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爱细水长流102——孩子遇到问题,怎么办?!

孩子王

<h3> 事例一:打,解决不了根本问题!</h3><h3> 上学期的时候,班上一个学生的妈妈给我打电话说:“马老师,##总是咬指甲,她要是再咬,你就使劲拍她的手,狠狠拍!”听语气,孩子妈妈真是没辙了,她能做的似乎只有“棍棒教育”了,并且还叮嘱好我们也接力起这爱的棍棒。</h3><h3> 这个孩子我很了解,她有一身的“毛病”:作业完不成,课间操不跳绳,吃饭不好好吃……不过,她也有突出的优点就是爱美。她似乎酷爱粉红色,粉红色的鞋子,粉红色的头绳,粉红色的水杯,粉红色的本子,粉红色的书包。想到她很爱美,我顿时有了主意,便对孩子的妈妈说:“就算我能上课管着她,那下了课呢,其他课呢?何况这么多孩子我总不能光盯着她吧我觉得我们应该换一个方法,比如转移她的注意力。”那头的孩子妈妈在静静地听我说,我继续说道:“这个孩子很爱美,我想如果你给她手指甲上涂上指甲油,她应该舍不得弄坏的。”孩子妈妈听了恍然大悟。</h3><h3><br></h3><h3><br></h3><h3><br></h3><h3> 事例二:教育要循序渐进!</h3><h3> 今天正吃着晚饭,突然接到一个孩子家长的感谢电话:“马老师,你今天的法子真管用!”我特别高兴,马上追问到:“孩子在做作业吗?完成了吗?”孩子爸爸继续不无开心地说:“还没做作业,出去玩去了。我一会就喊他回来!”</h3><h3> 听他这么说,我反而没有失落,也想这也是好事,起码孩子走出了关闭自己的房间。我整理了一下心情,对孩子爸爸说:“您不要着急叫他了,让他好好玩玩。等他回来了,你提醒他记得跟老师约定好的——只要周一到周五按时完成作业,周末语文就没有作业,电视也可以尽情看。”孩子爸爸听了忖度了半天对我说:“老师,能不能以后别让他看电视了?”我当即否定了家长的提议。</h3><h3> 说实话我何尝不理解家长此时此刻的心情,我又何尝愿意让孩子继续沉迷电视。但是,我们教育孩子要讲究方法,要循序渐进。之所以孩子那么配合我,在我看来最关键的</h3><h3>两点是孩子十分信任我和孩子想无忧无虑地看电视。所以,不能刚刚见到一点成效就开始迈大步子。孩子一旦在心里设防,再解开他的心锁就难了。 </h3><h3> </h3><h3><br></h3><h3> 事例三:再好的方法也会变成过去式!</h3><h3> 子睿妈妈发微信告诉我:“马老师对不起,假期孩子的作业又没有认真完成。”看着屏幕上的文字,闪现在我眼前的却是子睿妈妈失落的脸。她跟孩子坚持了快两周了,可是一个小假期就要打破他们的美好生活了,她的难过溢于言表。</h3><h3> 我一下子陷入了深思,我再想我跟子睿妈妈该如何继续接招?前一段时间孩子在我们格外的关照下,鼓励下找到了一种幸福的存在感。可是,这种感觉一旦成为常态就会产生微妙的变化,幸福感会降低。该怎么办呢?</h3><h3> 走在去学校的路上,我给子睿妈妈打电话,一起探讨解决的办法:“子睿妈妈,我觉得我们要改进方法了。您一周的努力带给孩子的变化是有目共睹的,但是再好的办法也会成为过去式。孩子现在的变化可能是有些倦怠了,您可以尝试积分的方法,比如制作一个表格记录他一周内每天的表现,累计一周表现很好就奖励他。”孩子妈妈听了,很高兴地表示赞许。</h3><h3> 我继续说到:“孩子的变化除了因为倦怠,可能还有坏习惯的“反弹”,您看看阻碍他学习的障碍是什么,是看电视还是玩游戏或者别的。孩子前一段时间极力克制住了它们的诱惑,但是现在我们可以陪孩子一起过过瘾,跟孩子约定好只要他平时表现好,就可以多奖励这样的亲子陪伴,娱乐陪伴。”子睿妈妈听了特别开心,已经迫不及待地想要去试试了。</h3><h3><br></h3><h3><br></h3><h3> 在教育孩子上不仅仅是家长,我自己也是摸着石头过河。但是我时刻谨记高校长的话:不要害怕问题,要把问题变成课题!</h3><h3> 是呀,只要我们能转化思维态度,我还有我身边的家长们还怕问题吗?把问题变为课题,问题反而成了促进我们成长的契机!</h3><h3> </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