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河大合唱》音乐之旅 2019.9.5—9.9 河南三门峡市

沙枣树

<h1>  2019年9月5号,我们应邀参加了中国合唱协会举办的“中流砥柱”第六届中国(三门峡)黄河大合唱艺术节。</h1><h1> <b> 荣获女声合唱金奖</b></h1><h1> 今年是《黄河大合唱》这部伟大的作品创作80周年纪念。我们有幸地参加了《黄河岸边唱黄河,中流砥柱抒情怀》的千人《黄河大合唱》,抒发我们对母亲河的深深爱恋。</h1><h1> 音乐活动之余,我们还兴致勃勃地参观了黄河大坝、函谷关和地坑院。领略了丰富多彩的黄河文化。</h1><p class="ql-block"><br></p> <h1>  启程的当天,天上一道美丽的彩虹挂当空,仿佛预示着我们好运连连!</h1><h1> (这张图片由薛莹老师提供)</h1> <h1>  出发前来留个影吧!</h1> <h1>  <b>女声合唱参赛小分队成员</b>:</h1><h1> <b>指挥</b>: 钟虹</h1><h1> <b>钢琴伴奏</b>:薛莹</h1><h1> 合唱队员 23名</h1><p class="ql-block"><b>女高声部</b>:李萍 陈汝伟 </p><h1 style="text-align:center;"> 汤 玲 韩晓路 罗小萍 程 虹</h1><h1> <b>女中声部</b>: 丁 鸣 叶 慧 江 凡 </h1><h1> 黄洪军 李小平 苑智如</h1><h1> <b>女低声部</b>: 王 怡 张惠芳 王晓林 朱 萍 邱红冰 黄彩霞 陈 蓉 张永凤 刘慧萍 张汝芬 罗卫平</h1><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 </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 ql-indent-1"> </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center;"><br></p> <h1>  三门峡市国际文博大剧院。</h1><h1> 在祖国70华诞即将到来之际,来自全国各地的数十支合唱团齐聚黄河之滨,即将在这里歌唱黄河、歌唱祖国、歌唱母亲,弘扬中流砥柱精神。</h1> <h1>  走台正在进行时。</h1> <h1>  比赛进行中。</h1><h1> 这次,我们虽人员不多、声部人员不均衡,且仅进行了几次排练,但<span style="line-height: 1.8;">在钟老师的调教下,</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唱的还是可圈可点。有人说,你们居然敢到河南唱豫剧《</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谁说女子不如男》,竟在河南人面前班门弄斧。</span></h1><h1> 演唱意外的得到了许多赞许的掌声,河南人夸我们唱得很有河南“味儿”!</h1><h1> 然后我们再一板一眼的演唱了浓浓的京腔《流水恋歌》,当那最后的一声铜锣声敲响,终让大家放下心来了!还算较完满地完成了演绎。尚感意犹未尽!</h1><h1> </h1> <h1>  &nbsp;<span style="line-height: 1.8;">手机现场录制:</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谁说女子不如男》。</span></h1> <h1>  《流水恋歌》(上)</h1> <h1> 《流水恋歌》(下)</h1> <h1>  赛后的我们,愉悦、自信。</h1><h1> 继希腊一战又完成了一次锤炼。</h1><h1> </h1> <h1>  “中流砥柱”第六届中国(三门峡)黄河大合唱颁奖现场。</h1> <h1>  我们荣获老年组女声合唱金奖。</h1><h1> 颁奖仪式上,中国合唱协会李培智理事长与<span style="line-height: 1.8;">三门峡市市长</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给我们颁发了奖状和奖杯。</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功夫不负有心人啊!我们的努力得到了回报。</span></h1> <h1>  我们欢喜相拥,庆贺我们来之不易的成绩!</h1> <h1>  比赛之余,我们参观了当地的几处著名景点。</h1> <h1><br></h1> <h1>  黄河大坝</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nbsp;</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她养育了黄河两岸的中华儿女,但同时她也以“善淤、善决、善徒而著称。