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b> 2019年2月7日,我和爱人从上海浦东国际机场出发,于2月8日早晨05:00抵达伊朗首都德黑兰伊玛目·霍梅尼国际机场。我们出机场乘地铁转客车首站来到誉为“玫瑰之城”的<font color="#ed2308">卡</font><font color="#ed2308">尚</font><font color="#010101">,在此停留两日后包车</font>前往迷人的古城<font color="#ed2308">伊斯法罕</font>,中途游览了古老的<font color="#ed2308">奥比扬奈村</font>。在伊斯法罕停留三日后乘客车又来到“风塔之城”<font color="#ed2308">亚兹德</font>,以及“素以玫瑰和夜莺之城及诗人的故乡”闻名于世的<font color="#ed2308">设拉子</font>,于2月20日返回伊朗首都德黑兰。</b></h3> <h3><b>2月19日22:00,设拉子前往德黑兰的客车</b></h3> <h3><b>途中停留的服务站,餐厅内景</b></h3> <h3><b>车内整洁,路况很好</b></h3> <h3><b>沿途风光</b></h3> <h3><b>清晨车内酣睡的人们,睡姿各异</b></h3> <h3><b> 清晨,窗外一望无际的荒漠,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一片金黄;窗内酣睡的伊朗帅哥,立体的脸庞、健康的肤色在玫瑰色的光影中,仿佛一幅油画,又恍惚是公路电影中的某个画面。</b></h3><h3> <b> 下车后,我把图片给小帅哥看,他羞涩地说“Thank you”。通过简单交流了解到,他住德黑兰,是利用周末时间去设拉子骑行旅游的。</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德黑兰地铁</font>是中东地区第一个地铁系统,在上世纪70年代开始规划,但因伊斯兰革命和两伊战争等原因无暇顾及,在中国公司帮助下才于2000年运营。</b></h3><h3><b> </b></h3> <h3><b>目前德黑兰地铁共有5条线路69站,但并非所有线路和车站都已投入运营,运营较频繁的是1号线、2号线和5号线。由于运营车站时常变化,请在地铁内查询具体线路。车站广播只有波斯语,旅行者需要注意车箱内的英文站名标识,以防坐过站。</b></h3><h3><b> </b></h3> <h3><b>地铁有女士专用车厢,男士不得入内,但女士可乘坐男士车厢。车厢内有小贩在售卖。</b><br></h3> <h3><b><font color="#ed2308">自由纪念碑</font></b></h3><h3><b><font color="#010101">倒置的Y形自由纪念碑是1971年为纪念第一个波斯王朝建立2500周年而修建的。关闭多年之后,于2006年再度开放。</font></b></h3> <h3><b>这座50米高的建筑在60年代现代风格的基础上融入了伊朗的传统特色,其中最醒目的是iwan式的拱门。表面以8000多块石雕作为装饰,而在内部能看到由设计师设计的复杂的工程结构。</b></h3> <h3><b>纪念碑底层有一个博物馆</b></h3> <h3><b>通过电梯登顶,遇到一位美丽的伊朗姑娘</b></h3> <h3><b>在纪念碑顶端俯瞰德黑兰</b></h3> <h3><b>纪念碑前受当地人邀请合影</b></h3> <h3><b><font color="#ed2308">古列斯坦王宫</font></b></h3><h3><b>古列斯坦王宫位于德黑兰市中心,又称玫瑰宫,它见证了恺加统治者的荣耀和奢侈无度。是伊朗首都德黑兰最古老的历史遗迹,由一系列的建筑工程,最初建造于萨非王朝塔赫玛斯普一世时期,是王室的官邸,目前的宫殿建造于1865年。礼萨·汗和巴列维父子的加冕典礼都是在这里举行的。