骑行乌鲁木齐

大方无隅

<h3>穿过茫茫云海,我又来到了新疆,这是一片神奇又令人向往的土地。</h3> <h3>现在是九月,乌鲁木齐的日出时间差不多要早上八点,比内地晚了不少。我还是不舍得浪费这个难得的清晨,骑上早已经找好了自行车出门读城。记得我第一次来这个城市的时候,还不到30岁,那个时候城市还没有这么大,也没有这么繁华。我当时就住在刀郎的歌里唱的那座“八楼”,所以当我听到《2002年的第一场雪》那首歌的时候,便多了一份亲切,因为那首歌里有一句歌词提到了这种建筑。</h3> <h3>我喜欢拂晓前的夜空,这样的天空透出宝石般的颜色,静如湖蓝。月亮还高高的挂在半空,静静地注视着我,一个来自远方的游子。乌鲁木齐的许多建筑都带有一些伊斯兰的风格,有一种特殊的格调。</h3> <h3>当然,中国传统的建筑形式在这里也很多,我路过的人民公园的正门就是一座典型的传统建筑,绿色琉璃瓦的歇山五顶,显得端庄而周正, 让我感到一种和谐的美!</h3> <h3>路边的街灯还亮着,线条明快的摩天大楼耸立在道路的两边,远处渐渐明亮的天光投射到玻璃墙面上,映射出幽幽的光亮。路边的街灯做的很大气,就像是长安街上的华灯一样,每一根灯杆上都装饰了国旗,显示出浓浓的节日气氛,我们共和国的70岁生日就要到了。</h3> <h3>在往大巴扎方向骑行的时候,我路过了新疆自治区人民医院,我想这应该是乌鲁木齐最好的医院了,这个医院给我的感觉就是特别的大,建筑物很挤,占地很大。</h3> <h3>绕过人民医院的街角,我远远的就望见了二道桥的大巴扎。这时候的天已经亮了起来,清晨的阳光投射的建筑上,这时候的天已经亮了起来,清晨的阳光投射的建筑上,建筑的色彩也很明快。</h3> <h3>  清晨的街道上行人不多,乌鲁木齐没有专门的自行车道,清晨出门骑行应该是最合适的时间了。我在路上也遇见了以自行车代步的人,那自行车的样式很像以前青岛的“大金鹿”,车后的货架上还驮着一个口袋,这样的画面,让安静的街道有了一些生活的气息。</h3> <h3>二道桥是一个拥有浓郁的民族特色和地域风情的地方,初到乌鲁木齐的人大多会选择到这里体验一下,很早以前这里就已经形成当地少数民族与中亚、西亚的商品交易场所,曾经是丝绸之路上的重要驿站。</h3> <h3>二道桥巴扎旁边的街道和别的城市没有太大的区别,我从这里骑车经过,去感受这个城市平凡的细节。</h3> <h3>继续前行,我来到了新疆国际大巴扎, 据说这里是世界规模最大的巴扎,在维吾尔语中,巴扎就是集市、农贸市场的意思。清晨的大巴扎还没有对外开放,但我仍然可以从外面感受到它浓郁的伊斯兰建筑风格,那建筑的线条里都包含了浓郁的民族特色。</h3> <h3>之所以把这里叫做新疆国际大巴扎,是因为这里不仅仅是新疆旅游业产品的汇集地和展示中心,是新疆的展示窗口、它还是一个世界之窗,人们也可以在这里体验到来自不同国度的商品和文化。</h3> <h3>大巴扎是红砖的饰面,磨砖对缝很下功夫,</h3> <h3>即便是走到近处看建筑的细部也十分耐看。近些年这种清水砖墙不多见了,因为这费工费时的做法与急于求成的心态有些不入时了吧!</h3> <h3>这里最高的是一座观光塔,登临可俯瞰周围的城市风光。</h3> <h3>大巴扎的清真寺在逆光里呈现出幅漂亮的剪影,这是一个可以供游客进去参观的清真寺,说起来,我还是第一次遇到,可惜的是,我只能在清晨的时间在外边远远的观望,高高的宣礼塔指向天空,顶端是一弯新月的造型,把清晨的天空装点的十分好看。</h3> <h3>围绕着大巴扎周围的是漂亮的步行街,步行街上的商户还没有开门,本来想停下车子进去感受一下里面的氛围,无奈人家还没到开放的时间,只好在门口拍张照片留作纪念。</h3> <h3>大巴扎的边上就是地铁的二道桥站,交通十分方便。 这里的景象和我二十多年以前来的时候真的是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那个时候这里有许多的小市场,里面在卖英吉莎小刀、库尔勒香梨、巴旦木、核桃、大枣和葡萄干什么的, 我曾在这里买过一个小小的铜花瓶作为纪念。