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盛勇一一家族的牌面

世盛勇王景元

<p>作者简介:</p><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景元 山西祁县来远人。军旅生涯二十多年,现自主择业。在部队长期从事政治工作,有部分作品在内部刊物多次刊载,平时喜欢读书、集邮,写写小故事等。</p><p><br></p><p><br></p><p> </p> <p>&nbsp;&nbsp;&nbsp;1900年,爷爷出生。爷爷的出生让老爷爷和老奶奶非常欣喜,在他们快五十岁时收获了他们的第四个儿子,也是他们的第六个孩子。</p> <p> “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在古代只有读书才可以光宗耀祖,才可以夺取名利。年幼的爷爷虽天资聪明,但因家境贫寒和社会动荡等原因,所以没有机会读书。因此就“高"不起来,光宗耀祖只能另劈他径。命运多舛的爷爷,从小就有一股不服输的劲头,不论干啥都要干出个样子来,总是让人刮目相看。</p> <p>&nbsp;&nbsp;&nbsp;&nbsp;有一技之长的爷爷热情厚道,谁家有困难一叫就到。他会给牲口看病,村里谁家的牲口生了病都会请他去。像剪个耳记、钉个马掌之类的都不在话下,是村里的义务兽医,很受村民喜欢。早年父亲还收藏着一套给牲口治病的工具,据说是爷爷当年给牲口看病用过的。</p> <p> 民国二年,老爷爷得了一场大病,听父亲讲得的是"涝病",现代医学叫结核病,这种病现在能治愈,可在当时那是绝症,只能听天由命。老爷爷去世时,爷爷十四岁多不到十五岁。</p> <p>  幼年丧父、中年丧妻、老年丧子, 人生“三大悲剧"。爷爷属少年丧父也算苦命吧。父者,家之顶梁柱。可是父亲没了,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就是天塌了,天塌了大个子来撑,撑不起来也得撑,当时爷爷就是那个大个子。</p> <p> 爷爷有三个哥哥两个姐姐,二哥18岁得病英年早逝,大哥和三哥成家后,经营着自己的小家庭,过着各自的小日子。两个姐姐也早早出嫁,无暇顾及老奶奶。因此,爷爷就成了那个大个子,养活老奶奶的重任自然就落在了爷爷的肩上,年少的爷爷担当如此大任,压力无人知哓,但又不得不面对残酷的现实,与老奶奶相依为命,过上了二人世界的生活。</p> <p>&nbsp;&nbsp;&nbsp;人们常讲,老幺有福气。可是对于爷爷来讲福气从何而来?父母年轻时精力旺盛,把哥哥姐姐们都扶上马并送一程,可挨到该帮老幺了,却成了心有余而力不足,反而哥哥姐姐们因小家庭锁事,无法照顾老人,最后落在了老幺肩上。世间事,也许大都是这样吧!</p> <p>&nbsp;&nbsp;&nbsp;&nbsp;古人讲,男子十五就有夺夫之力。十五岁的男人就可以养家糊口。可爷爷怎么养家?怎么糊口?从此,他思谋起了拉骆驼这种苦营生,也是迫不得已,万般无奈,日子得过,老母还得养吧!</p> <p>&nbsp;&nbsp;&nbsp;&nbsp;&nbsp;明清时期,拉骆驼是一项特殊的行业。这个行当,有本事的人不干,没本事的人干不了。拉骆驼的人有三种,一是无土地种庄稼,二是无本钱做买卖,三是无技术伺候人的人群。这三种人只能找“拉骆驼”的营生养家糊口。</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p><br></p> <p> 在来远南五六里,有一个叫“立旺垴”的村庄 ,后又改成了“刘家垴”。 刘家垴是万里茶道上重要的驿站,村里养有骆驼近千匹,在当时来说规模相当大,祁县做大买卖的乔家和渠家都用他们运货,他们的实力可见一斑。现在刘家垴还留存着好多很漂亮的窑洞,都是当年许帮驼队挣钱以后置的家业。</p><p><br></p> <p>&nbsp;&nbsp;&nbsp;&nbsp;刘家垴因养骆驼出名,全村都是许姓。有一家养了二三百匹骆驼,是刘家垴第一大户,爷爷就决定到他们家打杂,经人介绍顺利进入许家,开始了他拉骆驼生涯。</p> <p> 开始管吃管住不挣钱。温饱解决了,可老奶奶没人照顾爷爷很牵挂。那时的女人都是缠过脚的小脚女人,三寸金莲很不方便,体力活根本就做不动,大爷爷和三爷爷照顾老奶奶也很有限,他们都有一家人一堆事需要打理。刘家垴离来远只有半小时的路程,每隔几天爷爷把许家吃剩的干粮偷偷的揣怀里,趁中午到外面打草跑回家,给老奶奶送回去顺便看看老奶奶,挑几担水,劈点柴禾,准备点生活用品,也算是一种照顾吧。</p> <p> 有志不在年高,有梦想谁都了不起。干了一年杂活,但爷爷脑袋好使又勤快,很快就熟悉了拉骆驼的门道。于是爷爷就和许东家申请要拉骆驼,但许东家觉得他年龄太小,不愿意让他跑。