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金秋送爽、硕果飘香。在喜迎新中国70华诞之际<font color="#010101">,在教研室的周密部署和引领下,在主办方——惠民县李庄镇中学的大力支持下,惠民县初中数学备课会暨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研讨会于2019年9月20日在李庄镇中学成功举行,为祖国庆典献上一份殷实的贺礼。</font></h3><h3><br></h3> <h3> <font color="#010101">来自全县十九个学校部分数学老师,以及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不畏路途遥远,七点四十分已进入会场并签到完毕。</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会议的主题为:继续贯彻落实“问题教学+小组合作”高效课堂模式;引领老师们认真研读课程标准,研究教材,研究学生。</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本次会议有三项议题:一、惠民县李庄中学董广海老师执教观摩课,并阐述课的设计意图;二、惠民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成员老师对教材单元整体备课结合案例解读教材;三、县教研室教研员张宝庆老师阐述如何在备课中进行统筹建构。</font></h3> <h3> 研讨会背景和磨课过程。</h3><h3> 本学期初,惠民县实验中学王晓涛老师因特设岗的原因来李庄镇中学任教。在县教研室倡议下,计划学期初在李庄镇中学召开初二备课会。</h3><h3> 因为进度和会议要求,决定以《整式的乘法和因式分解》这一章的起始课作为活动的观摩课。</h3><h3> 初二数学组接到通知后,经过商议推举董广海老师执教这节观摩课。董老师带着任务,积极准备,并进行了第一次试讲,同年级的老师们进行了听课。</h3><h3> </h3> <h3> 为了更好的备好这节观摩课,初二数学组齐聚一堂,毫不保留的发表自己的见解,建言献策。如宋芳老师建议鉴于课堂时间不够,删除同底数幂乘法的逆用练习;刘长明老师建议增加小组活动时间,减少练习,不能上成练习课;王燕老师提出类比学习数的运算顺序,理解整式的运算顺序,逐步引入新课,并提议要注重让学生经历法则的得出过程;王晓涛老师提出两个关键的细节问题:一是教材问题引例设置的目的不可忽略,这是导入新课的关键;二是指出同底数幂的算式的正确读法 ,那种“一方到底”的读法是错误的。</h3><h3> 经大家这么激烈的讨论交流,董老师却更加的纠结了,虽然他想接受大家的建议,可一时还拗不过自己原来的想法。</h3> <h3> 为<font color="#010101">确保会议的高效顺利进行,教研员张宝庆老师决定安排一次集体备课会。9月12日上午,他不辞辛苦,独自驾车,冒雨前来李庄中学指导我们备课。像他这样认真负责的态度感动着我们,同时也感染着我们。</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备课中,张老师阐述了本次会</font>议的主题思想是:怎样上好起始课,突出单元整体教学,提出同类问题,类比研究,把幂的运算性质一节课时间讲完,通过创造性使用教材,统筹建构,打造高效课堂的整体教学的意识。</h3> <h3></h3><h3> 结合张老师在备课会上的指导,大家慢慢思考感悟,董广海老师经过5天的精心雕琢,终于将三个幂的运算法则融为一个整体 ,设计出相应的导学案,并于9月18日上午进行了第二次试讲。</h3><h3> 他费尽了心思,设计结构越来越合理,环节越来越完整,带来耳目一新的感觉,相较第一次试课,我们均能感受到董老师的用心!只是有些环节衔接还不够顺畅,需要继续完善。</h3><h3> 课后,备课组再次商讨并提出整改建议,对课的设计进行了第三次打磨。</h3> <h3> 9月19日上午,董广海老师进行了第三次试讲。</h3><h3> 这次听课除了数学组的成员,教导处主任牛业翠也参与听课。课后,牛主任对会场布置提出合理化建议。</h3><h3> 备课组对出现问题进一步细化。提出8个细节问题。比如课题的出示位置过早,在还没有形成同底数幂的概念之前,不便于直接出示“同底数幂的乘法及推广”的课题;再比如,在问题:观察式子中的幂有什么共同特点?学生回答:都是同底数的幂,此时需要紧接着追问一句:这些式子是什么运算?学生:乘法运算,进而学生会顺其自然理解本节的课题根基是:同底数幂的<font color="#010101">乘法运算,</font>不能跳过省略追问的过程……</h3><h3> 最后一次磨课的每一个细节问题,董老师都非常用心的标记着,准备利用课外活动课或自习时间再进一步调整。</h3> <h3> 回<font color="#010101">顾整个备课过程,初二数学组全员参与、建言献策,董广海老师不断修改完善教学设计。</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在多遍磨课中,我们分工合作,切切实实发挥了数学教研组的团队作用,我们共同教研、共同学习、共同进步。</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磨课活动中,我们累</font>,但是快乐着!</h3> <h3> 课<font color="#010101">堂上,孩子们或潜心思考问题,或小组内积极讨论……董老师则轻松的穿梭于课堂的小组中间,适时点拨和讲解。“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十多天的磨炼,董老师的课堂环环相扣,将三个性质融会贯通,整节课下来,行云流水般流畅</font>。</h3><h3> </h3> <h3> 课后,董老师<font color="#010101">对本课教学设计和意图进行了说明。讲述亲历把教材进行整合教学的过程及体验,感慨此次备课受益匪浅</font>,收获满满,但也存在不足,本应该把同底数幂的除法展现一下,形成一个整体,达到统筹构建,但由于时间关系,没能完整体现。若要把单元整体备课扎实推进,还需继续下大工夫。</h3> <h3> 活动间隙,参会领导和老师们参观李庄镇中学的德育展室。</h3> <h3> 第二个<font color="#010101">环节:解读教材。</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首先是王晓涛老师解读教材,她是首届滨州市名师成员之一,也是我们惠民县初中数学名师工作室主持人。她从四个片段分别结合具体案例对八年级上册第十五章《分式》进行了详细的解读。</font></h3> <h3>片段一:章头图的导入。王老师认为备课需要认真研读教材<font color="#010101">起始的章头图,要重视其在单元备课中的统领作用。