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松柏 万古流芳一一小记孟庙古木碑林

清风明月

<h3>孟庙位于山东邹县城南,西与孟府毗邻,是祭祀孟子的庙宇。孟庙始建于北宋(1037年),原址位孟子陵墓旁,宣和三年(1121年)迁建于现址,至明代具现在规模。</h3><h3>孟庙呈长方形,前后分五进院落,共有各类殿宇64间,木坊4座,石坊1座。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成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配列。前部为二十大院,后部分左、中、右三路。亚圣殿重檐九脊,绿琉璃瓦盖顶,朱漆彩绘柱梁。殿内正中供奉孟轲像。楣上有清雍正皇帝御书的“守先待后”横匾。</h3> <h3>庙内的亚圣殿、寝殿、启圣殿、孟母殿、及御碑亭,各具特色。庙内有碑碣350多块,“孟母断机处”和“孟母三迁”二块,最为引人注目。孟母殿在庙的东北隅,殿前有一石碑,上镌“母教一人”大字。</h3> <h3>棂星门的建筑风格</h3> <h3>继往开来故事多</h3> <h3>继往开来故事多</h3> <h3>千年石刻亚圣庙</h3> <h3>正南大门为亚圣坊。走进大门,之见道路两旁古柏苍苍,姿态各异,树龄大都在900年以上。进入“亚圣庙”石坊为孟庙第二院落。孟庙是一处长方形、具有五进院落的古建筑群,以主体建筑亚圣殿为中心,南北为一中轴线,左右作对称式排列,有些地方又因地制宜地进行了适当安置。布局严谨,错落有致,建筑雄伟,格局迥异,充分体现了我国劳动人民的创造才能和古建筑的特点,是国内宋元至明清时期的古建筑代表作品。</h3> <h3>亚圣殿是孟庙的主体建筑。殿前的大型露台是当年祭祀和歌舞的场所。始建于北宋宣和三年,历经宋、金、元、明、清至今50余次修葺。殿为七楹、重檐歇山式建筑,绿色琉璃瓦覆顶,殿高17米,进深20.48米,横宽27.7米。大殿四周廊下环立26根八棱石柱,均以整石刻成,殿前8根水磨石柱上装饰有浅雕线刻纹饰。门楣之下的横匾“道阐尼山”为清乾隆二十一年乾隆皇帝亲赐。殿内正中即是雕龙贴金的神龛,龛中供奉孟子彩色塑像,头带九旒之冕,身穿九璋之服,手执镇圭,在古代官服中,九旒九璋为诸侯级,帝王为十二旒十二璋。</h3> <h3>孟庙古树是孟庙一大奇观。庙内共有各种树木多达430多株,多为古老的松桧和侧柏,又有银杏、古槐、紫藤等点缀其间。其中有宋宣和年间建庙时所栽植的桧树,已有近900年的历史了。古柏抱槐、藤系银杏、桧寓枸杞、洞槐望月,被誉为孟庙“古树四奇”。</h3> <h3>神龟卧柏护碑亭</h3> <h3>灵蛇出洞探究竟</h3> <h3>五通碑名有讲究</h3> <h3>启毓圣贤之门</h3> <h3>高大石碑龟驼起</h3> <h3>历年石碑排两旁</h3> <h3></h3><h3>东院落“启圣殿”是供奉孟子父亲的殿堂。启圣殿前碑碣林立,这些碑刻时间跨度大,从宋、金、元、明、清至今,历经800余年,内容丰富,有诏封、祭祀、拜谒题咏、捐资纪德、历次维修等,它对研究孟子学说的发展过程、孟庙的历史、书法艺术、民族交往、封建制度等提供了极其宝贵的资料。启圣殿后为启圣寝殿,是供奉孟子母亲仉氏的殿堂。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徐庶之母、岳飞之母并成为中国三大名母。“母教一人”碑为民国所立,赞頌孟母是倡导母教的第一位母亲。</h3> <h3>晓知桑梓故乡情</h3> <h3>桧寓枸杞鸟儿功</h3> <h3>启圣殿后为启圣寝殿,是供奉孟子母亲仉氏的殿堂。大家都知道孟母三迁的故事,孟母、徐庶之母、岳飞之母并成为中国三大名母。“母教一人”碑为民国所立,赞頌孟母是倡导母教的第一位母亲。</h3> <h3>洞槐望月千古生</h3> <h3>洞槐望月千古生</h3> <h3>洞槐望月千古生</h3> <h3>洞槐望月千古生</h3> <h3>在大堂东侧一处独立小院中,有一3楹硬山式建筑,是孟氏宗族家祠,称“五代祠”。祠内悬挂楹联两幅。其一书:“溯懿训於三迁二千载踵出哲嗣,荐蒸尝於五世亿万祀礼重宗孙”;其二书:“德借七篇极之昂元云仍元承世泽,祠分五代序仇高曾祖称近荑馨香”。为古舒、姚元之书。祠内安放孟氏世袭翰林院五经博士五代之木主牌位,再上,则迁放到孟庙“祧主祠”内。[1]</h3> <h3>侧耳听泉天震井</h3> <h3>侧耳听泉天震井</h3> <h3>一藤一杏两相生</h3> <h3>古木参天绿意浓</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