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秘鲁,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

培尧

<p>7月2日,我们结束了在巴西境内的观光活动,从伊瓜苏乘机,经过近4小时的飞行来到秘鲁的首都利马。海拨3410米的“天空之城”<b>库斯科</b>,是我们“秘鲁七日游”的打卡第一站。</p> <p><b>库斯科</b>坐落在安第斯山脉的高原盆地上</p> <p>库斯科机场全称为<b>亚历抗德罗</b>·<b>韦拉斯科</b>·<b>阿斯泰特</b>国际机场,这是一位秘鲁飞行员的名字,他在1925年完成从利马到库斯科的飞行,成为第一个穿越安第斯山脉的秘鲁飞行员。</p> <h3>库斯科机场内外景观</h3> <h3>机场离库斯科城区很近,约20多分钟车程。<br></h3> <p><b>库斯科</b>位于秘鲁的东南部,距离首都利马580公里,人口约35万。它曾经是印加帝国时代的首都,也是安第斯历史上最重要的一座城市。</p><p><br></p><p>在库斯科的城区里,古老的石板街道,精美的石砌墙垣,宏伟的巴洛克教堂,几个世纪之久的印加庙宇遗迹...,处处彰显出它厚重复杂的历史和独一无二的迷人魅力。1983年,库斯科古城被列入世界文化和自然遗产名录。</p> <p>在11世纪印加王国初期,第一位国王<b>曼科</b>·<b>卡帕克</b>主持兴建了这座城市。经过一系列的战争和征服之后,辽阔的印加帝国时代达到了的顶峰,库斯科成为了帝国的首都和神圣城市,是当时印加帝国政治、经济、文化和宗教的中心。</p> <p>库斯科古城在长期内战、西班牙人入侵和历次大地震中,屡遭毁坏。在经过1670年以后的陆续重建,使它逐渐变成了印加与西班牙两种建筑风格融合的城市,成为了具有多样性文化的艺术中心。虽然后来秘鲁首都转移到了<b>利马</b>,但库斯科却一直享有着“安第斯山王冠上的明珠”和“古印加文化的摇篮”的美誉。</p> <h3><br></h3><h3><b>武器广场是观光客来到库斯科的必游之地</b></h3> <h3><b>武器广场</b><br></h3> <h3>武器广场是库斯科的城市中心,历史上也是印加首都的神经中枢。当年广场四周林立着王宫神殿,重要的庆典活动都在这里举行。西班牙殖民者入侵后,在广场周边宫殿和庙宇的遗迹上,建造了教堂和石拱环廊等建筑,广场也因殖民者军队曾经在此存放兵器而得名。</h3> <p>在广场的中央,矗立着一尊印第安人手持金斧的铜雕像,听说此人是<b>图帕克</b>·<b>阿马鲁</b>二世,他在1780年领导了一次原住民的起义,反抗西班牙殖民者的统治,是秘鲁的民族英雄。</p> <p><br></p><p><b>库斯科大教堂</b>坐落在武器广场北边的高地上,它是由三座教堂组成的建筑群。东侧为艾尔特诺夫教堂,始建于1536年,它是库斯科第一座教堂;西侧为耶稣玛丽亚教堂,始建于1733年。大教堂始建1550年,建成1654年,前后用了一百年。整个建筑群面积3956平方米。</p> <p>库斯科大教堂融会了文艺复兴和巴洛克式的建筑风格。它的整体结构以石材为主,据说大部分石头都是从附近<b>萨萨瓦曼</b>运来的。在过去400年间,它经受过4次大地震的考验。</p> <h3>库斯科大教堂是天主教库斯科总主教区的主教座堂。当年西班牙人建造教堂来取代当地宗教神庙,以达到从精神层面维持其殖民统治的需求。如今它不仅是个宗教场所,也是库斯科殖民地艺术宝库,拥有许多考古文物和珍贵的绘画雕塑。