和其他的城市一样,乌鲁木齐正以我想象不到的速度发展。</h3> <h3>这次到乌鲁木齐正是秋高气爽的时节,天空中没有一丝云彩,极具地方特色的建筑,在阳光的下面,色彩格外鲜艳。</h3> <h3>老城里有不少清真寺,我经过的白大寺和周边的商业建筑以及住宅连在一起,</h3> <h3>永登寺也是在两栋住宅楼的中间。</h3> <h3>有座固原清真大寺干脆就在居民楼的环绕当中。</h3> <h3>这座清真寺的塔顶是金色的,在旭日的照耀下熠熠生辉。</h3> <h3>我费了很多的周折,才找到一个角度拍下他的照片。</h3> <h3>清晨的街道上,渐渐地热闹起来,匆匆忙忙赶路的人们,让我感受到了都市的繁华。有人在等车,有人在闲聊,也有小摊贩正在卖着热乎乎的煮玉米。</h3> <h3>我路过乌鲁木齐第一小学,赶着上学的孩子们有说有笑地走进校门。</h3> <h3>路边的早餐店有专门卖馕和烤包子的,在新疆的这两天每顿饭都有馕, 这可是维吾尔族当家的主食了。</h3> <h3>路边的小食摊也都热闹了起来,有一位摊主着三轮车上,背着一个烤炉,他卖的是现烤的馕。远远的,我就能闻见烤馕的香气,这怎么说就对一大清早起来空着肚子骑车的我是一种诱惑。</h3> <h3>阳光涂抹在刚刚烤好的馕上,那颜色愈发的诱人。</h3> <h3>经过主人同意,我把炉中正在烤的馕也拍了下来,算是过一把眼瘾。</h3> <h3>也有摊子正在卖豆浆、豆腐脑、胡辣汤和油条,大肉白菜包、白菜粉条包和韭菜鸡蛋包都只卖一块钱,算得上是物美价廉了吧。</h3> <h3>我停下单车拍照的时候,路边的一只黄狗端端正正的盯着我看,这样的清晨就更多了一些人间烟火的味道。</h3> <h3>每个城市都有每个城市光鲜的地方,而每个城市有都有每个城市的市井烟火,我愿意走进城市当中的每一条小巷,在这些寻常巷陌里,感受城市平常的温度,看当地人如何家常里短的生活。我愿意骑着单车走街串巷,像当地人一样生活一次。</h3> <h3>往回走的路上,我拐了一个弯,顺便去探访了一下毛泽民的故居。</h3> <h3>隔着铁门,我望见毛泽民的塑像立在院落的中央。</h3> <h3>上个世纪40年代,毛泽民曾经在这个小院里居住过,那个时候他是新疆财政厅的厅长,也是这里财政学校的校长。</h3> <h3>1943年,毛泽民烈士就牺牲在这座城市。转眼新中国就成立70年了,我偶然经过这里,也算是对先烈的凭弔。</h3> <h3>如今的城市已经是高楼林立了,</h3> <h3>街心的人行天桥画出美丽的弧线,</h3> <h3>红山公园的门口插满了五星红旗,远远的传来了晨练的人们开朗的笑声。</h3> <h3>阳光把我和我的单车的影子长长地投在地上,空气当中弥漫着的都是宁静与祥和,能够生活在一个这样的年代,真的是莫大的幸福。 从来就没有平白无故的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在替我们砥砺前行。这话说的真好!</h3> <h3>在离我住处不远的立交桥头,我看到了一座熟悉的雕塑,这雕塑的原作在青岛的东海路上那座童趣园里面,它有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做童眼看世界,我到乌鲁木齐遇到来自我家乡的雕塑,也算是他乡遇故知了。</h3> <h3>在乌鲁木齐属于我自己的时间,只有这一个早上,我骑着单车,尽可能多的去读懂这座我向往的城市。乌鲁木齐这座城市里面不太适合骑行,因为这里没有划出专门的自行车道,但这一点也没影响我早晨骑行的热情。赶回酒店的时候,我已经没有时间吃早饭了,但我觉得我早上的经历和新出炉的烤包子一样美味,这是我最喜欢的打开忙忙碌碌的一天的方式。</h3><h3>我读城!因为城就在这里。</h3><h3><br></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