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策划:周福春</h3><h3>组织/指导:周美英(烈士后代)</h3><h3>摄影/编辑:彭林华</h3> <h3> 中共地方组织的诞生地之一武夷山, 1927年7月下旬,中共中央指派中共中央常委会和政治局会议秘书陈昭礼,带领徐履峻和潘超人从武汉,经九江、上饶到达崇安县,在武夷乡大埠头村徐履峻家召开党员会议,成立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徐履峻任特支书记,隶属中共中央。中共武夷山党的组织,在民主革命22年的光荣历程中,其发展变化经历中共崇安特别支部,中共崇安县委,中共崇安县行动委员会,中共崇安中心县委,中共上(饶)广(丰)崇(安)、中共浦(城)水(吉)崇(安)两个工委,中共上(饶)广(丰)崇(安)、上(饶)铅(山)崇(安)、崇(安)铅(山)三个地区等五个阶段,从大革命后期的1927年7月建党到1949年5月崇安解放,其先后归党中央、中共福建省委、中共赣东北特委、中共闽浙赣省委、中共闽赣省委、中共福建省委等管辖,被誉为“红旗不倒”的地区。</h3> <h3>拍摄地点:大安村 、赤石革命纪念馆、岚谷乡等革命年代红军走过的地方</h3> <h3>1927年8月7日,中共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会议总结大革命失败的教训,讨论党的工作,确立了实行土地革命和武装起义的方针,并把有系统地、有计划地、尽可能地在广大区域内准备农民的总暴动作为党的现实最主要的任务。根据党的八七会议精神和中共福建临时省委的决定,中共崇安县委于1928年9月和1929年1月,在崇浦边界发动了以上梅为中心的崇安、浦城农民武装暴动,它与平和的长乐、龙岩的后田、上杭的蛟洋、永定的金砂暴动,并称福建的五大农民武装暴动。</h3><h3> </h3><h3> 1929年6月和9月,中共崇安县委又把崇浦暴动的烈火烧到闽赣边界,领导了以东坑为中心的江西铅山农民武装暴动和以路下桥为中心的建(瓯)松(溪)政(和)农民武装暴动,形成闽北的总暴动,催生了闽北苏维埃政权,建立了以崇安为中心包括建阳县北部、浦城县西部、江西铅山、上饶、广丰南部等地的革命根据地。到1931年,一个与中央革命根据地遥相呼应,与赣东北根据地互为犄角的闽北革命根据地在崇安红土地正式形成</h3> <h3> 1929年初,毛泽东、朱德、陈毅率领红4军入闽,给福建各块根据地指明了创建工农红军的方向。这年4月,中共崇安县委遵照毛泽东的建军宗旨和建军原则,于10月将崇安各路民众队武装,合编为中国工农红军第55团,这是闽北根据地第一支工农红军。1930年7月,中共崇安县委又组建了红军教导团,在崇安苏区境内拥有两个红军团,约1600余人,快枪1000余支。</h3><h3> 1930年10月,崇安红军,奉党中央命令调到赣东北根据地,编入由方志敏创建的红10军。同年12月,在赣东北的崇安红军整编充实,成立了闽北红军独立团,重返崇安苏区。1932年11月,闽北独立团扩编为闽北红军独立师,下辖4个独立团、1个纵队,2000余人。闽北其他县也建立了21个红军独立团(营),共有5000余人,至此,闽北根据地拥有7000余人的工农武装,对于巩固和发展闽北苏维埃政权,发挥了历史性的重大作用。</h3> <h3> 1929年底,毛泽东率领红4军,从古田出发,经过连城、归化、清流、宁化,准备翻越武夷山脉,向江西进军。1930年1月,他写下了脍炙人口的《如梦令·元旦》一词:“宁化、清流、归化,路隘、林深、苔滑,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山下山下,风展红旗如画。”毛主席在诗词中指出“今日向何方,直指武夷山下”,既交待了红军这次军事行动的目的地,又展现了红军胜利到达武夷山脉时红旗飘扬的画面。