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育才中学地处小寨兴善寺东街 。 学校80周年校庆时,我去领到一枚纪念章。回来查阅相关资料,加深了对学校的认识。
37中学曾历经七十多年的风雨兼程,为育才积淀了丰厚的文化内涵。 育才中学的前身是曾被誉为“红色摇篮”的延安保育小学。1937年由徐特立在延安创建并担任首任校长,是中国共产党最早创办的学校之一。
1949年,学校迁至西安,叫西北第一保育小学,后改名为西安市第一保育小学,简称为“保小”。
1972年,学校改名为西安市三十七中学,行政领导属西安市教育局。 1983年,改名为西安市育才中学。
目前校园布局整齐、花园式的风景衬托着厚重的文化底蕴。各项教育教学设施均按国家城市中学一类标准配备。是一所现代化的中学。
我上学期间,75级共有九个班,教室一字排开。教室的门开在中间,与一般的教室有前后两个门不同,据说教室以前是宿舍。印象中全校园就一座楼房。整个校园基本成对称形。操场在中间。
学校紧邻公路学院,学校里他们的子弟较多,除过9班,其余8个班里都有公路学院的子弟。有一个门直通公路学院;三班与四班中间隔着一条路;印象中班主任一般兼任三个班的课,体育老师、音乐老师和历史老师是九个班共教的。
每学期都会有学工劳动。我们班在操场坡上面的3538厂做过军用棉鞋;在西影厂道具车间手工制作大树的叶子。有机会看了拍电影。一个镜头拍了好几遍在影片中仅是一闪而过;在校办工厂电镀零件;在公路学院描图晒图纸。好像是初二,拉练走到长安县收麦子,回来时走夜路,迷迷糊糊的回到学校。邻近毕业时学校还开展了有针对性的专业课,例如中医常识课等。当时不管学习好坏都毕业离开学校,工作或下乡。上大学都是后话。
毕业后我们这一级学生大部分按照父母所在的系统上山下乡了。我不属于免下的范围(身体不好、家庭困难、独子等),基本路子与大家差不多,下乡、招工、调换单位直到退休。
我们班是在八十年代初就开始了班级聚会活动的,一直持续到现在。基本上一年一次大聚会,遇上节假日或外地同学回来都会在班长的召集下聚一聚。热心的同学还将历次聚会照片制作成册人手一册。
其实找个理由与同学相聚,不为别的,只想好好看看彼此的模样有什么变化,只为一起回忆一下过去的岁月。
黄同学说:“我们75级各班之间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除了以前说过的几个小学的同学分布在不同的班,还有很多发小也分布在不同的班,所以有小学的同学,有同学的同学,有发小的同学,只要你来参加聚会,就一定会见到你很久没见到的同学!也一定会有让你想不到的惊喜发生。”
的确我在聚会中见着我们21军子弟发小、新风小学、从中山赶来的同学。见到众多邻班的同学们。我的感受是:虽然不认识,但还是感到有一种亲切感,毕竟一块上了五年学呢,彼此还是有些印象的。不管大家认不认识我,反正我是记住了大家,记住了这难得的年级大聚会。
天增岁月人增寿,同龄人聚会感慨万千,毕业四十年的学友相见实属不易。
75级的群主及会务组的同学成功策划的这场情意浓厚的年级聚会顺利举行,我对他们的付出和努力表示感谢。也祝校友们珍惜与享受余下的幸福时光,愉快的过好丰富多彩的退休生活。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3> <h3></h3><h3></h3><h3>920聚会节目单
1.钢琴独奏:平湖秋月,音乐会快板(5班潘玫玫)
2.快板书:天安门广场升国旗(5班王宝珍)
3.男声独唱:父亲的草原母亲的河,呼伦贝尔大草原。(7班吴建新)
互动:抢红包
4.扇子舞 又见浏阳河(5班陈娜)
5.小合唱:我在纳林湖等着你、我的祖国(6班集体)
6.手风琴独奏
骑兵进行曲、小苹果(保小曹风)
互动环节:语音海外连线
互动环节:发红包
7.男声独唱:不老的草原(7班贺长安)
8.柔力球表演(9班杨瑞)
9.女声独唱:我的祝福你听见吗?(2班赵丽君)
互动环节: 抽奖
10.萨克斯独奏 曾经心痛(5班王宝珍)
11.女声小合唱我不想说再见(八班女生)
全体大合唱:朋友(周华健版)<br></h3><h3></h3><h3></h3> <h3>按节目顺序开演</h3> <h3>进入抽奖、抢红包环节。</h3> <h3>钱多钱少都是情</h3> <h3>获奖嘉宾</h3> <h3>丰盛的自助餐</h3> <h3>同学发小留下美好的回忆</h3> <h3>我们三个也是“红楼”的发小同学。四十年未曾谋面。真难得。</h3> <h3>小学同学</h3> <h3>各班的老照片展示</h3> <h3>专业摄影师的人物专集</h3> <h3>班级风采</h3> <h3>大合唱</h3> <h3>会务组的同学:辛苦了。</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