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魂长留天地间

茗子

<h5></h5><h1><b>&nbsp; &nbsp; 诗魂长留天地间</b><br>——写在郭小川诞辰一百周年之际<br> 崔明子<br> 一山又一山,一程又一程。小车穿行在云雾缭绕、重峦叠嶂的万山丛中。我的眼前浮现出一个消瘦的身影,一个与伊春人民有着不解之缘的诗人。那片倒映着蓝天白云的大湿地,可曾还留着诗人吟咏的脚印?那片闪动着明眸的白桦林,是否还激荡着诗人澎湃的激情?<br> 今天,人们从四面八方赶来,来到这群山环抱中的“郭小川林区纪念馆”,纪念诗人郭小川百年诞辰,缅怀诗人在伊春那段风云激荡的生命历程。新青林业局金林林场,是诗人郭小川当年走过的地方,是他提炼林业工人“红松精神”的地方。朴实的林区人民在这里为他竖起了永恒的丰碑,纪念他对林区人的那份真挚的情感,追忆他对伊春林区发展的关爱。</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h1>&nbsp;&nbsp;&nbsp;&nbsp;</h1><h1><span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font-size: 17px;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nbsp; &nbsp; &nbsp; &nbsp; &nbsp;&nbsp;</span></h1><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h3> <h1><h1>  难忘1962年那个风雪弥漫、呵气成霜的冬天,诗人郭小川风尘仆仆,历尽颠簸,从北京来到这偏远的山区林场,冒着零下三十多度的严寒进入密林深处。他和林业工人们同吃同住同劳动,感受着他们“火烤胸前暖,风吹背后寒;冰雪当饮水,窝头当干粮”的艰苦;体味着他们在林海雪原摸爬滚打、生产木材的豪迈;聆听着他们洪亮的“顺山倒”的喊山声响彻山谷。诗人被这些身处大风雪、大严寒、大森林中的林业工人所展现出来的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所深深感动。正如他来林区后写给友人的信中所言:“这里的人们正以史无前例的革命精神,干着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面对这样的生活,我是可以写出真正的诗篇来的,我的诗篇将不会把他们辜负。”他怀着对林业工人的崇高敬意,以一个诗人的激情、战士的情怀,用雄浑的笔触、昂扬的调子、壮丽的语言,描绘了汹涌于小兴安岭林区大生产、大作业的火热场景,以石破天惊的奇思妙想、狂涛巨浪般的实感真情,讴歌了林区人民在自然条件和生活条件十分艰苦的环境下,为了完成和超额完成生产任务,不畏严寒,不怕困难,勇于牺牲的英雄气概。</h1></h1> <h1></h1><h1> 音调高亢,感情炙热,催人奋进的时代之音——《林区三唱》(《祝酒歌》《大风雪歌》《青松歌》)一经问世,立刻震颤了林区人民的心弦,生发壮怀激烈。他们在誓师大会上唱着,在祝捷大会上唱着,在重大节日上唱着,在三五成群的聚会上唱着。《林区三唱》唱出了他们的情怀,唱出了他们的豪迈,唱出了他们的荣誉感,更唱出了他们崇高的自豪感。从林区唱到了全国,从国内唱到了国外,唱出林区人民“千杯万盏也不醉,豪情胜似长江水”,唱出他们“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的斗志豪情。郭小川的《林区三唱》是号角、是战鼓,更是凝聚奋进新时代的精神力量!<br>  《林区三唱》,是一部纪录片,真实地展现了六十年代初期刚刚从“三年自然灾害”中度过难关的伊春人民,是如何在物质条件贫穷、文化生活匮乏、自然环境恶劣的苍白世界里,书写奋发向上,不畏艰苦,战天斗地的创业历史;《林区三唱》是一部“后期英雄史诗”,歌颂了伊春人民为党为国,不畏牺牲、坚忍不拔、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爱国主义和英雄主义精神!<br> 《林区三唱》,伊春实录,真诗史也。</h1> <h1></h1><h1> 经历了半个多世纪的风风雨雨,虽诗人远去,而诗魂宛在。