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1 class="ql-indent-1"><br></h1><h1 class="ql-indent-1">如来佛祖与齐天大圣打赌,只要能跳出佛祖的右手掌,就作主让出灵霄宫。大圣志在必得,抖擞精神,纵身一跃,站在佛祖手心里,道声“我出去也!”便筋斗连翻,一路云光,似风车般前行。</h1><h1 class="ql-indent-1">忽见五根肉红柱子,撑着一股青气,以为到了天尽头,就在中间柱子上写了一行大字:“齐天大圣到此一游。”又在第一根柱子根下撒了一泡腥臊的猴尿,作为记号。结果自然是输了赌注,被佛祖翻手压在五行山下。</h1><h1 class="ql-indent-1">这是个耳熟能详的故事。</h1><h1 class="ql-indent-1">时至今日,见到各旅游景点文物古迹上书写刻划的“某某到此一游”的字样,追根溯源,估计这些人是效仿孙猴儿的作为。然而孙猴儿只是作品中塑造的人物,始作俑者应该是吴承恩老先生吧。</h1><h1 class="ql-indent-1">尽管如此,责任肯定是难以追究了。</h1><h1 class="ql-indent-1"><br></h1><h1 class="ql-indent-1">几十年来,老夫也算是走过南闯过北,虽难阅尽人间美景,却也在许多地方留下过足迹。雁过留声,人过留名。可所到之处实在是无力留下声名,又不屑于污损风景文物的行为,也就只好面对相机,选择不同背景,考量斟酌角度,或立或坐,或全身或半身或侧身,矫揉造作地摆出种种姿态,笑模笑样的定格于一瞬,以照片为证了。</h1><h1 class="ql-indent-1">多年以后,重新翻看这些累积成册的照片,除了当时作了备注或是背景熟悉的,已然不知拍摄的时间地点,更说不清照片背后隐含的社会历史人文风貌。可见这些浮光掠影走马观花式的游览,得到的恐怕只有一时的欢愉。眼前这些照片,不过是孙猴儿“到此一游”的另一种表达方式,甚至肤浅到仅此而已。</h1><h1 class="ql-indent-1">看各地蓬勃发展千方百计招揽游客的旅行社,看一支支肩负背包手拖拉杆箱的旅游队伍,看节假日熙熙攘攘人满为患的风景区和臃堵的公路,你说是看人还是观景呢?想来绝大多数人与我一样,身心疲惫辛苦跋涉一番换得片刻愉悦,最终也不过是拍了些照片,证明我来过了,然后琢磨着下一次的旅游目的地。</h1><h1 class="ql-indent-1">可不论游历过多少风景名胜,结果依然不过是“到此一游”罢了。</h1><h1 class="ql-indent-1">在我看来,多走或少走几个地方,去与不去已没有多少本质上的差异。</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护照签证日期和出入境检印</p><h1 class="ql-indent-1">16年前,老夫曾到欧洲走了一遭。</h1><h1 class="ql-indent-1">你看这签证和出入境检印日期,正值非典在我国肆虐之时。俄罗斯航班,由北京飞往巴黎。登机开始十多个小时的飞行,处处感受到那些洋鬼子不够友好的目光和规避三分的动作,靠近我们的人纷纷带上了口罩。中途落脚莫斯科机场,也能觉察到俄罗斯人的疑惑,颇有被歧视被羞辱之感。航班提供的外国杂志封面,天安门城墙上的毛主席画像,也被带上了口罩,显为电脑合成,令人愤慨又无可奈何。</h1><h1 class="ql-indent-1">设身处地的想想,也难怪,那是段人人自危的日子。4月29日返程北京便接到通知不许进城,只好放弃坐火车回家的计划。本就无意在京逗留且唯恐避之不及,当即在机场雇了一台大客,“急急如丧家之犬,忙忙似漏网之鱼,”惶惶然奔东北而去。半路上又接到通知,北京的车不得进入沈阳。几经商量,走到台安县十几个人便分道扬镳,各回各家各找各妈了。可从北京方向回来的人依然是各市的监控重点,自己也觉得像“癞蛤蟆跳在脚背上,不咬人膈应人。”还是别招人嫌弃吧,便在家自我隔离半个月。</h1><h1 class="ql-indent-1">旅途中的各种不确定性带来的故事,倒是丰富了“到此一游”的色彩。其印象,远深刻于景点游览的过程。</h1><p class="ql-block"><br></p> <h1 class="ql-indent-1">老话说“花不花四十七八,”老夫当年已逾五十,自然离不开老花镜。可到巴黎的第二天,自带的花镜便不小心摔碎了一块镜片。</h1><h1 class="ql-indent-1">人生地不熟,语言又不通,很难找到眼镜店。直到三四天后走到苏黎士,发现了目标。拿着只剩一块镜片的眼镜,连说带比划,对方倒也明白了我的意思,用仪器测了下镜片度数,推荐了这款制作精巧的眼镜。收了我50欧元,找给我33瑞士法郎。在下没有收藏外币的雅好,留这法郎也没用,见到一种单开的瑞士军刀11法郎一把,买三把刀正好花了出去。</h1><h1 class="ql-indent-1">50欧元换来一副眼镜三把刀,分别核多少人民币?</h1><h1 class="ql-indent-1">至今也没搞明白。</h1><p class="ql-block"><br></p> <h1 class="ql-indent-1">旅游离总是不开购物,所购物品自然也就成了“到此一游” 的实物见证,更是深刻了“到此一游”的记忆。</h1><h1 class="ql-indent-1">在梵蒂冈,考虑既有纪念意义且具实用价值,价格还低廉而选中了这个牛津布的方便兜。正面用金黄色的丝线绣着梵蒂冈图形和英文罗马字样,标价5欧元,已是最便宜的纪念品,按当时比价折核人民币近50元。同行的几人各买了一个,高兴地回了酒店。