是该城世界“双遗”的组成部分。</h3> <p><b>艾尔特诺夫</b>教堂是参观大教堂的入口</p> <h3>进入教堂大门后,里面可就禁止拍照了。</h3> <p>三座教堂里面是相互连通的。每座教堂都设有高大镀银的祭坛,雕刻精美的布道坛和挂满山墙的宗教油画。我印象最深的还是《最后的晚餐》油画(网络图片),这是库斯科绘画大师<b>马科斯</b>·<b>萨帕塔</b>的模仿之作,十二门徒都变成了南美人模样,桌上盘中也换成了当地的美食烤龙猫。这也算是一种绘画艺术的融合吧。</p> <h3>在大教堂顶端左边的福音钟楼上,悬挂有南美教堂中最大的钟,据说钟声能传到方圆40多公里,我想这有可能是在盆地里的缘故。</h3> <p><b>耶稣玛丽亚</b>教堂是参观大教堂的出口</p> <p><b>耶稣会教堂</b>在广场东南侧。它是一座巴洛克式样的建筑,拥有两个雄伟的钟楼,被称作是全城最漂亮的教堂。始建1570年,重建1668年。</p> <h3>广场上,人们正在举行南美足球杯赛的造势活动。这次秘鲁国家足球队杀进了四强,当晚要与智利踢半决赛。结果是赢了智利,决赛输了巴西。创造了历史上最好战绩。</h3> <p><br></p><p><b>萨萨瓦曼曾是印加帝国最大的防御工事</b></p> <p><b>萨萨瓦曼</b></p> <p>从印加第九任国王<b>帕查库提</b>开始,在库斯科周围修建了许多巨石堡垒,其中以萨萨瓦曼最为有名。萨萨瓦曼在土著语中是“山鹰”之意,它坐落在城区西北约2公里的山丘上,是迄今保存最完好的印加帝国遗迹之一。</p> <h3>萨萨瓦曼城堡始建于15世纪70年代,据说当时每天要动用3万劳工,工程持续了80多年,经历了三任印加国王。城堡除了防御,还有储存武器、皇家仓库和祭祀等功能。</h3> <h3>城堡占地面积约4平方公里。它是利用了一座圆形山丘,3层“退台式”城墙围山而筑,每层城墙的高度为6米左右,最底层的城墙全长为540米,全部用巨型石块堆砌而成。整个城堡共使用了30多万块石料。</h3> <h3>这是最大的一块巨石,据说有300多吨重。</h3> <h3>这是城堡其中的一个入口</h3> <h3>这是进入城堡第二层的入口</h3> <h3>初见城堡,更多的感触是困惑和赞叹。在当时的条件下,这些几十吨、上百吨的巨石是如何开采后运到这里?这么重的巨石,又怎么将它们巧妙地拼合在一起……?这些都没有令人信服的答案。城堡的建造没有使用灰浆,巨石之间严丝合缝,历次大地震中,安然无恙。</h3> <h3>在城堡最高处的遗址上,介绍说当年这里建有太阳神庙、竞技场、瞭望台和兵营等建筑。远处圆形的基础是印加国王的行宫。</h3> <h3>城堡最高处海拔3800米,比库斯科城区高出近400米,站在观景台俯瞰,全城尽收眼底。</h3> <h3>全城的房顶因都是红瓦,国内游客给它编了句顺口溜“晚上看像香港,白天看像砖厂”。</h3> <h3>印加帝国被西班牙入侵者征服后,城堡的厄运来临,城墙被拆,石头陆续运到城里去建造教堂和房舍。1940年后,当地政府大搞城市建设,使古堡又雪上加霜。现在看到的城堡遗址,仅是它当年鼎盛时期的20%。</h3><h3><br></h3><h3>尽管如此,萨萨瓦曼城堡这座恢宏的建筑,一直被认为是除马丘北丘之外最大最壮观的印加遗迹,是古印第安人最伟大的工程之一。每年6月末,萨萨瓦曼城堡前的草坪广场上都要举行“太阳节”盛大祭典活动。</h3> <h3>合影或拍照是要收费的哦!</h3> <p><br></p><p><b>太阳神庙曾是印加帝国最神圣的地方</b></p> <h3>太阳神庙是我们下午在库斯科游览“收官”景点。