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江源纪念碑

三江源的宗喀人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三江源纪念碑位于玉树藏族自治州通天河畔,高6.621米,基座面积363平方米,碑的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碑名,背面是用汉、藏文雕刻的原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span></p> <p>&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三江源头地区是我国面积最大的天然湿地分布区,素有"中华水塔"之称。这里山川壮丽,水丰草美,野生动植物资源十分丰富。</p><p>&nbsp; &nbsp; &nbsp; &nbsp;长江、黄河、澜沧江均发源于青海省玉树州境内,这三条大河的源头相距很近。</p><p>&nbsp; &nbsp; &nbsp; 万里长江发源于唐古拉山脉的主峰各拉丹东南侧的大冰川,绵亘几十里的冰塔林,犹如座座水晶峰峦,千姿百态,景色绮丽。</p><p>&nbsp; &nbsp; &nbsp; &nbsp;滚滚黄河发源于巴颜喀拉山北麓的卡日曲河谷和约古宗列盆地,源头湖泊、小溪星罗棋布,水草丰美,甚为壮观。</p><p>&nbsp; &nbsp; &nbsp; 澜沧江源出于唐古拉山北麓的群果扎西滩。这里景致万千,分外迷人</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纪念碑高大挺拔,气势雄伟,耸立于通天河渡口房山丘之上。通天河,古称"牦牛河",流贯玉树草原,长1000千米,因辑入《西游记》而名闻天下。通天河渡口是"唐蕃古道"上的一个重要渡口,河中乱石穿空,水流湍急,惊涛拍岸,涛声震耳。现在古渡口处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通天河大桥南岸,有一块巨大的岩石名"晒经石",石旁古柏群上挂满经幡。传为当年唐僧师徒取经归来,渡通天河时,因负老龟嘱托,被掀翻落水。唐僧师徒上岸后,在此石上晾晒被水浸湿的经卷,虽是神话传说,然石上字痕犹存,清晰可辨,为玉树州一靓丽的旅游景观。</span></p> <p><span style="color: rgb(1, 1, 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位于玉树州州府30公里的通天河大桥旁,214国道可达,距西宁780公里,是草原型自然风景旅游区。由花岗岩雕成,纪念碑碑体高6.621米,象征长江正源地各拉丹东雪峰6621米的高度;纪念碑基作面积363平方米,象征三江源保护区36.3万平方公里的面积;基座高4.2米,象征三江源4200米的平均海拔;碑体由56块花岗岩堆砌而成,象征中国56个民族;碑体上方两只巨形手,象征人类保护“三江源”。碑体正面刻有原国家主席江泽民亲笔题写的“三江源自然保护区”八个大字。碑体背面是由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布赫撰写的碑文。整个纪念碑造型美观,寓意深远,气势宏伟。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纪念碑于2000年8月19日正式落成揭碑,它标志着三江源自然保护区的正式成立。</span></p> <h3>  修行不是为了遇见佛,而是为了遇见自己。<br></h3> <h3> 庄子在《逍遥游》里说了一句很精辟的话:“夏虫不可语于冰,井蛙不可语于海”。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夏天的虫子,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冰冻,是因为受到生活时间的限制;井里的青蛙,不可能跟它们谈论大海,是因为受到生活空间的限制。 这个限制,就是见识和格局,不同的人有不同见识和格局,这是人与人之间最大的差距。<br></h3> <h3> 我们一路奔赴向前,生活有凋零,就有绽放。有坎坷,就有坦途。 时光如梦,没有那么多时间让我们伤春悲秋。 若逢不如意之事,不如收拾好心情,好好学习,好好工作,提升自己的实力和层次。最后,你会明白所有不可逾越的高山大海都会化为一马平川。<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