我在使用袋子时,偶然发现拉链缝合处内侧有一标识:made in china。说起来大家不由得一乐,哈,看到熟人了,似有一种他乡遇故知的感觉。</h1><h1 class="ql-indent-1">一件中国生产的商品,漂洋过海不远万里到了国外,又被我们请回了故乡。</h1><h1 class="ql-indent-1">当然,也感受到中国制造辐射世界的光芒。</h1><h1 class="ql-indent-1">两周的时间,一台旅游大巴载着我们十几个人,游走于欧洲10个国家大大小小的城市之间,无异于蜻蜓点水跑马观花。走时带了10胶卷,拍了三百多张照片,回家后洗出来一看,能识得照片背景是何处的不到三分之一。</h1><h1 class="ql-indent-1">终不过是到此一游,仅此而已。</h1><h1 class="ql-indent-1">还想去吗?算了吧。</h1><p class="ql-block"><br></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梵蒂冈 世界最小的国家。以教皇为首的罗马教廷所在地,天主教的信仰中心。位于意大利首都罗马,面积0.44平方公里,人口不足千人。可谓“国中之国”。</p> <h3> 梵蒂冈的守卫士兵</h3> <h3> 圣彼得广场上的方尖碑和修女</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列支敦士登公国如一片树叶飘落在瑞士和奥地利之间,面积160平方公里,人口不足3万,世界上最小的国家之一。经营邮票业的大国,印制的邮票精美、品种多,驰名世界。</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首都瓦杜兹 与想象中繁华的首都大为不同,它四面群山环抱,浓荫密布,风光秀丽,只有一条南北走向的大街和若干东西杂布的小巷,红顶白墙的二三层楼房散布其间,清幽雅致。</p> <p class="ql-block"> 列支敦士登王宫 古堡式的王宫雄踞在树木葱郁的危崖之上,俯瞰着瓦杜兹全城。</p> <h3> 在瓦杜兹购买的邮票</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森堡 王宫守卫 卢森堡大公国面积2500多平方公里,40多万人口。经济发达,风光旖旎,以古堡最具特色。</p> <h3> 风车和木鞋,荷兰的标志</h3> <h3> 巴黎圣母院</h3> <h3> 巴黎 塞纳河畔</h3> <h3>巴黎 协和广场路</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浮宫 宫内珍藏的虽是西方的艺术珍宝、文化精华,但入口处玻璃金字塔的设计却出自美籍华人贝聿铭先生之手。这一建筑被法国人称为“飞来的一颗巨大宝石。”大师于今年5月辞世,享年102岁。</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卢浮宫三宝之一 断臂的“米洛斯岛维纳斯”。其它两宝是“无头的胜利女神尼卡”和意大利天才画家达.芬奇的名画《蒙娜.丽莎》。</p> <h3> 凡尔赛宫</h3> <h3> 巴黎市政厅</h3> <h3> 拿破仑墓(荣军院)</h3> <h3> 埃菲尔铁塔观景台上鸟瞰巴黎</h3> <h3> 巴黎 国民议会厅</h3> <h3> 巴黎凯旋门</h3> <h3> 奥地利萨尔茨堡 莫扎特故居</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维也纳 美泉宫</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奥地利 因斯布鲁克</p> <h3> 德国 莱茵河上</h3> <h3> 德国 科隆大教堂</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德国 法兰克福 德国乃至欧洲工商业、金融和交通中心</p> <h3> 瑞士 卢塞恩(琉森)</h3> <h3> 瑞士苏黎士湖畔</h3> <h3> 瑞士 琉森 雄狮纪念碑</h3> <h3>奥地利 维也纳</h3> <h3> 维也纳 多脑河畔</h3>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布鲁塞尔 白天鹅旅馆 马克思曾经在此居住写作</p>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比利时 布鲁塞尔 原子球</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意大利 水城威尼斯</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佛罗伦萨花之圣母大教堂重要组成部分,乔凡尼洗礼堂东门。镀着一层厚厚的黄金,称为黄金之门。佛罗伦萨的孩童在此受洗,包括但丁等名人。米开朗基罗誉其为“通往天堂之门”。</p> <p class="ql-block ql-indent-1">背景为佛罗伦萨老桥 罗马时代就已存在,14世纪重建后就是今天看到的面貌。这里也是热恋中的男女相会的地方,相传诗人但丁就是在这里与他热恋的女子相遇。</p> <h3> 罗马 维修中的大卫雕像</h3> <h3> 罗马 许愿池</h3> <h3> 古罗马斗兽场</h3> <h3> 比萨斜塔</h3> <h3> 莱茵河畔度假的房车</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