当到达这里时,太阳己经落山,人家快要关门谢客了,大家抓紧时间进去转了转。<br></h3> <h3><b>太阳神庙</b></h3> <p>古印加人信仰太阳神<b>因蒂</b>,并认为是太阳神的后裔,每年6月24日是古印加人最重要的太阳节,人们在这里祭祀太阳神,感谢它每年赐予的阳光普照,使家畜成长和农作物丰收。所以太阳神庙对古印加人来说是最神圣的地方。</p> <h3>印加人称太阳神庙为“克里坎查”,意为“黄金庭院”,据说库斯科这座太阳神庙的墙壁上,当年确实都覆盖着金箔。那时这里不仅用于宗教仪式,还是一个天文台,祭司可以通过神殿来观察重大的天文活动。</h3><h3><br></h3><h3>后来,这座历史上最富有的神庙被西班牙入侵者洗劫一空,圣多明戈教派的西班牙人还将神庙拆毁,为消灭印加文明,将剩下石墙用泥土封住,在其基础上修建了天主教堂和修道院。</h3> <h3>修道院庭院内西班牙风格的拱形连廊</h3> <h3>1950年,库斯科地区发生了强烈地震,导致修道院的一面墙体倒塌,泥土全部脱落,原神庙的石砌墙体重见天日。当地政府对这些遗迹进行清理保护,并修复后对公众开放。</h3><h3><br></h3><h3>在神庙展区,陈设着一些祭祀和观测天文所使用的实物,还有一些宗教方面的绘画、雕塑和神器等。最精彩的要数印加风格的几间石屋,它向人们展示了印加人巧夺天工的建筑艺术,其精湛的石块切割与精密垒砌工艺堪称一绝。</h3> <h3>修复的神庙房屋和外墙覆盖的金箔(仿制品)</h3> <h3>露天庭院中央有一个古井,它的护围和地面基座是由一块巨石钻凿而成的。</h3> <h3>修道院的山墙底部基础为原太阳神庙的石墙,以前都被西班牙殖民者用灰泥所覆盖。</h3> <h3>太阳神庙南侧的古阶梯式花园遗址</h3> <h3><br></h3><h3>我们入住酒店前的喷水池</h3> <h3>酒店大堂陈设的当地大玉米粒,又大又好看!</h3> <h3>在房间凭窗观景</h3> <h3>在酒店旁边的餐厅里欣赏古老音乐</h3> <p><br></p><p><b>马丘比丘</b>位于库斯科西北约80公里的崇山骏岭中,前往这里的最佳方式就是乘坐火车,其好处是保证往返时间,一路上可以慢慢地欣赏<b>圣谷</b>的风光,体会一下当年的艰辛。</p> <p><b>珀洛伊火车站</b></p> <p>库斯科有两个火车站,我们要去的是珀洛伊车站,这里是专门发往马丘比丘的起始站,距离酒店约半个小时的车程。第二天,我们起了个大早儿,去赶第一班的火车。</p> <h3>车站旁的小贩</h3> <h3>车站的售票处</h3> <h3>车站候车室</h3> <h3>旅游观光列车“宾厄姆”号的列车员</h3> <h3>窄轨观光列车为西班牙制造</h3> <p>列车大部分路程要沿着<b>乌鲁班巴河谷</b>行驶。开车后,一路爬坡到海拔近4千米的高山上,然后再下到乌鲁班巴河谷。由于河谷地带狭窄,没法修转弯道,列车上下山采取走“之”字的办法。也就是下行一段之后,进入一段轨道,用车尾当车头再倒着下行,再下一段,车头变换回来再接着下...。下山需要变轨2次,上山则要变轨4次。下到谷地,也就走完全程的1/3了。</p> <h3>俺的团友,俺们的团。</h3> <h3>桌上水果叫百香果,是秘鲁的特产。</h3> <h3>中途小站上车的游客</h3> <p>当列车在圣谷里行驶中,我望见了世界上独一无二的<b>悬挂式旅馆</b>。它是由3个胶囊房间和1个餐厅组成,据说是用航空铝和耐候性聚碳酸酯材料手工制造的。