因此治理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命题。</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nbsp;</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nbsp;</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为了治理黄河,国家水利部门1957年动工,在</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三门峡(是黄河中游河道最狭窄的河段</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便于截留。)</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仅用四年时间,即黄河</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大坝竣工建成,结束了黄河三年两决口的局面,让黄河造福于人民,使两岸人民得以安居立业。</span><span style="line-height: 1.8;"> </span></h1><h1> 黄河大坝是我国在黄河兴建的第一座水利枢纽工程,被誉为“万里黄河第一坝”。</h1> <h1>  建黄河大坝前后对比的图片说明。</h1> <h1>  截流石前留个影。</h1> <h1>  大坝泄洪放水,怒涛翻滚、峡谷轰鸣、水花四溅,蔚为壮观。可惜我们未能遇上。(该2张图片来自网络)</h1><h1> </h1><p class="ql-block"><br></p> <h1>  水利枢纽门式启闭机。</h1> <h1>  中流砥柱石:</h1><h1> 在大坝下方的激流中,可见一露出水面的礁石,相传是大禹治水时留下的镇河柱石。<span style="line-height: 1.8;">它就是中流砥柱石,是黄河上的一大奇观。同时也是峡谷中的航标。</span></h1><h1><span style="line-height: 1.8;"> 相传每逢过往的船要想将船顺利撑过三门峡谷,必须要在船过三门峡时朝砥柱石直驶过去,就在船与石几乎将要相撞的一刹那间,石前的回水却会将船轻轻拨划,从而使船工们获得九死一生。</span></h1><h1> 中流砥柱石,千百年来,无论是遭遇狂风暴雨的侵袭,还是经受惊涛骇浪的冲刷,它都巍然屹立在这里。水涨,它也涨,永远淹不没、冲不垮。自古以来被世人传颂为中华民族不屈不挠精神的砥柱石。</h1><h3> </h3> <h1>  美滋滋的“一步跨两省”。</h1><h1> 此处是河南、山西两省交界处。</h1> <h1>  碧波粼粼,两岸青山绿树,绵延不断,山青水色相映如画。</h1> <h1>  这里是天鹅湖湿地,每年冬天,数以万计的白天鹅从遥远的西伯利亚飞来此栖息过冬,因此三门峡也被誉为“天鹅之城”。</h1><h1> 但现在是夏季,不见天鹅,只见我们。</h1> <h1>  函谷关</h1><h1> 函谷关是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哲学家老子写下巨著道德经的灵谷圣地。</h1><h1> 同时这里又曾是战马嘶鸣的古战场、兵家必争的战略要塞。自春秋战国以来的两千多年中,函谷关历经了七雄争霸、楚汉相争,黄巢、李自成农民起义,以及辛亥革命、抗日战争、解放战争的狼烟烽火。</h1><h1> 紫气东来、鸡鸣函关等历史故事与传说的发源地。</h1> <h1>  《老子像》</h1><h1> 位于灵宝市。 高达28米,重60吨。为紫铜锻造贴金。</h1> <h1>  老子学说的精华是朴素的辩证法。</h1><h1> 直至今天对中国哲学发展具有深远影响。</h1> <h1>  紫气东来,表示吉祥。</h1><h1> 据史记记载:函谷关令尹喜,清早从家里出门在土台上,看见东方紫气腾腾,霞光万道,观天象奇景,欣喜若狂,大呼“紫气东来必有异人通过,果然是老子到此。日后在此著写了洋洋五千言的《道德经》。</h1><h3><br></h3> <h1>  老子在函谷关所著的《道德经》,被认为是对中国人影响最深远的三部思想巨著之一:《道德经》《易经》和《论语》。</h1><h1> 《道德经》分为上下两册,共81章。全书的思想结构是:道是德的“体”,德是道的“用”。</h1> <h1><br> 陕州地坑院</h1><h1> 位于河南省三门峡市陕州区。是中华文明宝贵的历史遗产,是中国民居建筑领域的精彩篇章。