林区人民依然在传唱着《林区三唱》,依然在怀念着诗人郭小川。“郭小川林区纪念馆”馆长刘景林先生,就是百万林区人民中的一个代表。这位土生土长的林区人,机缘巧合地与诗人郭小川的《林区三唱》一起诞生于1963年。不幸的是在他六个月大的时候,父亲在采伐时被一场事故夺去了年轻的生命,把一腔热血浇灌给了这座大森林。长大后的刘景林第一次阅读郭小川的《林区三唱》,就被喷涌的激情和豪迈所震撼、所感动。他仿佛看到了父亲在风狂雪猛的密林中“南征,北伐;东挡,西杀;哪儿有任务,就向哪儿进发”的身影,明白了老一代林业工人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环境下还能苦中有乐、豪情万丈;他们为什么甘愿付出、甘愿奉献、甘愿牺牲!他决心自筹资金在郭小川来伊春采风的地方建一座“郭小川林区纪念馆”,把《林区三唱》所留下来的精神和魂魄镌刻在小兴安岭,与青山同在,与红松长青。为此,市委书记赵万山曾批示:“要通过纪念馆的建设运营,讴歌好林区开发建设历史,弘扬林业工人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激发新一代林区人为高质量转型发展不懈奋斗”。市、区两级领导十分重视,为纪念馆的建成创造条件,提供扶助。林业工人纷纷捐献有关书籍和旧物,以丰富馆藏。郭小川的三个子女也深怀情义,捐献了父亲有关伊春的书籍手稿。一些作家和文艺工作者纷纷利用各种形式表达追忆和纪念之情。郭小川的大女儿郭岭梅激动地说:“是林区工人的英雄事迹激励了爸爸的诗情,是林区人民大无畏的献身精神感动了爸爸的心灵,他才能写出这样的好诗。这不仅是爸爸的纪念馆,更是林业工人崇高形象的纪念馆。”</h1> <h1>  鲁迅先生曾说:“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前途的灯火”。郭小川留给伊春这座城市的不仅是三首诗,更是中华民族最深沉的精神追求,是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是历史、文化和精神的宝贵财富。《林区三唱》讴歌的林业工人艰苦奋斗、无私无畏的历史是英雄历史,是精神历史!不但鼓舞和激励了那个时代、那代人,还将影响和照耀我们这个新时代、这代人,继续发扬先辈们培育和发展起来的艰苦奋斗、无私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英雄主义和理想主义精神,坚定不移地走好绿色转型发展之路,让老林区焕发青春活力,把小兴安岭建设成一个青山绿水的生态家园,把伊春建设成北国最具特色的旅游风景胜地。就像江苏的周庄,因为陈逸飞的《故乡的回忆》而走上国际舞台;四川的康定,因《康定情歌》而闻名遐迩;天津的静海,因为诗人郭小川的《团泊洼的秋天》而引来无数游人趋之若鹜。我们的伊春,必将因郭小川的《林区三唱》而成为大森林文化的旅游名城!</h1> <h1><h1>&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历史是根,文化是魂。历史,现实和未来是相通的,历史是过去的现实,现实是未来的历史。《林区三唱》是伊春宝贵的文化遗产和精神财富,是我们伊春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它所承载和昭示的使命感、担当精神将永远长留天地间,鼓励和激励我们去实现伟大复兴的中国梦。<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 文化根脉是一座城市的灵魂,文化遗产是我们的精神家园。<br>&nbsp; &nbsp; &nbsp; &nbsp; &nbsp;《林区三唱》是伊春的,它承载着伊春的初心、伊春的文化,已经成为林区人民的基因,植根在伊春人民的内心,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伊春人的思想和行为。今天,我们要弘扬和传承这种精神,就是要从中汲取丰富营养,激发精神动力。为此,在郭小川诞辰一百周年之际我写下这篇《诗魂长留天地间》,以纪念郭小川,为时代存史 。</h1></h1> <p>图片资料:谭景涛 王志富</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