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雨七十年,奋进新时代 ———临沭县人民医院手术室搬迁纪实

榕树

<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金秋十月,丹桂飘香,这是一个收获的季节。一个喜讯不期而至,与新中国同龄的临沭县人民医院搬迁启用,这是临沭县人民医院从原址上第一次整体搬迁,却是手术室第六次搬迁,这六次搬迁见证了我院发展历程,更是新中国成立七十周年取得巨大成就的缩影。</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 医院现任领导邀请离退休老同志参加新院论坛。真的想去看看现在的大美新院,毕竟在医院工作了一辈子,尤其是在手术室工作了二十多年,人生最美好的时光是在无影灯下度过的,对那神圣的科室有着特殊的感情。</p><p class="ql-block"> 在一个天高气爽,阳光明媚的日子,我终于走进了焕然一新的人民医院,在设备科冯波主任的安排下,小杜带领我来到崭新手术室。护士长王颖热情相迎,穿好参观衣,戴上口罩帽子穿上消毒好的拖鞋,全副武装后进入手术室。先穿过一个小走廊,看到的是男女更衣室,崭新的衣橱排列有序,相邻是洗澡间卫生间,安排的贴心又方便,体现着人文关怀。</p><p class="ql-block"> 走出更衣室进入无菌区,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眼望不到头的长廊,宽敞、明亮、洁净。手术室有16个手术间,许多配间,40名护士,麻醉科也有20多名医生。这时看到颅脑外科杨主任正在刷手准备手术,杨主任说:现在是高大上的手术室,有着全套先进的设备仪器,比如颅脑病人可以直接进入手术室,手术室有C形臂和CT,经过检查定位确诊后,立刻手术,为抢救病人赢得宝贵时间。</p><p class="ql-block"> 在另一个刷手池边上,普外科刘主任也正准备做手术。这一会的功夫,要同时上多台手术,每个专业都有自己的手术间,还有介入间杂交手术间等等。我像是刘姥姥进了大观园,每个房间看的我眼花缭乱,让这高端大气上档次的手术室震撼了,惊叹不已!走到一个门旁,护士长告诉我,从这里可以直接进入产科,产科设有两个手术间,产妇可以直接在那里接受手术,方便快捷,减少产妇的搬动,保障母婴安全,为病人减轻痛苦。</p><p class="ql-block"> 看着这现代化的手术室,看着穿梭不断的医护人员,我竟有些恍惚,仿佛看到昔日自己忙碌的身影,不禁感慨万千,激动不已,思绪又回到过去,想起手术室的几次搬迁,想起我们这代人一路走来的青春岁月和难忘时光。</p><p class="ql-block"> 1972年12月,我来到临沭县人民医院工作,简单培训后在外科当护理员,外科就一排平房20几张床位。当时的手术室只有三间平房,一张手术台,前辈姚新民老师是集麻醉和手术护士于一身的多面手,她勤奋能干,任劳任怨,以科为家。还有一位年轻的麻醉师李庆可,积极好学,工作认真。那时条件特别简陋,非常艰苦,用水还需要到南河里挑,所有用品都要自己清洗,消毒灭菌也要自己动手,也就做一些简单手术。</p><p class="ql-block"> 1977年姚老师挑选我到手术室工作,手术室也从三间平房搬迁到全院唯一一座小楼的二楼上,有两个手术间,三张手术台,人员也增加到五人,手术麻醉为一个科室,主要做一些像胃穿孔修补、肠梗阻.胃大部切除、脾切除、阑尾炎、剖腹产、卵巢瘤摘除等手术。</p><p class="ql-block"> 怀着好奇和神秘的心情走上新的岗位。刚进手术间大气都不敢喘,生怕惊动了病人,打扰了医生,只是在一边看手术。医生护士们聚精会神的工作着,手术室里异常安静,只有传递器械的声音,遇到特殊情况时,他们也只是用眼神和手势表达着,他们对病人的尊重也赢得了病人家属的信任,把病人托付给医生,他们很放心!</p><p class="ql-block"> 当时医院的医生大都是来自省城和外地的专业人员,他们敬业爱岗,医德高尚的工作风格深深影响着我。当时北海舰队的专家们来我们医院帮助医教,他们对技术精益求精,一丝不苟,经常组织学习,讨论病历,带动了我院医生护士的学习热情。手术室里的两本书,一本是麻醉手册,一本是手术室护理手册,都让我们翻烂了。刚工作那会,同学给我买了一本人体解剖图谱,我如获至宝,认真学,天天记,为做好器械护士提供了很好的帮助。</p><p class="ql-block"> 因为条件简陋,冬天手术间里烧着大炉子取暖,为了术中减少灰尘飞扬,姚老师每天天不亮就去烧炉子。还因为夜间手术中经常会停电,要学会在最短时间内点亮汽灯,以供手术之中应急照明。手术室那叫一个会过日子,手套补着用,纱布垫清洗消毒后重复使用,手术衣、刷手衣、单子破了缝缝补补再用,在艰苦的环境和条件下,我们依然斗志昂扬,开拓进取,激情燃烧,工作热情高涨。</p><p class="ql-block">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为了更好的配合手术工作,院领导高度重视手术室发展,先后调入了几名优秀护理人员,并采取送出去学习,请进来指导的工作方法,全院第一位去上级医院进修学习的护士就是手术室护士,然后在护士长的争取下陆续派出护士和麻醉人员到省级医院进修学习。手术室人员还集资征订了《中华护理杂志》,《实用护理杂志》,《中华麻醉杂志》等,便于学习,提高我们的理论知识水平,这个传统习惯延续至今。