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之韵丨酸甜红颗阿谁知

空谷幽兰

<h3>“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又一个中秋佳节婀娜多姿地向我们走来,恰和周六、日无缝连接,我们也便迎来了2019下半年的第一个小长假。</h3><h3><br></h3><h3>小长假于上班族而言是小安慰,在忙碌的工作之后迎来了舒缓的生活,心中便多了一份小确幸。</h3><h3><br></h3><h3>于我,这个中秋小长假,真的一言难尽,或酸、或甜、或苦,个中滋味,唯有自己知道。</h3> 9·1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秋</b><b>风芳蒂甜如蜜</b></h3><h3><b><br></b></h3><h3>中秋节总是伴着那个优美的神话代代相传,远古的情愫,举家的团聚,都将在这金桂飘香的时刻里呈现流露,月下团圆,是中国人情之所系。</h3><h3><br></h3><h3>今年的中秋,小侄子的到来,让这个佳节别具意义,正如闺蜜霞美女说的:你家人口越来越多,过节更热闹了,真好。</h3><h3><br></h3><h3>因为远离故土,孤家悬海外,每年过节,和本地人家相比,我们家都显得特别冷清。</h3><h3><br></h3><h3>小时候,交通远没有如今这么发达,回乡过节是一种奢侈。月圆之夜,父母、我和小弟一家四口坐在一起望月,托清风明月把祝福送到海的那边,让故乡亲人签收。对月遥望,我们和故乡隔着一条海的思念。</h3><h3><br></h3><h3>后来,随着我和小弟相继外出求学、工作,中秋佳节成了我们和父母的遥相思念,父母别无所求,只一个愿望:节日若不能回家,至少打一个电话报平安,也让他们少一些担忧。节日电话成了过节的方式,我们在电话里团圆。</h3><h3><br></h3><h3>在外地工作多年后,调回父母身边,得以陪伴双亲,在外工作的小弟便成了父母最深的牵挂,月圆之夜,母亲总会念叨:不知小弟在深圳过得可好,不知道中秋节有没有月饼吃,天凉了会不会添衣。彼时的母亲,忘了小弟早已长大成人。</h3><h3><br></h3><h3>母亲去世后,我和先生回家陪父亲过节就成了常态。我会提前告诉父亲我要回家吃饭,父亲便一大早上市场去买菜,回来做好饭菜等着我们。吃完饭后,我们会把一个月饼分成几块,每人一小快,吃了月饼,才表示过了中秋节。只是尽管有我的陪伴,父亲的眼神里总有一丝落寞。</h3><h3><br></h3><h3>明月千里寄相思,总是在月圆人不圆时才有深刻感受;明月之下,思念在无限延长。时空的距离,让思念变得沉重。</h3><h3><br></h3><h3>后来,随着小弟结婚,弟媳的加入,小弟结束了在外奔波的日子,一家人和乐融融。再后来,小侄女的出生,到今年中秋前小侄子的出生,看着家庭人口逐渐增多,家中人气越来越旺,内心竟生出了从未有过的愉悦。</h3><h3><br></h3><h3>今日中秋,我们一家三口回爸家过节,热闹得很。我家姑娘乐乐自告奋勇煮饭做菜,不得不夸一句,姑娘的手艺一级棒,连四岁多的小侄女都说:“乐乐姐姐炒的菜很好吃。今天的菜全都是乐乐姐姐炒的,我看见了。”</h3><h3><br></h3><h3>弟媳在坐月子,她和小侄子在楼上,没有和我们同桌吃饭,但终归是在一起。阖家欢乐是对中秋最好的礼赞。</h3><h3><br></h3><h3>这个中秋,真正领会了阖家团圆的意义,一家人在一起,开开心心地吃饭,快快乐乐地过节,即使粗茶谈饭也是香甜的。</h3><h3><br></h3><h3>今晚的月饼格外甜,从嘴里一直甜到心里。<br></h3> 9·14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谁知酸与甜</b></h3><h3><br></h3><h3>小长假第二天,我宅在家一天。本想利用这难得清闲的一天,放松放松,做做自己喜欢做的事情,却事与愿违。