若想住店,必须要爬上365米高的悬崖。拼图下为住店游客正在下山。</p> <p>经过3个多小时的旅程,列车到达终点<b>热水镇</b>。下了火车,我们走到河边桥旁的班车站,乘车前往马丘比丘景区。</p> <p>为控制客流,保护马丘比丘生态环境,这里没有修建索道,上山为土石路面,车程25分钟。山上海拔2350米,比库斯科低近千米。</p> <p><br></p><p><b>马丘比丘是南美印加文明的代表作</b></p><p><br></p><p><b>马丘比丘</b>很像柬埔寨的吴哥窟,古老的皇家建筑群被大自然深深隐藏。当年除了本地的土著人,无人知道它的存在。直到1911年7月,美国历史学家<b>海勒姆</b>·<b>宾厄姆</b>带领耶鲁大学考古队来到这里,费尽周折,最后由一个当地男孩带路,才找到了这片杂草丛生的印加遗址。</p><p><br></p><p>宾厄姆将挖掘到的许多珍贵文物带回美国研究,并由耶鲁大学收藏。然后他又著书投稿,当时美国《国家地理》杂志用整个月刊来介绍他和马丘比丘。从此这处印加遗址受到世界广泛关注。1983年,马丘比丘被列入世界“双遗”名录。成为了“世界新七大奇迹”之一。</p> <p><b>海勒姆·宾厄姆</b>当年在南美寻找失落印加帝国古城时的照片 (网络图片)</p> <p>在入口处的岩壁上,挂有纪念<b>宾厄姆</b>的铭牌。他发现的<b>意义</b>在于<b>让世界得以真正了解马丘比丘的存在</b>,也证实了<b>南美印加文明的存在</b>。</p> <h3>每天参观的游客络绎不绝</h3> <p>进入园区后,我们沿着一条像迷宫似的狭窄小路上山。路况不好,坡度较大,爬一段得歇一下。当快到第一观景点时,在图片中所熟悉的马丘比丘,此刻映入了我的眼帘。</p> <p>古老的石城安静的躺在群山环绕的山脊上,周围是错落有致的梯田,背后是高耸的瓦依纳比丘山峰,两侧是600多米深的垂直峭壁,乌鲁班巴河水围山缓缓而过。这处神秘的印加遗址,很像是我们常说的“世外桃园”。</p> <p>据介绍,迄今为止,马丘比丘的实际目的和功用,以及为何废弃等,尚未定论,仍然停留在学术界的猜测和推想(因为印加没有文字,也没留下任何形式的记载)。但无论事实如何,遗址中的高品质石头建造工艺和装饰都表明,这里一定曾经是一处非常重要的仪式中心。</p> <h3>据说马丘比丘背后山的轮廓,代表着印加人仰望天空的脸。将照片竖着看,还挺像!</h3> <h3>老伴与巴西、阿根廷的游客</h3> <h3>从岩石守护小屋拾级而下,进入古城遗址区。</h3> <h3>上城区的围墙</h3> <p>马丘比丘被誉为印加帝国的“失落之城”。据推测,它是印加国王<b>帕查库提</b>在1440年左右建立的。古城遗址区以中央广场为界,分为<b>上城</b>和<b>下城</b>。上城又称仪式区,位于古城高处,主要有神庙和皇家宫殿。下城主要是劳作区和居住区。整个城区由214个建筑物和109处石头阶梯组成,占地面积9万多平方米。</p> <h3>马丘比丘遗址布局图</h3> <h3>马丘比丘的周边共修建了700多块梯田,这在当时不仅能实现食物的自给,还能保存雨水和减轻陡峭山体的险情。</h3> <h3>为了保护遗址古迹,马丘比丘有些区域没有对外开放,参观要按照指定的路线单向行走。</h3> <h3>上城区</h3> <h3>太阳神庙是一座下宽上窄的弧形塔台,为祈祭太阳的场所,也是一处天文观测站。</h3> <h3>大祭司之家遗址</h3> <h3>马丘比丘都是用印加传统风格建造,石块之间不用任何黏合剂,完全靠精确的切割堆砌完成,墙体石块之间拼接严丝合缝,非常坚固。