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们与共和国同行

静水深流

<h3>  这是一群有着特殊经历的人,他们出生在上个世纪五十年代,他们每个人都有着看似平凡却又非凡的人生经历,他们与共和国一起长大,他们生命的脉搏与共和国一起跳动,就像海和浪花,山川与河流一样从未分开过。他们把最美的青春与人生奉献给了自己深爱的祖国。</h3> <h3>2019年的初秋时节,我很有幸能与他们同行,走进绵延的长白山脉,走进深藏在大山深处某导弹基地旧址。也走进了他们已逝去旳青葱岁月。聆听属于他们的故事,与他们一起感受重归故地的激动心情。感叹岁月如梭,往事如烟。</h3> <h3>五十多年前当他们还是一群十五、六岁的花季少男少女时,便响应祖国的召唤从繁华的都市来到大山深处,开始了他们从军生涯。有的从事护理工作,有的做后勤保障等工作。</h3> <h3>很难想象到当时他们还是一群未成年的孩子。在那个特殊的年代,却远离父母和亲人,来到部队,走近军营。更无法想象那段时光他们是如何挨过思乡之苦以及艰苦的军旅生活的。与同龄人相比少年时光是那么的短暂,单一的军营绿代替了本应多彩青葱岁月。</h3> <h3>但是我从大家的言谈举止中感受到,他们对选择做职业军人道路始终是无怨无悔的,这是一生中做的最正确最光荣的一件事。正因如此他们一直执着追寻自己的梦想,年轻的生命在军旗下闪耀着光彩。青春年华为祖国的强盛注入了无穷的力量。共和国不会忘记,人民不会忘记。</h3> <h3>这是一座废弃的军队医院,她们中有许多人在这里生活工作二十多年,尽管由于军队改革整编早已迁走了,但是当年的门诊楼、住院部、宿舍、伙房等建筑还在。他们在这里不停的寻找着、追寻着、感奋着昨日的时光,这里有他们满满的回忆和刻骨铭心往事。</h3> <h3>他们在这里经受锻炼成熟长大,完成了从一个孩子成长为一个职业军人的历练过程。G女士至今还记得同另一个女兵第一次站岗的往事,那天晚上夜黑风高,寂静的山谷不时传来野狼的嚎叫声,但是她们意识到自己是军人,是一名保家卫国的士兵,便战胜了恐惧。由于部队各单位分布比较分散,开会、执行任务甚至休息日去趟县城都要走几十里的山路。</h3> <h3>大山里的生活除了工作之外也有想家的时候。B女士至今还记得入伍三年后领导批准她探家的场景,她简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当她回到千里之遥的家中时,面对离家时还是幼小的妹妹却已不能相识,少小离家姐妹俩都变化都很大。</h3> <h3>“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爱情的春天该来的时候还是如期而至。那时的爱情调色板是单调的,甚至有些刻板,还略带些政治色彩。故地重游之时,他们用无名野花代替玫瑰演绎求婚的场景,弥补和找回那缺憾又无悔的爱的时光。</h3> <h3>这是B女士和她丈夫Y先生的结婚照,他们在这里相识相爱、结婚生子。度过了一段一生最艰苦也是最难忘的时光。她告诉我曾经带自己的女儿回来过,走进几十年前曾住过房屋。我想这也是一种传承教育吧!</h3> <h3>这是几十年后B女士和Y先生在旧址前的合影,虽然青春的容颜早已不在,但乐观坚毅睿智的神情却尽显其中,这也是那一代人精神品质的再现。</h3> <h3>  芳华已逝,生命不老,虽然已别数日,但他们对祖国的忠诚,对战友的真情,对军营的眷恋和对青春无悔情感让人感慨万千。</h3><h3> <br></h3> <h3>一代人有一代的青春,一代人有一代人的理想,只有把的自己人生和理想自觉融入这个伟大时代,才更有价值,更有意义</h3> <h3>如今他们都已离开了军营,离开了了工作岗位,但他们除了战友情之外,用他们自己的话说他们之间更多的是亲如手足的情感。是年少时就结下的真挚友谊,是在从军的道路上结下的生死情。一生服务与人民,一生忠于党,一生报效祖国。这就是中国军人的风采和他们军魂。</h3><h3> </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