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和国的脚步

深海

<h3>毛主席的《沁园春.雪》通过描写陕北壮丽的雪景,展示了大气磅礴、旷大豪迈的伟人意境,抒发了对祖国壮丽河山的无限热爱,点评了历史重点人物,歌颂了当代英雄,表现出无产阶级革命者要做世界真正主人的豪情壮志,事实证明毛主席不负历史使命,超越了历史上的英雄,历经千难万险,终成不朽功绩一一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br></h3><h3><br></h3><h3></h3> <h3>一九四九年十月一日,中国人民的伟大领袖毛主席在北京天安门城楼上庄严宣告: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h3> <h3>三十万群众组成的游行队伍和欢乐的群众把天安门广场挤的水泄不通。</h3> <h3>欢庆解放的群众自发组织的映歌队,他们欢呼、跳跃、扭映歌,那震撼人心"毛主席万岁"的呐喊声盖过了隆隆的礼炮声。</h3> <h3>解放前的中国经过几十年战乱的蹂躏到处是塌墙断壁,这是灵宝县塌陷的城墙和城楼。</h3> <h3>曾经的六朝古都南京,几经战乱后已是千疮百孔。这是南京城的通济门。</h3> <h3>解放前的中国,虫害、涝灾,旱灾、疫情、匪患、战乱不停,民不聊生,人均寿命只有三十七岁。</h3> <h3>食不裹腹,衣不遮体。八、九岁的小姑娘连褲子都没得穿。</h3> <h3>饥饿的孩子们围着妈妈要饭吃,妈妈无米之炊向谁诉?</h3> <h3>集市上除了红薯再连什么食物也没有,想买点米的大娘也只能买点红薯回去给孩子们充饥。</h3> <h3>一九四二年河南大饥荒时成群的难民,他(她)们痴呆的眼神中流露出来的只有无奈,谁能知道她们的活路在何方?</h3> <h3>解放前的中国基本上没什么像样的工业,这是一个小型织布作坊,工人们在简陋的工棚里认真的工作着。</h3> <h3>新中国成立后,农民分得了土地,先后成立了互助组、合作社,一九五八年成立了人民公社,从此走上了集体化道路。</h3> <h3>新社会人民当家做主人,这是民主选举会场,山西平顺县的村民们用点豆子的方法,选出了自己心意生产队干部。</h3> <h3>组织起来的人民在毛主席、共产党的领导下向穷山恶水进军,誓将祖国河山重新安排。</h3> <h3>昔日围着"三台"转的妇女,今天巾帼不让须眉,妇女成了农田基建中的一支生力军。</h3> <h3>翻身了的人民拼发出无穷的干劲,治理山河的工地上人们争先恐后,你追我赶,一派热火朝天的劳动场面。</h3> <h3>红旗招展,人山人海的治河工地。</h3> <h3>不管是肩挑的还是推车的,身后都扬起一股尘土,近看是跑,远看像飞。</h3> <h3>"贫下中农志如钢,千军万马战太行,劈山引水为革命,定牵漳河回家乡",这是河南林县人民修红旗渠工地上的劳动场面。</h3> <h3>石硬如铁,心硬如钢,七十多岁的老人不减当年勇。</h3> <h3>手,劳动人民的手,正是千千万万双这样的手,把一穷二白的中国在短短的二十几年里改变成初步繁荣富強的社会主义強国。</h3> <h3>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h3> <h3>女知青开着手扶拖拉机满脸都是自豪感。</h3> <h3>闲暇时间练一会舞蹈,这舞姿还真像模像样。</h3> <h3>知青在田间地头的文艺表演很受贫下中农的欢迎。</h3> <h3>女知青由城市的娇小姐,变成了生产队的劳动能手,她清新脱俗,容光焕发,更有气质,虽然大汗淋漓但英姿更加娇美。</h3> <h3>为解决农村看病难的问题,贯彻毛主席"把医疗卫生的重点放到农村去"的指示,"赤脚医生"应运而生。所有的农村都实行了"合作医疗",农民一年只须交一块钱,就可享受免费医疗。</h3> <h3>赤脚医生不脱产,既参加集体劳动又给村民看病,24小时随叫随到,田间地头也能给社员们诊疗,做到了有病随时诊,小病不出村,很受群众欢迎。</h3> <h3>妇女能顶半边天,各行各业都有妇女的身影,这是两名女矿工,满脸的笑容显示出她们对自己的未来充满自信。</h3> <h3>风餐露宿,野外作业的女测绘工。</h3> <h3>一九七二年美国总统尼克松访华时曾问毛主席"你的特长是什么?",毛主席不假思索的回答"为人民服务",他老人家说到做到,一生为国家和人民操劳,身后没有给子女们留下一分钱的财产,且给党和人民留下了无价之宝一一毛泽东思想。"公者千古,私者一时",毛主席永远活在人民的心里。</h3><h3><br></h3> <h3>这是毛主席生前穿过的有七十三块补丁的睡衣。</h3> <h3>心里装着人民,唯独没有他自己的县委书记焦裕禄,被群众称为一一毛主席的好学生。</h3> <h3>干部下乡参加劳动,和人民群众同吃,同住,同劳动,既能及时解决群众的实际问题又密切了干群关系。