可见,武夷山革命根据地一直是当年毛泽东主席关心的一块具有战略地位的根据地。</h3><h3> 中央红军1军团22军军长罗炳辉,奉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电令,于1932年10月率红22军3000余人到达以崇安为中心闽北苏区的邵武、光泽等地作战。12月,红12军36师师长张宗逊,奉命到闽西担任红军新12军军长,特意取道长汀县登门看望在长汀休养的毛泽东主席。毛主席见到张宗逊到来大喜过望,并迫不及待地询问前线的情况,毛主席十分肯定地说:“占领邵武以后,应该派人到崇安县去联系党组织。”说明了毛泽东同志十分关注崇安革命形势的发展,同时也为日后以崇安为中心的闽北苏区划归中央苏区奠定了基础。</h3><h3> </h3> <h3>方志敏率红10军入闽作战的主战场</h3><h3> 1931年4月和1932年9月,为了牵制直至消灭敌军,解决军队给养,消除闽北苏区危机形势,打通赣东北与闽北的联系,中国工农红军第10军,由方志敏为主帅先后两次入闽作战,重点攻打崇安的长涧源、赤石和星村等重地,共消灭敌人两个团又一个营,缴获黄金3000余两,银元10万元,筹款50多万,获得大批苏区紧缺的西药、食盐、布匹及武器装备等物资,为红10军成立以来获得军费和军需品最多的一次。</h3><h3> </h3><h3> 红10军两次入闽作战,第一次入闽重创了国民党驻崇安的守敌,收复了全部失地,解除了闽北崇安苏区的军事危机。第二次入闽打通了赣东北与闽北的联系,奠定了闽北崇安根据地大发展的基础。红10军班师回赣东北时,方志敏在崇安坑口村一座土墙上书写的“中国红军万岁”6个大字,至今依然熠熠闪光。</h3> <h3> 1933年4月26日,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临时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在瑞金召开第四十次常会认为,“闽赣地方广大,在政治上、军事上、经济上均占重要地位”。为争取这一广大区域成为巩固的苏区,决定将闽北苏区从闽浙赣省分出,划归中央苏区,“将建、黎、泰、金、资、光、邵、闽北苏区,以至信、抚两河一带地区划归闽赣省”,成立闽赣省革命委员会,领导这一地区的革命斗争。</h3><h3> 崇安苏区于1933年5月,以闽北苏区的中心进入中央苏区闽赣省范围,时间达到18个月,苏维埃政权覆盖全县各区、乡。军事上,以崇安红军为主体的闽北红军独立师1800多人,编入红7军团20师58团,师长粟裕,崇安红军进入中央苏区红军序列,崇安红军的行动由中央直接部署。经济上,崇安苏区经济纳入中央苏区经济计划,为支援中国革命作出了巨大的贡献。2009年5月4日,经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正式确认,今武夷山市属于原中央苏区范围。</h3> <h3>福建革命的中心</h3><h3> 在南方三年游击战争进入攻坚阶段,根据中央决定,闽北与闽东游击区领导人黄道和叶飞在政和县洞宫山禾坪村举行会谈,双方就成立中共闽赣省委,统一闽北、闽东两块游击区的领导等问题达成协议。1936年6月,中共闽赣省委在崇安县岚谷乡黄龙岩村成立,后迁到崇安坑口的村头村。</h3><h3> 1937年底,根据中共中央决定,南方八省红军游击队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新编第四军,以崇安红军为主的闽北红军游击队在洋庄长涧源村集中,前往江西铅山县石塘整编为新四军第3支队第5团,团长饶守坤、副团长曾昭铭,全团1500多人。因此,崇安成为新四军的诞生地之一。