许是前期工作用力过猛,今天一天状态欠佳。</h3><h3><br></h3><h3>按以往惯例,放假若身体不旅行,便一定会让头脑去旅行。有一句话说得好:“身体与灵魂,必须有一个在路上。”</h3><h3><br></h3><h3>一大早起床,照例捧起一本书阅读,近期读的是朱光潜先生的《诗论》,谁知读了一页,便头昏脑涨;勉强读下去,却发现读了后面忘了前面,于是又返回来读。如此折腾来折腾去,却发觉不仅阅读速度如蜗牛爬行,而且不知书中所云。</h3><h3><br></h3><h3>读着读着,倦意袭来,文字在眼前飘荡,日趋模糊。我放下书本,把身体贴在床上,朦胧中似乎看到“在水一方”的“伊人”娉娉婷婷地从书中走出来,这位“窈窕淑女”与我轻声细语地交谈。</h3><h3><br></h3><h3>言笑晏晏中,她突转身而走,我猛然一惊,睁开双眼,半睡半醒的眼神很是朦胧。</h3><h3><br></h3><h3>牵挂着书中美人,又捧起书阅读。《诗论》读不下去,换了《世说新语》,这本叙写魏晋士人的书,读来饶有趣味。</h3><h3><br></h3><h3>只是读着读着,眼皮像被灌了铅一样,不由自主地往下沉,那些俊逸潇洒、风流倜傥的才子们若隐若现。</h3><h3><br></h3><h3>睡睡醒醒,醒醒睡睡,书没多读,人也慵懒,突想起苏辙诗句:“醉卧南窗日,谁知酸与甜。”我虽未饮酒,但今日之状态,恰似醉了。</h3><h3><br></h3><h3>不由自嘲一番:“秋眠不觉晓,睡觉不知饱。床头把书捧,苦读不可要。”</h3><h3><br></h3><h3>感觉现在的日子就像睡觉:“醒着困,闭上眼睛又清醒。</h3><h3><br></h3> 9·15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甜者甜兮苦者苦</b></h3><h3><br></h3><h3>别人还在享受中秋小长假,我已装好行囊出发。</h3><h3><br></h3><h3>不管愿不愿意,我都别无选择,很多时候,工作都是第一位的,这是身为人的无奈。过自己想要的生活,往往只是我们的美好愿望罢了。</h3><h3><br></h3><h3>走进教室,学生早已做好上课的准备,为了明年六月的辉煌,他们也不得不告别舒适的假期,开始了苦行僧似的生活。而我,注定要陪他们一程。</h3><h3><br></h3><h3>学生们的状态还好,毕竟是高三了,他们也不敢掉以轻心,只能全力以赴,上课的精神很足,没有高二时那种不情不愿的样子。</h3><h3><br></h3><h3>一直想把工作和生活分开,但进入高三,工作和生活便混在了一起。高三的生活辛苦而忙碌,而我似乎习惯了这种忙碌,忙碌让生活显得充实而真实。</h3><h3><br></h3><h3>苦中有甜,甜中有苦,这就是高三生活。所有的努力,都只是为了让梦想能开花;只愿现在经历的苦,能酝酿出明年的甜。</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b>红颗酸甜只自知</b></h3><h3><br></h3><h3>中秋小长假,苦乐参半,或许这本就是生活本来的一样子,酸甜苦辣咸,五味俱全,这样的生活才精彩。有喜有悲才是人生,有苦有甜才是生活。走过才知深浅,品过才知苦甜。</h3><h3><br></h3><h3>快乐来临时,尽情地拥抱快乐;酸苦来时,勇于承受;以一颗凡心,面对尘世的喜怒哀乐。</h3><h3><br></h3><h3>人生旅途上,生活给了我们酸甜苦辣,无论哪种滋味,都需要我们去品尝;每经历的一切,都需要用心去读懂,去感受。</h3><h3><br></h3><h3>生活赋予我们的,我们都该珍惜,都该热爱,活在当下,珍惜眼前,感知生命的真谛,从容地生活,淡定地工作。</h3><h3><br></h3><h3>笑过、哭过、累过、痛过的人生才会完美,百味尝过,才知人生真味。</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