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健生作品部分-共生 当代水墨展

畊者郭健生

<h3>由國際書畫收藏家藝術交流協會主辦,香港文化藝術創意中心承辦,和基金、香港油畫研究會支持,共生-當代水墨展在香港大會堂高座7樓展覽廳開展了!沒有開幕式!沒有嘉賓!沒有花籃!有的是在繁囂鬧市中一處綠洲,一片山水,一抹小草,一朵野花,一隅寧靜,一心逸致……</h3><h3>展期:9月16日至18日</h3><h3>香港大會堂高座七樓</h3><h3>恭候蒞臨指導!</h3> <h3>郭健生參展作品,大都為近期臨仿清四僧八大山人作品、故鄉潮陽名勝東岩山水寫生、及嘗試用焦墨寫現代都市作品。在臨仿中去體味古人情懷,在寫生中體驗古人筆墨,在涂抹中去嘗試與古人對話。</h3><h3>八大山人的畫對於後世繪畫影響是深遠的,他的藝術成就,不落常套,自有創造。其大寫意風格,清代中期的&lt;楊州八怪&gt;,晚期的&lt;海派&gt;以及現代的齊白石,張大千、潘天壽、李苦禪等巨匠,莫不受其薰陶。</h3><h3>八大山人,朱耷,善畫水墨寫意花鳥和山水,形象誇張凝練,構圖別具匠心。水墨風格放縱雄奇, 是清初著名的寫意畫大師。與原濟、弘仁、髡殘合稱為「四大畫僧」。八大山人的繪畫表現在山水畫方面,雖受董其昌影響,但與其溫和柔潤不同,而是強勁有力的。</h3><h3>雖然主要不是畫山水,但他的山水畫相當有特色-內容大部份是殘山剩水、一片荒涼.....</h3><h3>在畫中,他塑造出破碎山河的感覺,深深寄託了亡國之痛。他用董其昌的筆法來畫山水,卻絕無秀逸平和,明潔幽雅的格調,而是枯索冷寂,滿目凄涼,</h3><h3>於荒寂境界中透出雄健簡樸之氣,反映了他孤憤的心境和堅毅的個性。他的構圖相當奇特,且筆劃常奇怪地扭動著,卻非常有力量,很少有人可以學得來。</h3><h3>朱耷繪畫藝術的特點大致說來是以形寫情,變形取神;</h3><h3>著墨簡淡,運筆奔放;布局疏朗,意境空曠;精力充沛,氣勢雄壯。</h3><h3>他的形式和技法是他的真情實感的最好的一種表現。</h3><h3>筆情恣縱,不構成法,蒼勁圓秀,逸氣橫生,章法不求完整而得完整。</h3><h3>他的一花一鳥不是盤算多少、大小,而是著眼於布置上的地位與氣勢,以及是否</h3><h3>用得適時,用得出奇,用得巧妙。</h3><h3>八大山人能詩,書法精妙,所以他的畫即使畫得不多,有了他的題詩,意境就充足了,</h3><h3>他的畫,使人感到小而不少,藏巧於拙,筆澀生樸,這就是藝術上的巧妙。</h3><h3>總而言之,朱耷的畫有很強烈的目的-表現因國家滅亡而痛苦及不向清朝低頭的情感,給人倔強、堅韌、痛快的印象,畫中展現很頑強的生命力。</h3><h3>值得後人學習的,是他勇於大膽創造,不管是在筆墨技巧、構圖,或甚至在題款上,都能夠突破前人的做法,創立了屬於自己的新畫風。也因而造就脫俗的藝術人生....</h3> <h3>故邑潮陽,千年古縣。城邑之東有山,號東山,山上林木葱籠,蒼松翠柏,怪石嶙峋,狀物象形,蔚為奇觀。綿延幾公里的山崖上,遍佈著自東晉置縣至今的文人騷客吟詠題詩石刻,摩崖石刻之多,乃廣東省少有,現為廣東省文物保護單位。</h3><h3>余曾戲言,謂之千年古縣,潮陽不外三處可謂之古,城中文光塔,城東東岩摩崖石刻,邑西靈山禪寺。餘者皆被時代所淹沒!遺棄了!拆了!毀了!</h3> <h3>東岩印記</h3><h3>雲外孤峰樹里天,松陰萬壑境幽然。數聲梵語驚塵夢,幾點漁船傍佛眠。蘿薜煙晴啼宿鳥,蒼苔路轉聽鳴泉。登臨莫讓東山興,一代風流信夙緣。</h3> <h3>東岩印記</h3> <h3>東岩印記</h3> <h3>東岩印記</h3> <h3>東岩印記</h3> <h3>東岩印記</h3> <h3>港島印記</h3><h3>焦墨都市山水嘗試</h3> <h3>半島一隅</h3><h3>焦墨都市山水嘗試</h3> <h3>本次作品全部為斗方小品</h3><h3>規格:50X50cm</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