</h3><h3> 1938年1月,中共中央东南分局决定撤销中共闽赣省委,成立中共闽浙赣特委,特委机关设在崇安</h3> <h3>一九四一年一月,正当第二次国共合作、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顽固派悍然发动了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把新四军抗日干部和从东南各省捕来的共产党员、抗日青年、爱国志士等七百余人,分六个中队囚禁在上饶集中营,施行惨无人道的折磨和屠杀。在狱中秘密党组织的领导下,被囚禁的同志们同国民党顽固派展开了不屈不挠的斗争。</h3><h3> 一九四二年五月,日寇侵犯浙赣铁路沿线,金华、衢县、江山等地相继沦陷,上饶危急。囚禁在上饶集中营茅家岭监狱二十六位同志,英勇的举行了夺枪暴动,取得了胜利。不久,国民党第三战区司令长官司令部命令匆忙向福建撤退,集中营亦随着转移。在转移的前夜第六中队秘密党支部决定在行军出发、黄昏宿营、渡河、越山时伺机举行暴动,暴动地点预定在崇安县(今武夷山市)境内。暴动的领导核心由陈念棣、赵天野、阮世炯、王东平四人组成。确定暴动方式一是夺枪暴动,二是不夺枪暴动,视情况选择一种。暴动的讯号分准备、发起、撤销三种:准备讯号是《义勇军进行曲》过门;发去讯号是:"有","同志们冲呀!"撤销讯号是唱"烽火连天、血腥遍野,中华民族遭到空前的浩劫"这句歌词。</h3><h3>一九四二年六月五日,上饶集中营撤离上饶。6日到达铅山县石塘休整。15日在车盘宿营16日抵达崇安县大安。6月17日,天气晴朗。中午,队伍在崇安县城吃过午饭,下午2时左右,到到崇溪河畔的赤石镇,等待渡河。</h3><h3> 赤石,在30时年代曾是方志敏等两次率领红十军攻打过的村镇,赤石面临崇溪,对岸约有50平方米左右的水田,越过水田是丘陵,丘陵背后是高山密林。这一代又是革命根据地,有良好的群众基础。六中队秘密党支部选定了这个有利于的时机和地理条件,决定过河后就举行暴动。</h3><h3>黄昏时刻,第六中队按当天行军顺序,第三分先渡河,尔后是第一分队,最后是第二分队.每个分队各乘2排竹筏,1条渡船.当第二分队的同志一上线,敌宪兵队还在河中央,暴动军事总指挥立即发动暴动的预备讯号。此刻,第六中队的勇士们都注视着军事指挥。肩负军事指挥重任的王东平与陈念棣交换暗号后,即使出平生最大的气力,发出庄严、响亮的暴动讯号:"同志们冲呀!"一声令下,霎时间,八十多位同志如出笼的猛虎,疾速越过田野,冲上山顶密林深处,奔向武夷山革命根据地,大部分同志与闽北游击队胜利汇合。赤石暴动成功了!</h3><h3>赤石暴动胜利后,国民党顽固派将整个队伍撤回赤石镇,实行血腥镇压。6月19日,敌人在虎山庙侧将59名革命志士分三批进行大屠杀,除1人幸存外,其余全部殉难。志士们昂首挺胸,坚贞不屈,高呼革命口号,英勇就义。</h3><h3>赤石暴动前后(6月16日至23日)在崇安境内,惨遭国民党顽固派杀害的共产党、新四军干部和革命志士计73人。</h3><h3>赤石暴动在中国革命史、新四军史上均占有重要的地位。赤石暴动的光荣历史是革命志士们用鲜血和生命铸成的,体现了他们坚定的革命理想、信念和为人类解放而献身的革命精神。赤石暴动勇士们的丰功伟绩,将永远铭刻在历史的丰碑上。</h3> <h3>(以上文章的整理来源于网络)</h3> <h3>组织/指导:周美英(烈士后代)</h3> <h3> 世界每一个炎黄子孙,必须牢记历史,唯有 祖国强大,才有和平发展,唯有团结爱国,祖国才是我们唯一的依靠!革命先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今日的和平,我们当用感恩之心牢记使命,勿忘初心!支持国家和平统一!祖国万岁! 革命先辈方志敏早把祖国比喻成母亲!作为华夏儿女,每一个炎黄子孙,爱我们的祖国!爱我们的母亲!是我们的历史责任! </h3><h3><br></h3><h3> 阳光快乐组合群<br></h3><h3> 2019年国庆节</h3> <h3>武夷山下红旗展,祖国华诞迎盛世!雄风崛起中国龙,炎黄后裔唱太平! 彭林华</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