可爷爷天天找东家死缠烂磨,刚好许东家有个老长工和爷爷有点远亲关系,在许学拉骆驼时间较长,看到爷爷比较机伶又能吃苦,主动和许东家说情,让爷爷和他一块跑,许东家见有人要领也就顺水推舟答应了。就在这位远亲的帮助下,心愿总算实现了。爷爷跟着那个亲戚跑了一年多,基本没有出过差错,亲戚和许东家都很满意,爷爷信心更足了,为自己以后单干积累了宝贵经验,建立了人脉。</p><p><br></p> <p>&nbsp;&nbsp;&nbsp;&nbsp;时间就是一把杀猪刀。随着春夏秋冬更迭交替爷爷拉骆驼的经验也越来越丰富,当然挣得钱也就多了。这些钱让爷爷和老奶奶的生活得到了改善,渡过了最艰难的日子。</p> <p> 天生我才必有用。当上帝给你关上一扇门时也会为你打开一扇窗。爷爷没有读书却有经营头脑,这种头脑是天生的也是让生活给逼出来的。他给许家拉骆驼走南闯北跑了两三年,东家曾多次私下和人讲,来远的“四儿"(爷爷小名)是一个难得的好后生。东家后来还给爷爷做媒人,把他本家的姑娘介绍给了爷爷。</p> <p>&nbsp;&nbsp;&nbsp;当你努力到一定称度,你的光芒无论如何也是遮挡不住的,总会照亮你前进的道路。爷爷干事努力且用心,深得主人的赏识。许东家遇到重大事情总要把爷爷叫到跟前和他商量,听听这个年轻人的看法,可见爷爷在许东家心目中的位置。再后来只要许家有大的运输活计,必有爷爷参与。由于爷爷踏实肯干,眼里有活,又能给东家出谋划策,替东家考虑,深得主人的信任。</p> <p> 爷爷平时过日子非常简朴,在拉骆驼的路上只带点干粮,即使夜晚要住店他也是和骆驼住在一起,出门时已把狗皮褥子和被子捆在了骆驼背上,到夜晚取下来在骆驼圈里找个干净点的地方铺开便成了坑,这样便于晚上给骆驼添草加料也省得找人看守,爷爷的这种敬业精神谁能不佩服呢?</p><p><br></p><p><br></p><p><br></p><p><br></p> <p> 成就他人的同时也是在成就自己。爷爷帮东家挣得盆满钵满,但自己收入却很低。唯一有变化的是爷爷在东家和伙计们中的地位变了,威信高了,说话的份量重了。爷爷常年风里来雨里去,常常是披星戴月早出晚归。一般人是吃不消的,就这样爷爷在许家又坚持了好几年,但由于挣的工钱实在太少,家里用钱的地方也很多,大爷爷和三爷爷日子过的紧紧巴巴要接济,老奶奶要生活,自己还得成家。一大家的日子过的并不宽裕,给爷爷娶媳妇这样的大事根本就不可能,因此爷爷起了跳槽的念头,想单干多挣点。</p> <p>&nbsp;&nbsp;&nbsp;男大当婚女大当嫁。爷爷已经是二十来岁的后生了,可娶媳妇儿的事想都不敢想,因为没有那个实力。当时娶媳妇也要财礼,大概得三四佰块大洋,可几百块大洋从哪儿弄去?老奶奶已到古稀之年,身体一天不如一天,慢病缠身。可看到自己这个最小的孩子也该成家了,可心有余而不足,看在眼里急在心上,整天唉声叹气,满脸写着一个大大的"愁"字。</p> <p>&nbsp;&nbsp;&nbsp;&nbsp;有梦想谁都了不起!爷爷对生活充满了渴望,想极力改善眼前的光景,让老奶奶过上好日子,给自己成家挣点钱。好事多磨,酝酿好久的"跳槽"终于落地了。二十一岁那年爷爷以老奶奶身体不好为由,辞掉了许家的营生,回到了老奶身边。</p> <p> &nbsp;&nbsp;二十一岁那年春节刚过,是他梦想成真的一年。爷爷把省吃俭用攒下的几百块钱拿出来,买了十几匹骆驼,从此也有了自己的驼队,做起了自己的生意。从此,他当起了“四掌柜"。 </p> <p>&nbsp;&nbsp;&nbsp; 万事开头难。&nbsp;开始,主要跑附近的地方,比如武乡县、潞州、沁州,再远一点就是和顺、榆社、中阳、吕梁等。由于爷爷人缘好,信誉度高,买卖非常红火。爷爷吃苦耐劳,经常是在吕梁山、中条山、太行山山上奔波,风里来雨里去。爷爷挣的每一块大洋,都是由他一滴又一滴苦涩的汗水浸泡出来的,用脚一步又一步跋山涉水丈量出来的,每个大洋都有他的足迹和影子,散发着浓浓的汗渍味!</p> <p> 当爷爷二十三四岁的时候,他的驼队已发展成了五十多匹,规模在当地不是很大但蒸蒸日上,健康发展!</p> <p>&nbsp;&nbsp;&nbsp;&nbsp;&nbsp;经过几年的打拼,爷爷的生意做地风生水起,在众多驼队里口碑最好!爷爷是个热心人,在路上碰上谁家的骆驼生病了,只要有人找到他,他都毫不犹豫去帮忙。他经常说方便别人就是方便自己。后来爷爷买卖做大了,和本村人合伙经营驼队,有时还跑外省或更远的地方,据说还跑过恰克图。为了便于揽买卖和其它驼队有个区别,他给自己的驼队起了个很有喻意的名字———世盛勇。意思是世世代代繁荣昌盛勇往直前!别看爷爷没念过书!可这个名字让人奋进!这个名字像名片一样,只要在路上碰到了驼队,一问"世盛勇"没有哪个驼队不认识。后来"世盛勇"就成了我们家的字号和牌面,他代表着"奋进、勤俭、厚德、友善"。</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