</h3> <h3>拴日石在一座小山顶上,常被称为日晷。据说在举行冬至仪式时,祭司会将太阳“绑”在这块石头上,以避免太阳消失不见。</h3> <h3>皇家宫殿。印加人盖房子全都用茅草做屋顶。</h3> <h3>古城遗址的梯田和空地都是绿茵茵的草坪</h3> <h3>下城劳作区遗址</h3> <h3>这对石盘位于下城区,听说它盛满水后也是一种天文观测的工具。</h3> <h3>图左下角为利用自然石头建造的神鹰庙</h3> <h3>虽然我多次看过马丘比丘图片,但只有亲临其境才能感到它的壮观和震撼。在当时的条件下,能在这种地理位置上,建造如此规模的建筑群,让现代的人来看,真是不可思议!</h3> <h3>在遗址的路边,有一种像兔子似的动物,导游说,它叫龙猫,又称毛丝鼠,是安第斯山脉高原地带的一种啮齿类动物。</h3> <h3>再见,可爱的羊驼!</h3> <p>下山啦!导游手中举着的小彩旗在库斯科地区随处可见,上面印的是古印加人心中神圣的彩虹,它也代表着印加帝国的四个地区。</p> <p><br></p><p><b>热水镇是马丘比丘的门户和中转站</b></p> <p><b>热水镇</b>坐落在遗址山下,它的地理位置像是两条河流汇合处的半岛。小镇面积不大,沿河依山而建,为数不多的几条街巷里挤满了店铺、餐厅、酒吧和旅馆。小镇的“主角”是游客,因马丘比丘而生存和发展。</p> <h3>小镇广场最热闹的时候听说是在晚上</h3> <h3>广场上南来北往的人们</h3> <h3>印加风格的特色餐厅</h3> <h3>热水镇的街景</h3> <h3><br></h3><h3>在返回库斯科的火车上,我正想小憩一会儿,突然车厢里音乐四起,一场别开生面的服装销售活动开始了。男列车员扮的像似神物,边跳边与游客互动着;女列车员则向乘客展示了不同款式的服装。欢乐的气氛,驱除了大家的劳累和困意,既赢得了商机,又受到了好评。</h3> <p><br></p><p><b>从库斯科到马丘比丘的游程结束了</b>。</p><p><br></p><p><br></p><p><b>北京到秘鲁的马丘比丘有多远</b></p><p>北京到美国达拉斯乘飞机需要13个小时;</p><p>达拉斯到秘鲁利马乘飞机需要近8个小时;</p><p>利马到库斯科乘飞机需要1.2个小时;</p><p>库斯科到热水镇坐火车需要3.4个小时;</p><p>热水镇到马丘比丘坐汽车要25分钟。</p> <p><br></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i9vptvi?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走进智利,探秘复活节岛</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9l1vky3?share_from=self" rel="noopener noreferrer" target="_blank">&nbsp;乌斯怀亚,一个令人难以忘怀的南美小城!</a></p><p><a href="https://www.meipian.cn/2akm74ji?share_from=self" target="_blank">莫雷诺冰川,想说看你一眼不容易</a></p><p><br></p><p><br></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