</font></h3> <h3> 片段二:分式有意义的条件。在教学时,要注意前后<font color="#010101">知识的衔接和区别,王老师一句话“字母能否表示任意数”阐明整式、分式在取值范围上的不同。我们体会到研读教材原来还可以如此用心和细致</font>。</h3> <h3> 片段三:分式方程<font color="#010101">为什么要验根?她提出自己独到的见解和思考,并分享了她对教材难点破解的疑惑……</font></h3> <h3> 片段四:列含有字母系数的分式方程解决实际问题。王老师认为应尊重<font color="#010101">学生的认知水平,循序渐进、创造性使用教材,并示范如何从具体数值入手,慢慢过渡到列含字母的分式方程来解决问题,并阐述了表格法在整理信息时的工具作用。</font></h3> <h3> 最后,她以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中“我坐在斜阳浅照的石阶上,望着这个眼睛漂亮的小孩专心地做一件事;是的,我愿意等上一辈子的<font color="#010101">时间,让他从从容容地把 这个蝴蝶结扎好,用他5岁的手指。孩子,你慢慢来!”满含期待的结束她的发言。王老师用鲜活的案例示范——为师者,应固守本心,用爱心、细心和耐心对待可爱的孩子们。</font><br></h3> <h3> 第二位发言<font color="#010101">的老师是孙武街道中学初二年级主任孙莉,她也是名师工作室成员,孙老师解读的内容是八年级下册第十六章《二次根式》。</font></h3> <h3> <font color="#010101">孙莉老师对《二次根式》的教材做了详尽分析</font>,<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提醒</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大家要重视章起课和整体</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单元备课</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孙老师结合</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中考题</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从命题角度进行分析——要重视训练二次根式的运算,</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提高学生计算能力</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h3><font color="#010101"> 通过孙老师的分析,与会者感受到孙老师娴熟的授课能力和高超的试题分析能力,也提醒我们应重视教材和考纲。</font></h3> <h3> 最后,教研<font color="#010101">员张宝庆老师结合本次会议主题及对各校视导检查情况,</font>进行总结性发言。张老师指出我县初中数学教学的严峻性,并倡导老师们要加强业务学习,特别是专业学习,建议多研读教材、阅读教育教研期刊杂志等资料,做个教学上的有心人。<font color="#ed2308"></font></h3> <h3> 张老<font color="#010101">师结合我县实际状况和视导中的问题,分别从教学目标、教学过程和教学效果三个方面解释了为什么要继续积极推行“问题教学+小组合作”课堂教学模式。</font></h3> <h3> 张老师<font color="#010101">重点讲述了:宏观建构,突出单元整体教学,并结合具体的案例,详细的进行讲解。</font></h3><h3><font color="#010101"> 首先要求老师们,宏观上整体构建教材,必须明确全部初中教材的29章里,代数体系14章,几何体系12章,统计与概率3章。</font></h3><h3> </h3><h3><br></h3> <h3> 其次,是突出单元整体教学,要重视章引言和章头图,并结合典型案例进行了详细的分析。说明单元整体教学要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可以适当的对教材整合,比如董广海老师上的这节课,就可以把教材中同底数幂的乘、除法,幂的乘方,积的乘方整合为“幂的运算性质”进行授课。让学生形成知识的整体构建。</h3><h3> 张老师强调除了章起课,还要上好章末课,通过题组或问题串的设计,让学生构建知识网络。</h3><h3> </h3><h3> </h3> <h3> 最后,张老师对代数性质教学研究做了讲解,举例初中数学中常见的代数性质,并指出代数性质教学的一般过程:发现规律→猜想性质→验证猜想→得到性质→明确内涵表示性质→解决问题→巩固性质。他为我们如何执教法则课指明方向。</h3> <h3><font color="#010101"> 张老师还指出代数性质的研究内容,就是“代数运算的不变性”。他的引领,让全体与会老师在数学理论学习上也有所提升</font>。</h3><h3><br></h3> <h3> 全<font color="#010101">县各学校参会的数学老师非常珍惜这次活动机会。大家都在聚精会神的听讲,认真详细的做着记录。</font></h3> <h3> 张老师认真记录听课中的每一个环节、细节和存在的问题,为会后交流留下详实的记录和话题。张老师值得我们学习的不仅仅是他渊博的学识,更有兢兢业业的教研态度。</h3> <h3> 作为主办方的李庄镇中学,绝对不会放过如此绝佳的学习机会。<font color="#010101">中层领导、年级主任全都亲临课堂。李庄中学的数学老师更是全部到位学习,包括其它学科没课的老师们也都参与其中,积极学习。</font><br></h3> <h3> 李庄镇中学的领导非常支持这次活动,校长陈德梁,教导处主任牛业翠全程参与活动陪同学习。</h3> <h3> 本次教研活动,从会前准备到会议结束,历时十多天,无论<font color="#010101">是上课、说课的老师,还是解读教材的老师,乃至策划组织本次活动的领导们都做了精心准备,他们为我们奉献了一场非常精彩的数学盛宴,此次活动成功且高效,所有参会老</font>师都受益匪浅!</h3> <h3> “路漫漫其<font color="#010101">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教研之路永无止境!我们全县初中数学人,将以此次教研活动为新学年教研的起点,在县教研室张宝庆老师的带领下不忘初心,砥砺前行,共同进步!</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