五的月亮》。前线通讯设备较差,只能用临时串连起来的电话传递。唱的、听的,声泪俱下,汇成了一股强大的感情洪流。董文华终于把《十五的月亮》唱圆了。  博:当时有多大的反响?&nbsp;</h3><h3> 石:当时,听众提出意见,要我为《十五的月亮》创作一首姊妹篇,这可把我难住了。难也要干。《望星空》就是在这种背景下构思、创作的。我设计歌词中的主人公是个姑娘,比《十五的月亮》中的军人妻子年轻、痴情,这样更容易写得时尚、空灵、优美、动听。《望星空》还是由董文华演唱的,后来有人还采用男女声二重唱,也产生了很好的效果。 歌曲《十五的月亮》,在“全国青年最喜爱的歌”评选中得票240多万张,居一等奖榜首。全国、全军掀起了“月亮热”,几乎是无处不飞“月亮”歌。“军功章啊有我的一半,也有你的一半”, 成为家喻户晓论功谦让的“口头禅”。 歌词:十五的月亮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你守在婴儿的摇篮边, 我巡逻在祖国的边防线; 你在家乡耕耘着农田, 我在边疆站岗值班。 啊......丰收果里有你的甘甜, 也有我的甘甜; 军功章啊, 有我的一半, 也有你的一半。 十五的月亮, 照在家乡, 照在边关, 宁静的夜晚, 你也思念, 我也思念。 你孝敬父母任劳任怨, 我献身祖国不惜流血汗, 你肩负着全家的重任, 我在保卫国家安全。 啊! 祖国昌盛有你的贡献, 也有我的贡献; 万家团圆, 是你的心愿, 也是我的心愿。 啊! 啊! ------ 也是你的心愿。 weikebao 于 2014-12-8 14:05 编辑 <br></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