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青岛德国监狱旧址博物馆是一所集监狱,司法历史文物收藏一体的特色博物馆。坐落于常州路21号,濒临太平路,距栈桥较近,可清晰眺望小青岛和海军博物馆……</h3><h3> </h3> <h3> 德国监狱旧址由"仁义礼智信"命名的5个监舍组成的监狱建筑群。示意图上方3个未标注的建筑,仍由青岛警察做为监狱继续使用……"仁"字监狱位于建筑群中心位置。</h3> <h3><b>德国监狱旧址变迁</b></h3><h3> "仁"监狱建筑建于1900年,为德国侵占青岛时期所建的德式古堡建筑。其它建筑群为1900年以后,20、30年代逐渐扩建的。其历经德占、二次日占、民国、新中国多个历史时期,监舍一百多年之今日仍保存完好。</h3> <h3>德国监狱旧址机井。</h3> <h3>德国监狱"仁"字监舍复原场景区</h3> <h3>1900-1995年,监狱建筑群一直做为监狱(看守所)使用。是全国唯一座欧洲古堡式监狱,具有丰富文物历史内函和珍贵的文物价值。</h3> <h3>监狱值班室。德占青岛初期,狱警由德国海军第三营士兵充任。执勤统一着海军军服。一班由两人值守,一人在监室外巡视,一人在室内备勤休息。遇有紧急情况,则拉响警铃报警。狱警可以打开监区所有监室暗锁,职责是看押犯人,负责处理犯人日常生活事宜,押入、提走的登记手续。</h3><h3>我拍摄的监区模拟人物,显然不是初期之德海军三营的水兵。狱警着装是否还原了真实?</h3> <h3>监室走廊的门外,每间都设有取暖的壁炉。冬季取暖期,24小时由狱警?或由在押犯人轮流出杂役值守烧火? </h3><h3> 参观别太较真!谁烧壁炉有何关系呢?狱警和犯人出杂役有啥区别?</h3><h3> 当然有。狱警给在押犯烧壁炉?肯定是由犯人轮流值更,这就会有故事,可以展开想象,在监区传递秘密信息……</h3> <h3>青岛地方检查厅看守所关押李慰农的监室。</h3><h3> 1925年5月, 李慰农受中共委派到青岛组建了四方党支部,组织领导了青岛工人大罢工斗争和五卅反帝爱国运动……</h3> <h3>另一位关押的犯人是胡信之。</h3><h3> 资料显示胡信之乃当时《青岛公民报》主笔,当时在用舆论声援日商纱厂工人大罢工,抨击日本帝国主义。1925年7月26-29日,李慰农和胡信之先后被奉系军阀张宗昌逮捕,关押在此监室。二人受尽酷刑折磨,始终不屈,最后英勇就义……</h3> <h3>"仁"字监狱二层走廊</h3> <h3>2号监舍(右侧),1924年修建。共340余平方米。设有20间牢房。</h3> <h3>从1号建筑-"仁"字监狱地下水牢出口出来的参观游人。</h3><h3> 监狱旧址改造为博物馆对公众开放参观以来,己成为青岛殖民历史之见证场所,昔日之监狱建筑,做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每年都接待来自国内和世界各地的参观游人。形象地告诫国人和世人,这里从1900开始,长达半个世纪由德日帝国主义侵占青岛,统治欺压残害中华民族,曾经殖民的历史……</h3> <h3>"仁"字监狱一监舍外放风处。</h3> <h3> 1949年青岛解放后,这里是市人民法院看守所;1955年改为青岛公安局看守所;直至1991年市长办公会决定:停止监狱使用。以史为鉴,尊重历史,修复德国监狱旧址,还原历史原貌,对外开放展出历史场景…… </h3> <h3>高墙后这幢原监狱老建筑,已改建成为历史资料文物陈列馆。</h3><h3><b>德国监狱历史老照片</b></h3> <h3><b>德国殖民时期1987-1914</b></h3> <h3>德军在原清军兵营基础上改建的俾斯麦兵营。</h3> <h3>1905年建造的警察署办公楼。</h3><h3> 德国人的警察办公楼完全不同于大清捕快衙门,局子建筑有尖顶还有钟楼,象别墅,象做礼拜的基督教堂。根本不必击鼓喊冤然后升堂……</h3> <h3>德国人带来了现代警察制度。