唱高调

高山寺

<h1>调子是指说话唱歌的声调、节奏和某种情绪。</h1><h1><br></h1><h1>唱歌有调子,据说唱歌高调比低调容易,开口就会不自觉往高里走,而受听者则各有所爱,心情好的时候喜欢昂扬高亢的,心情差的时候,喜欢低沉婉约的。</h1><h1><br></h1><h1>领导讲话有调子,也容易唱高调,同样受众者各有所好,飞黄腾达的,洗耳恭听,日落西山的,充耳不闻。</h1><p><br></p> <h1>我们通常把那些习惯使用大话套话、政治专有名词的讲话,称为高调子。七品芝麻大的干部动不动就是马列毛,大量使用文件报纸词语,或者概念性表述,从头到尾听不到具体工作怎么想怎么干的通俗言语,向别人提出自己和自己人根本做不到做不好的要求,这就是唱高调。</h1><h1><br></h1><h1>唱高调不是好事,就像大合唱很容易把调子起高,到后面就唱不下去,讲话调子高了,最大的问题是眼前画饼充饥,长远得不到验证,最后失去信任。在特定的社会环境里唱高调的人不少,主要受以下几个方面因素影响,一是政治文化,我们是政治大国,需要表达忠诚,每个时代都形成了固话语言,同时讲套话很安全,明知是大话,上级不好反对,下级无动于衷,二是官本意识,我们在几千年封建农耕社会里,做官成为最大的追求,学而优则仕是最好的证明,从小学讲官话具有普遍性,尤其经历多次全民搞政治时代,三是思维限制,说与岗位身份和发言场合相适应的话语,需要逻辑思维与语言功夫,总是要结合自己做的事想一想的,懒于思考简单办法就直接“上套路”,四是上行下效,套话一般来说比较规整,内涵简单,外延宽泛,类似如党八股,在某些会议场合说起来铿锵有力,具有鼓动性。</h1> <h1>回想出道初,曾有幸遇到一位政治理论水平很高的领导,尤其通晓马克思辩证唯物主义哲学原理部分,当年听他脱稿讲话,简直“醉了”,是我相当一个时期的“icon”,这当然也是因为自己空白,但不论怎么说,至今认为在政治理论水准上,超越者寥若星辰,这个结论仍有我坐井观天的局限性。正因为此引领我如痴如醉地追学了一段时光“mz”,甚至陶醉其中,时不时地还用上几句。待我在基层工作若干年后,我发现那位领导的理论与基层距离越来越大,后来遇到的矛盾和困境也证明了这个事实。我逐渐意识到理论调子高了不是好事,如果你在基层不结合岗位实际,上下一般粗,盲目学习理论,很容易把调子养高,最可怕的是位置上不去,调子上去了,离开权力不会说话,名实不符,阴阳失调,其最后的结果必然把自己培养成像那些“大老虎”一样的双面人,甚至多面人。</h1><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