医院领导还经常邀请上级专家来我院帮助手术和讲课,护士们积极学习,主动练习操作技术,互相交流手术配合经验,敢于创新,勇于开拓。我们自己动手制作翻身垫,改造了清创台、器械桌等等。手术室医生护士们工作上严格规程,技术上精益求精,团结一致,积极配合手术及抢救工作。得到上级专家教授的一致好评,多次被评为市县先进科室。&nbsp;</p><p class="ql-block"> 1985年9月,手术室第三次搬家,也就是医院老院的内一科位置。二楼不是按手术室设计的,南边是手术间北面是工作区,用起来很不方便,但是有了四个手术间两个刷手间和一些辅助间,感觉宽敞了不少。大家齐动手,用平车一趟趟往返于新老手术室,一点东西都舍不得丢弃。新配置了一张手术台,我们更是爱护有加,每到周六大扫除后,就会擦拭手术台上油保养,检查升降好用吧,腰桥能使吧!新进了一架高倍显微镜,那是最贵重的仪器了,更是专人管理调试。外科也分了科,有了胸外、颅脑,儿麻后遗症矫正等手术。手术室护士和麻醉也增加到十人,我们团结协作,积极主动的配合各科大夫做手术,在手术台上一站就是几个小时,终日忙碌在无影灯下,不怕脏和累,无怨无悔,乐于奉献。生活中我们互相关心,无话不谈,团结友爱,美丽洒脱。</p><p class="ql-block"> 1998年5月,手术室第四次搬家,在病房楼六楼,六个手术间,区域划分规范了许多,新的设备仪器也增添了很多,随着时代的发展,人员的增加,成立了麻醉科,开展了很多高难度、疑难杂病手术和腔镜微创手术等。那时,我已经离开所热爱的手术室工作,但割舍不断的情感和对业务的眷恋还是经常会参加手术配合。由于不经常学习专业,一些做法和想法也落伍了。</p><p class="ql-block"> 2011年4月30号,医院外科新病房楼启用,手术室又搬家了。新手术室设在新建12层病房楼二楼,由手术室、苏醒室、器械清洗间、消毒室等组成。手术间装有层流净化消毒系统,双臂吊塔,中心供氧、中心吸引等先进的设备。宽敞洁净的大厅,除了两个上下电梯以外还有一个专供手术病人使用的电梯。走进手术室,给人以全新的感觉,工作区和无菌区严格区分 。消毒间内有脉动真空蒸汽灭菌器。器械清洗室、硬式内镜清洗中心等等,布局合理,设施一流。</p><p class="ql-block"> 手术室、麻醉科是集手术、治疗、护理、抢救危重病人为一体的急救中心,随着时代的发展,经过了几代人的努力,有了今天这翻天覆地的变化,我们是见证医院发展变化的一代人。对老院区,留给我们的是青春岁月,满满的回忆,千般的留恋,万般的不舍。对青年人的新院区,是激情,是奋进,是推动时代发展的新起点。</p><p class="ql-block"> 今天与新中国同龄的临沭县人民医院正在崛起,手术室六次搬迁历程,从建国初期的两间茅草房到今天设备一流高大上的手术室,记载着七十年的的沧桑巨变,历程艰辛,倾注了几代沭医人的心血和汗水。</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回首过去,风雨历程,一路艰辛。我也从青春芳华走到了满头白发,但对手术室的这份情和爱从未改变。手术室这第六次搬家,让我想起了很多很多。浮想联翩中,护士长召集大家合影留念,坐在前排,身后的年轻人我大都叫不上名字,他们正值风华正茂,和我年轻时从事着相同的工作,不同的是他们在先进一流的环境和条件下工作,他们知识面广接受能力强,创造出的价值更高,真羡慕他们。</p><p class="ql-block"> 希望手术室里的年青人,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珍惜这神圣的工作,努力学习,跟上医学发展的新步伐,为手术室,麻醉科的发展奉献自己的聪明才智。</p><p class="ql-block"> 祝愿我们的祖国繁荣昌盛!祝愿临沭县人们医院明天更加辉煌!&nbsp;</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王成荣</p>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附图:</h3><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70年代初,前辈们在简陋的手术室里做卵巢囊肿摘除手术。</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br></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1978年,我院手术室为临沂地区首届麻醉学习班培训学员。前排中姚新民,临沭县手术室创始人之一,左一冷小荣,后排中麻醉李加员,中间为本人,其他是学员。</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80年代,勤奋好学,团结和谐的先进室(摄影.曹佃华)</h3> <p style="font-family: -webkit-standard; white-space: normal; -webkit-tap-highlight-color: rgba(26, 26, 26, 0.301961); -webkit-text-size-adjust: auto;">一批工作上追求完美,生活中潇洒靓丽,引领医院时尚的无影灯下的美女们。(摄影王其金)</h3> <h3>高大上的新手术室,和同事们合影(摄影杜银波)</h3> <h3>杂交手术间</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