漫步在这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西津渡

(春暖花开)

<h3>西津古渡坐落在镇江市边的云台山麓,是一条有着千年历史,令人称奇叫绝的古街,全长虽仅五百公尺,但有自唐宋以来的青石街道、</h3> <h3>元明的石塔、晚清时期的楼阁,都是别具风情的建筑,沿坡而建的几道石门古色古香,门楣上历代名人的题字清晰可见,西边的小码头街</h3> <h3>仍保持着唐宋风韵,漫步在这条古老的街道上,似乎是在一座天然的</h3> <h3>历史博物馆内散步,可以领略当年古城地处要塞,商旅繁荣的风格。</h3> <h3>“西津古渡”原为古渡口,后因江面南涨北坍,原本是江水的位置,逐渐形成道路,古老的渡口边就再</h3> <h3>也看不到长江水,唐代镇江名金陵,故称为金陵渡,当时许多大诗人如李白、孟浩然等都曾在此候船待渡,</h3> <h3>宋熙宁元年春,王安石应召赴京,从西津渡扬舟北去,船到瓜州时,见景抒情,写下了著名的《泊船瓜州》诗:“京口瓜州一水间,钟山</h3> <h3>只隔数重山。春风又绿江南岸,明月何时照我还。”这些历史的印记,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这“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h3> <h3>走在这条被车轮磨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使我们感受到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但这却是再也不会重演的历史景象。</h3> <h3>“西津古渡”已在历史的洪流及动荡中走向衰落,千年古渡,已荒废残缺……</h3> <h3>西津渡,三国时叫“蒜山渡”,唐代曾名“金陵渡”,著名诗人张祜,为金陵渡题咏:“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州。”宋代以后才称为“西津渡”。</h3> <h3>这里原先紧临长江,滚滚江水就从脚下流过。清代以后,由于江滩淤涨,江岸逐渐北移,渡口遂下移到玉山脚下的超岸寺旁。当年的西津古渡离长江江岸已有300多米距离。</h3> <h3>沿着古街一路往西,街道两边鳞次栉比的两层小楼把我们带回到那笙歌漫舞的年代。古街上的建筑多为明清时期的遗迹。</h3> <h3>砖木结构,飞檐雕花的窗栏一律油漆成朱红色,给人以“飞阁流丹”的感觉。</h3> <h3>那错落有致的两层小楼,那翘阁飞檐,那窗上的雕花,那斑驳的柜台,那杉木的十板门,无不向我们娓娓诉说着“千年古渡,千年老街”的沧桑。</h3> <h3>走在这条被车轮磨砺出深深印辙的青石板路上,耳边传来了千年的历史回声,这一切使我们情不自禁地激发出无限的遐想和思古之幽情。</h3> <h3>就连识多见广的英籍华人女作家韩素音置身西津渡古街时,也不由发自内心地连声赞叹说;“漫步在这条古朴典雅的古街道上,仿佛是在一座天然历史博物馆内散步。</h3> <h3>这里才是镇江旅游的真正金矿。”中国文物学会会长罗哲文先生更是把这里誉为“中国古渡博物馆”。</h3> <h3>西津渡街是古老的、历史的,但同时它又是年轻的、现代的。古街的居民沐浴在和煦的阳光中,沉浸在往事的回忆里,悠闲自得地生活着。也许他们的眼前是骑着毛驴上金山的游客身影,耳畔交织着此起彼伏的叫卖声和笙箫管笛如泣如诉的旋律。</h3> <h3>他们咀嚼着历史,如同咀嚼着回卤豆腐干和麦芽糖的滋味。</h3><h3>昨天已经成为历史,西津渡古街如今已注入了时代的内涵,赋予时代的活力。悠久的历史,众多的古迹,古朴的生态,淳厚的民风,传统的商业,一切的一切都焕发出一种难以言喻的活力。</h3> <h3>西津渡古街正以它独有的魅力强烈吸引着国内外游客和考古工作者的目光。这就是令人回味无穷的西津渡。这就是蜚声中外的西律渡。</h3><h3>文字来源:百度百科</h3><h3>摄影:富润堂、春暖花开、雨涵、云中姿剑等</h3><h3>2019年9月16日</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