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简介
小井位于井冈山茨坪北面六公里处,系井冈山大小五井五个村庄之一。
1927年10月, 毛泽东率领秋收起义部队进驻宁冈茅坪时,曾设立医院。.1928年夏,医院迁到井冈山山上,分四个管理小组:第一、二组设在大井村,第三组(院部)设在中井村,第四组设在小井村。曹钅荣任院长,肖光球任党代表。12月,曾志任党总支书记。</h3><h3>
由于国民党军对井冈山实行严密的经济封锁,医院条件极差,加上医生很少,而且药品奇缺。医务人员常常自己上山采集草药,并用竹片、木头制作一些简单的医疗器具。
由于战斗十分频繁和物质生活异常艰苦,红军伤病员不断增多,不得不安置到群众家里医治。为了改善医疗条件,1928年10月,湘赣边界党的第二次代表大会决定:“建设较好的红军医院。”红军官兵和革命群众自愿捐款1000多元(银元),自己动手,就地取材,在小井建造医院。1928年冬 ,一栋座西朝东、杉树皮屋面、全榫木结构、上下两层共32间房的医院建成,取名“红光医院”
1929年1月底 ,井冈山军民第三次反"会剿”失利,国民党军窜入小井村,烧毁了红军医院,把来不及转移的130多名重伤员和医护,人员押到小河边的稻田里,对他们威逼拷打后集体枪杀。
1967年,井冈山人民政府在原址按原貌重新修建了小井红四军医院旧址。现已列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br></h3> <h3>1927年10月至1929年1月,毛泽东同志常住在这栋民房的中厅和右后间。当时红军的生活条件极其艰苦,毛泽东和红军战士一样,穿单衣,睡稻草,晚上点一根灯芯的油灯,写下了《井冈山的斗争》这篇光辉著作。1929年2月,这栋房子被国民党反动派烧毁,1961年由当地政府修复。在毛泽东、朱德同志的旧居里,陈列着他们当年用过的床、草席、桌凳、桐油灯、马灯、地图、砚台和毛笔、箩筐、扁担等用品。当年吃过的红米、南瓜、秋茄子也陈列在堂屋里。 当年中央井冈山前敌委员会及军械处、公卖处、红军被服厂、教导队、湘赣边界防务委员会和红四军军部等旧址,依然保存如故,现已按原貌修复一新,并于1983年10月在朱德同志旧居旁修复了彭德怀、陈毅同志的当年住所,两人曾经用过的物品均陈列房内。</h3> <h3>大井毛泽东旧居</h3><h3>大井毛泽东旧居,位于江西井冈山市大井村中央,房屋坐北朝南,土木结构,因墙壁为白色,当地人习惯称它为“白屋”。1927年10月24日毛泽东率秋收起义部队来到大井村时,驻扎在“白屋”中的农民自卫军首领王佐,将他这幢兵营腾出给工农革命军做营房,毛泽东便居住在此屋的东厢房内。在与毛泽东旧居相邻的黄屋是朱德、陈毅的旧居。</h3> <h3>这栋房子原先叫“新屋下”,共有44间,五个天井,面积近千平方米。毛泽东率领工农红军首次到达大井时就住在这里,此后这儿便成为了毛泽东在大井的住地。当时这里还住有五户农民和王佐的地方武装。旧居是客家式的建筑。不同的是这次有一整排的院落连成了一体。中间是大堂,大堂两边各有两个院落,院子里有两排、八间房,各院还有一个大门。各院都有一条道通向大堂。毛泽东同志的卧室在第二个院子里。第一个院子的右首第一间房子是厨房。另一边与之对称的也是厨房,当时由于人员众多,便被改成卧室了。大堂的左侧有一堵泥墙,泥墙上面有着无数个孔,据说是子弹打的。反围剿失败后,敌人窜入大小五井,大井村的房屋基本上被焚毁。“白屋”也毫不例外,烧得只剩一堵残墙,解放后进行重建。残墙仍嵌在里面。<br></h3> <h3>毛泽东的旧居前有一棵树,树下有块乌黑的石头,据说是毛泽东当年读书的地方,叫读书石。现在它的周围用木栅栏围着。房屋的后面有两棵长青树,据说当时被烧成灰烬。只是很奇怪,解放后,1949年这树居然又重新长了出来,因此井冈山人将其又称之为“神树”。</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