</b></h3> <h3><b>古列斯坦王宫建筑风格独特,堪称伊朗建筑的精华,其中最具特色的是明镜殿、大理石殿、钻石宫、通风楼等。</b></h3><h1></h1><h3></h3> <h3><b>古列斯坦王宫内的明镜殿内银光闪闪,因为以前的建筑没有电灯,只能靠烛光微弱的光线,所以墙面上贴镜子可以增强反射,让大空间有足够多光线可以看清楚东西。</b></h3> <h3><b><font color="#ed2308">US Den of Espionage (原美国驻德黑兰大使馆)</font></b></h3> <h3><b>使馆建筑外围展览的反美宣传画</b></h3> <h3><b>美使馆外墙的骷髅自由女神像</b></h3> <h3><b>来伊朗之前,为了进一步了解历史,特意看了电影《逃离德黑兰》。</b></h3> <h3><b>使馆正门</b></h3> <h3><b>一进使馆便看到铺满报纸的白墙,是人质危机次日的伊朗旧报纸,大致描写着学生们如何占领使馆,美国又如何蛮横无理插手伊朗内政云云的波斯语新闻。</b></h3> <h3><b>整个二楼的房间全部开辟成展厅,右手边是使馆的一些陈旧设施,包括整个博物馆最大噱头之一的“保密会议室”,还有一些玻璃展柜,展出着当时的电报机、文件等。</b><br></h3> <h3><b>“保密会议室”厚厚的墙壁和防弹玻璃</b></h3> <h3><b><font color="#ed2308">德黑兰的生活百态</font></b></h3> <h3><b>伊朗最高领袖哈梅内伊的头像</b></h3> <h3><b>德黑兰街景</b></h3> <h3><b>男士服装专卖</b></h3> <h3><b>德黑兰市场(大巴扎)</b></h3> <h3><b>像迷宫一样繁忙的市场是一个保守的地方,在这里看不到时尚的染发,更多的是长长的黑袍。</b></h3> <h3><b>伊朗式三明治</b></h3> <h3><b>在茶室享用伊朗美食——Kabab(烤鸡肉、羊肉块)</b></h3> <h3><b>伊朗禁酒,所以只能喝茶</b></h3> <h3><b>茶室里抽水烟的男士</b></h3> <h3><b>路边品尝伊朗披萨,味道不错!</b></h3> <h3><b>一个人轻松搞定,味道好极了!</b></h3> <h3><b>德黑兰夜市</b></h3> <h3><b>烤玉米</b></h3> <h3><b><font color="#ed2308">德黑兰☞卡尚☞奥比扬奈☞伊斯法罕☞亚兹德☞设拉子☞德黑兰</font></b></h3><h3><b>这一路,我们欣赏风景、参观清真寺、闲逛大巴扎。</b></h3><h3><b>这一路,我们品尝美食、融入当地人、感受伊朗人民的热情和友好,淳朴与善良。</b></h3><h3><b>我们在这里度过愉悦的每一天,清晨出门陌生路人的“hello(你好)”和“萨浪姆(波斯语你好)”不绝于口,合影拍照握手(老黄和男士握手)已成常态,还有热心大妈塞到我手里的糖果和果仁,直到晚归后酒店大堂服务生的“萨浪姆”,我们才结束这一天的幸福时光。</b></h3><h3><b>在这短暂的半个月,我们已深深地爱上伊朗,衷心的祝福伊朗繁荣昌盛、国泰民安!</b></h3> <h3><font color="#ed2308"><b>旅行视频</b></font></h3> <h3><h3><b>2019年2月18日,晚上十点乘坐卧铺巴士从设拉子前往德黑兰。次日清晨,窗外一望无际的荒漠,在阳光的照耀下呈现一片金黄;窗内酣睡的伊朗帅哥,立体的脸庞、健康的肤色在玫瑰色的光影中,仿佛一幅油画,又恍惚是公路电影中的某个画面。</b></h3><h3><b>下车后,我把视频给小帅哥看,他羞涩地说“Thank you”。通过简单交流了解到,他住德黑兰,是利用周末时间去设拉子骑行旅游的。</b></h3></h3> <h3><b>在德黑兰自由纪念碑遇到学校组织游玩的男孩们(伊朗学校男生和女生是分开学习的)</b><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