</h1><h1> 作为一种古老而神奇的民居样式,地坑院蕴藏着丰富的文化,是全国乃至世界唯一的地下古民居建筑,是我国特有的四大古民居建筑之一。被誉为“地平线下古村落,民居史上活化石”。<br></h1><h1> 这些建筑多建于清末,地坑院具有坚固耐用、冬暖夏凉、挡风隔音、防震抗震的特点,冬季窑内温度在摄氏10度以上,夏天保持在摄氏20度左右,人们称它是“天然空调,恒温住宅”。</h1><h1> 进入村内,只闻人言笑语,鸡鸣犬吠,却不见村舍房屋,“进村不见人,见树不见村”就是它的真实写照。</h1><h3></h3><h1> 1933年德国飞行员格拉夫•楚•卡斯特在洛阳飞往西安的途中发现并拍摄了地坑院照片,经美国作家、建筑师伯纳德•鲁道夫斯基在其《没有建筑师的建筑》一书中转载介绍而世界闻名。</h1> <h1>  在地坑院里种植花草树木,春暖花开,人们犹如生活在花丛中。再种上几棵果树,夏天既可以乘凉,还有新鲜可口的水果吃。</h1> <h1>  窑洞窗户上贴窗花,也叫剪纸,是当地的传统民俗。</h1> <h1>  在地坑窑洞的院子里留影,真想在这里住几天。</h1> <h1>  地坑院里独特的灶具,也叫“穿山灶”,一个灶,同时放九个锅,从第一个火力最大的灶开始,斜着往上走,炉膛里也是一个斜坡(根据热气往上走的原理),到最后一个灶火力最小。第一个灶火力最大的用来蒸,依次分别是煮、炖、焖,保温等。不但节能、效率还高。</h1><h1> 可惜俺家没有这么大的厨房,不然太省事儿了。</h1> <h1>  从上往下看,整个窑院为方形、体现方圆之美。</h1> <h1>  古建筑大气壮美!</h1> <h3></h3><h3></h3><h3></h3><h3></h3><h3></h3><h3></h3><h1> 中国是一个有着5000多年的灿烂文明的国家,我们伟大的民族是一个不屈不挠、历经磨难而自强不息的民族。鸦片战争以来,中华民族不甘忍受耻辱,前赴后继,用血肉长城驱逐了侵略者,谱写了一曲曲悲壮的赞歌。</h1><h1> 1939年,诗人光末然和作曲家冼星海在抗日烽火中创作出了脍炙人口的经典曲目《黄河大合唱》,成为民族精神的艺术象征和凝聚中华民族自豪感的光辉标志。</h1><h1>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恰逢《黄河大合唱》首演80周年,在中流砥柱所在地——“黄河明珠”三门峡举办千人《黄河大合唱》,再度唱响这首振聋发聩的民族之声,为共同传承中华民族顽强不屈、勇往直前的民族精神,进一步凝聚实现中国梦的蓬勃力量增光添彩<span style="line-height: 1.8;">具有非凡的历史意义和现实意义。(摘自官方宣传报道)</span></h1><h1> 9月8日,我们有幸参加了《黄河岸边唱黄河,中流砥柱抒情怀》千人《黄河大合唱》,而倍感激动和无比的自豪!</h1><h1><br></h1><h1> </h1><h3></h3><h3></h3><h3></h3><h3></h3><h3></h3> <h1>  合唱由中国著名指挥家曹丁老师指挥,著名主持人(原《黄河大合唱》的朗诵者)瞿弦和先生朗诵。冼星海之女冼妮娜、《黄河怨》的原唱者、92岁高龄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先生也来到了现场。我们能与名家们同台演出深感荣幸。 </h1> <h1>  偶遇《黄河怨》的原唱者:92岁的著名女高音歌唱家郭淑珍与著名指挥家曹丁老师。</h1> <h1>  演出活动在黄河公园广场盛大举行。</h1> <h1>  载入史册的纪念。</h1> <h1>  9月7日下午,烈日当空,我们冒着炎炎酷暑参加排练……,豪无怨言。</h1> <h1>  所有人均汗流浃背,全身都被汗水湿透了。但依然听从曹丁老师的指挥,一遍又一遍、不厌其烦地反复练习,以图达到指挥的要求。</h1> <h1>  女高的“妹妹们”不顾烈日“摧残”,一入镜头,立即敬业的笑得多灿烂!</h1> <h1>  《黄河大合唱》的原朗诵者:瞿弦和老师:铿锵有力、饱含深情的 “朋友,你到过黄河吗?……”依然让人听了心潮澎湃。</h1> <h1>  著名指挥家曹丁老师一丝不苟的指挥若定。</h1> <h1><br></h1> <h1>  上了报刊头条新闻的“我们”。</h1> <h1> 千人大合唱的震撼人心场面!</h1> <h1>  短短的五天《音乐之旅》行程就要结束,感谢钟虹老师!感谢薛莹老师!</h1><h1> 明天,我们即将返程,晚餐,钟老师慷慨解囊买来了红酒,大家开怀畅饮,庆贺我们此行收获的快乐!</h1><h1> 快乐真的很重要!</h1>

黄河

大合唱

中流砥柱

我们

合唱

老师

三门峡

大坝

函谷关

道德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