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进大凉山,走近悬崖村∽∽“段丽英名校长工作室”支教散文

遥赋

<h3>走进大凉山,走近悬崖村 </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文/向尧富</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人的一生,似乎有很多想做的事情,就其原因,多半源于好奇,越觉好奇越向往之。所以,这次走进大凉山走近悬崖村就成了笔者理所当然的行程。</h3> <h3> 一、<br></h3><h3>&nbsp;&nbsp;&nbsp; 凉山是全国最大的彝族聚居区。有彝、汉、藏、回、蒙等14个世居民族,总人口500多万,其中彝族占一半多。凉山资源丰富。清洁能源富甲天下,水能技术可开发量7000多万千瓦,占全国的15%。生态旅游绚丽多彩,邛海泸山、泸沽湖、西昌卫星发射中心等闻名中外。民族文化独具魅力,彝族火把节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备选名录,彝族文化、藏乡文化、摩梭风情等多民族文化交相辉映。</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凉山又是全国典型的深度贫困地区。由于自然、社会、历史等原因,生产力发展水平低下,社会发育进程滞后,落后发展基础与特殊社会问题、物质贫困与精神贫困等叠加交织,“多因一果”,成为全国典型的区域性整体深度贫困样本。很多家庭4个孩子以上,有的多达13个孩子。党中央特别关心凉山发展,习近平总书记2018年春节前夕亲临凉山视察,对凉山寄予厚望。扶贫必扶智,教育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于是教育部组织了全国各地325人文军到大凉山支教扶贫,因此我也有机会走进了大凉山。并被分在川兴中学,该校400多教师,师生近8000人。教学规模、教育管理、教学成绩在凉山州都名列前茅。</h3> <h3> 二、<br></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教师节过后中秋节的第二天早上,我们支教的一行七人(贵州的向尧富、熊芳、熊鹰、袁平、王炳琴,河南的孙桐和黄老师)驾车前往悬崖村。从西昌出发时,有雨。一路慢行,后来风景越来越漂亮:一路森林一路景,山水相映更迷人,站在高处看,真是苍山如海涌,白云如被盖山巅,令人叹为观止。一百多公里路程,弯道多而急,路窄但路面也还平整,车行4个小时最终到达悬崖村下。路边两爿小商店矜持地背山而立,货物也较为齐全,一个油炸土豆摊淡定站在路边,香味不慌不忙地飘向四周。附近几户人家房屋也整洁不错,房前小院挨路一方摆上似卖非卖的土豆、橘子、花生等物品。公里尽头是一间希望小学,看样子修了不两年,规划、设备等都颇为不错,了解得知是悬崖村上的一教学点搬迁安置学校,现有学生500人。</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来了,肯定要爬悬梯。起步是一段两百来米相对平缓的石级,中间加土外沿用石块砌成,左右摇摆上升,路两边是橘子树,果子不少,枝丫不堪重负,而果子理所当然的附在上面,好奇地瞅着我们。接着是钢管搭建的一米五六宽的步梯,两边均有一米高钢管扶拦,拾级而上,步梯似乎不欢迎客人,生硬地迎接我们,很多时候故意刁难变得很陡,我们必须手脚并用、甚至匍匐前进才能上去。开始时边走边拍照,兴致高,还算轻松,可走了几段之后,感到气喘吁吁,腿脚乏力了。还好,每走一段,有小平台劝你喘息一会儿,有的地方还有凳子让你欲罢不能地坐上去。坐在凳子上,抬眼望,若隐若现的悬梯望不到头,上头亦有不少人影晃动,诱惑你必须再向上前行。腑瞰脚下,还有那么多人在努力向自己而来,于是由自豪转为压力和动力,喝口水又继续向上攀登。其实,生活也是这样,人生理想也是变化的,当以前的理想实现时你新的理想又出现了,为了新的理想你又得努力前行,人生如登梯,一段一段往前行,如是而已……</h3> <h3>  这是一个小姑娘背着20斤米出发上山</h3> <h3>  政府免费发送花椒秧苗给一个山寨的村民,他们把根部的泥团弄掉以减轻重量。用马驮还得翻山越岭五公里。</h3> <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那天,我努力了没走到最高处,我没敢去评估和评价我走了多远爬了多高,我知道我前面和后面都有(也会一直有)不少人,但我知道我尽力了,不后悔,不虚此行。所以,我用的标题“走近悬崖村”,争取下次改为“走进”。<br></h3><h3>那天,一路上我一直在寻找,只有几处有点儿老路的痕迹羞涩地躲在新步梯下面,还有对面山上锈迹斑斑的两段扶梯惊恐地挂在陡壁上,命悬一线外,找不到以前的虅梯、木梯的踪影,我知道这是好事,但终归我的好奇心理慢慢减弱甚而至于没有了。</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其实,悬崖村另外是有公路上去,只是相对而言要绕七八个小时的路程,加上没有交通工具,人们走这边下上悬梯似乎顺理成章。听那儿教办的马赤哈主任讲,悬崖村上还有悬崖,还有人,有乡镇府,有中心小学,另还有两个村小。精准扶贫政策也很到位,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都有保障,只有外出交通不是那么方便而已。</h3><h3>&nbsp;&nbsp;&nbsp;&nbsp;&nbsp;&nbsp;&nbsp; 终归,还是那儿的人留下的印象,让我难忘!</h3> <h3> 尽管是玩,也还有模有样的</h3> <h3>  这是山脚下路边的一家人</h3> <h3> 刚开始的路况视频</h3> <h3>  村民们用来驮花椒苗的马队,在吊桥对面等候。</h3> <h3>  这应该是原来的老路,拉近30倍照的</h3> <h3>  这是山脚下炸洋芋的女人,她85年出生,有四个孩子,旁边的小姑娘是老二</h3> <h3> 教师节/中秋节,凉山支教中学中心基地支教党员活动</h3> <h3> AA制,庆中秋</h3> <h3>  工作室代表节目表演(原创诗朗诵)∽《魂牵梦绕大凉山》</h3> <h3> 党组织活动∽重温入党誓词</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