德国人照搬来一整套与东方大清国衙役牢狱完全不同的监狱体系,并训练中国警察。</h3> <h3> 1900年,德国殖民当局在原清军总兵衙门西侧建造了专门关押非中国籍犯人的青岛监狱,在李村建造关押中国犯人的监狱。两所监狱人犯国籍不同,青岛监狱环境条件好于李村。均归德国胶澳帝国法院管理。</h3> <h3>关押在李村监狱的中国人</h3> <h3>戴枷示众的中国人</h3> <h3>戴脚镣的中国重刑犯人</h3><h3> 洋捕快也会直接出来揖拿人犯,抓到犯人也不给戴枷,直接上铁拷……</h3> <h3>德占时期的前海,后立楼房为青岛监狱</h3> <h3>被德国法院判处死刑的中国人</h3> <h3>中国犯人。与上图同一时间拍摄的照片。</h3> <h3>被罚站笼的中国人</h3> <h3>悬挂中国人头示众。</h3> <h3><b>日强行侵占时期1914-1922</b></h3><h3> 日军青岛守备司令官邸(原德官邸)</h3><h3>1914年8月,日本对德国宣战,出动5万陆军6O艘军舰攻打青岛。德军战败投降。小日本从而取代德国占领青岛租借地及胶济铁路沿线各镇。两个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土地上进行争夺殖民地的疯狂战争,给青岛人民带来巨大灾难。</h3> <h3>日军李村宪兵支队</h3><h3> 日军在青岛设宪兵队代行警察职责。宾兵队下设青岛、济南7个分队和青岛监囚场。分队下设派出所和分驻所,1917年,日本撤销军政署,设民政部,下设警务部。对外仍称宪兵队。</h3> 日军宪兵队的消防组<h3><br></h3> <h3><b>中国政府收回期1922-1937</b></h3><h3> </h3> <h3> 1922年12月10日。日本撤退回国。中国政府成立胶澳警察厅。下设4个警察署,后<span style="line-height: 1.8;">增加到6个,其署下设派出所,分驻所等机构。胶澳警察厅吸收和参照德国管理方式,在指纹鉴定军犬训练颇有建树……但对青岛人民反日爱国运动进行了残酷的镇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3> <h3>收回青岛后,成立了直属中央的政胶澳商埠督办署。积极清除日本殖民文化,创办国立高中、青岛大学。</h3> <h3>新建立的巡逻摩托车队</h3> <h3>德国专家培训的警犬繁育训练处于世界领先。</h3> <h3>新招收的女警,学警。</h3> <h3>刑事技术迅速发展,建立系统的指纹档案库。</h3> <h3>中国收回青岛后,日本曾多次派海军来胶州湾军事演习。项庄舞剑……</h3><h3>图为青岛市长沈鸿烈接见访日海军。</h3> <h3> 1927年、1928年日军两次出兵青岛、山东,制造了"济南惨案"。</h3> <h3> 1937年12月,抗战全面爆发后,青岛军警炸毁了日商的九大纱厂,然后撤离青岛……</h3> <h3>二次日占时期,成立伪警察便衣侦缉队</h3> <h3>国民党李先良率部最先进入青岛。并没解除日军武装,而是与日军协商,共同对抗八路军。</h3> <h3>安微路派出所警员</h3><h3>1945年10月,民国政府组建青岛市警察局。机构规模庞大,警员总人数近5000人。</h3> <h3>专办身份证和户籍的警员</h3> <h3>派驻美军宪兵队的外事警察</h3><h3> 由于爆发内战,驻青岛美军频频肇事,警察除负责日常治安,还要分出一部分警力处置涉外案件、“危害民国"安全案件。</h3> <h3> 1949年6月,青岛警察2500余人携高级警官家眷500人随国军乘舰船撤往台湾。</h3> <h3>1949年6月2日,青岛解放。人民解放军青岛军管会接管原警察局等机构,成立青岛市公安局。7月11日,成立青岛市人民法院。揭开了青岛市历史崭新的一页。</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