</h3> <h3>"油田工人一声吼,地球也要抖三抖","宁可少活二十年,也要拿下大油田","有条件要上,没有条件创造条件也要上",这些豪言壮语,曾经激励了多少中华民族的优秀儿女,在那火红的年代创造出了多少人间奇迹。这是大庆油田工人被誉为"铁人"的王进喜。</h3> <h3>全国劳动模范北京掏粪工時传祥,"脏了我一人,幸福千万家",受到了国家主席刘少奇的亲切接见,刘少奇说"革命工作只有分工不同,没有高低贵贱之分,我当国家主席是为人民服务,你掏大粪也是为人民服务",在那个年代里还有多少人像焦裕禄、王进喜、时传祥、雷锋一样,在不同的工作岗位上无私奉献,为人民服务而从不计较个人得失。</h3> <h3>大寨是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的光辉榜样,毛主席一九六四年向全国人民发出了"农业学大寨"的伟大号召,由此在全国农村掀起了轰轰烈烈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高潮。</h3> <h3>大寨人三战狼窝掌,把昔日的乱石沟,变成今天的米粮川。</h3> <h3>汗水换来了大丰收,大寨人民秋收忙,黄灿灿的谷子堆滿场。</h3> <h3>丰收不忘支援国家建设,大寨人每年向国家交售余粮二百多吨,人均年交余粮八百多斤。</h3> <h3>山东莱阳县生产队的打谷场。</h3> <h3>河南生产队社员积极交公粮。</h3> <h3>70年河北献县治理后的盐碱地里的果园喜获丰收。</h3> <h3>1971年安徽砀山人民公社梨园产量再创新高。</h3> <h3>1971年新疆吐鲁番维吾尔族姑娘喜摘葡萄。</h3> <h3>1973年安徽新辟茶园长势好。</h3> <h3>1973年广西甘蔗丰收,生产队社员在收割甘蔗。</h3> <h3>解放前中国的教育非常落后,全国人口中认字率只有百分之几,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只有十五万,到上世纪七十年代未全国人口中识字率达到百分之九十,大学以上文化程度的人数超过八百万。为即将腾飞的中国经济提供了充足的人才保障。</h3> <h3>解放初期开展了大规模的"扫盲"运动,这是扫盲班的学员听老师讲课。</h3> <h3>五十年代小学二年级语文课本第一课:小学生,小学生,新中国的小主人,好好学知识,好好学本领,有了知识和本领,好为人民做事情。从这一课文的内容可以充分看出德、智、体全面发展,德育为先的教育指导思想。</h3> <h3>第五课:这是什么?会走没有腿。会说没有嘴。会告诉我们,什么时候起来,什么时候睡。知识性和趣味性完美结合更能激发小朋友的学习兴趣。</h3> <h3>教育从娃娃抓起。</h3> <h3>德、智、体全面发展,这是小学生的体育课。</h3> <h3>课间活动时间孩子们玩的多开心。</h3> <h3>看这一队从天安门前经过的小学生,新中国的儿童有多么幸福。</h3> <h3>六十年代末的女学生,每人都扎着两条大辫子,且用细绸绸打结,从她们纯朴的笑脸中你能看出和今天的学生有什么不同?</h3> <h3>毛主席语录:"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军民团结如一人,试看天下谁能敌",没有人民的军队便没有人民的一切"。</h3> <h3>一人参军,全家光荣。</h3> <h3>巡逻在中苏边界珍宝岛上的解放军战士。</h3> <h3>女民兵在训练射击。</h3> <h3>打靶归来的女民兵,骄健的步法伴着愉快的歌声……日落西山红霞飞,战士打靶把营归、把营归,胸前的红花映彩霞,愉快的歇声满天飞,35635,65312,愉快的歌声满天飞。</h3><h3>歌声飞到北京去,毛主席听了心欢喜,夸咱们歌儿唱的好,夸咱们枪法数第一,</h3><h3>35635,65312。夸咱们枪法数第一,一.二.三.四。</h3><h3><br></h3> <h3>穿上这一身军装是自豪也是荣誉和责任。</h3> <h3>近战、夜战是我军克敌制胜的拿手好戏,解放军战士正在训练格斗。</h3> <h3>"生命不息,冲锋不止",一九六九年我军在珍宝岛打败了不可一世的苏军,保卫了祖国的领土完整和国家的尊严。</h3> <h3>一九七四年毛主席一生指挥的最后一战,被誉为"海上人民战争"的西沙之战取得完战。</h3> <h3>在举国欢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七十周年之际,深切缅怀以毛主席为首的老一代无产阶级革命家!深切缅怀为中国人民解放事业献出宝贵生命的无数先烈!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他(她)们用苦难、鲜血和生命换来的,我们要倍加珍惜。不忘初心,勇担使命,为中华民族的崛起努力奋斗!</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