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作为一名康复师,我在今年1月份扭伤了右脚踝,当时的诊断结果为:跟腓韧带断裂,距腓前后韧带三分之二撕裂,踝关节3度扭伤。扭伤后我出现了一些并发症,在经过了将近8个月的自我康复后,现在基本恢复正常。接下来,我向大家回顾一下我的康复过程,以及我又是如何给自己康复的。</h3> <h3>1、在扭伤后,我经历了持续4个多月的疼痛,疼痛也影响了当时自己的步态,运动受限,而且由于姿势代偿,导致膝髋关节及脊柱部位的疼痛不适,因此也导致了严重睡眠障碍,导致出现身心焦虑。</h3> <h3>2、持续肿胀:可能是由于拉伤的韧带扭曲成团、移位、或未愈合所导致;也可能是关节腔渗血损伤导致的滑膜炎症反应。<br></h3><h3>3、关节僵硬:影响下蹲和下楼梯,长期也将导致创伤性关节炎。</h3> <h3>4、不稳定:可能是韧带愈合在一个牵伸延长的状态而非解剖愈合,导致踝不稳定,也一直伴有有轻度肿胀,这就是我到现在也还不能做剧烈运动的原因。</h3><h3>5、感觉异常和不适:常由于表浅皮神经损伤所引起;当时我记得我的足踝部的烧灼感、一过性的跳痛、麻木或无力感;这其实是伴有本体感觉功能的异常导致行走时步态不协调或平衡感稳定感下降</h3> <h3>三月中旬带着硬质护踝行走步态</h3> <h3>对于以上这些并发症,我对局部的软组织放松及牵拉,通过对角度 肌力 平衡 本体感觉的训练这样一个全面的康复锻炼,适度的运动量控制。</h3><h3>3-4月份的时候,有几名踝关节专家判断我的韧带需要手术治疗,才可以完全恢复。与此同时,也有个别专家鼓励我先行保守治疗,我自己制定的计划是经过2-3个月保守治疗,如果康复效果不理想的话,再考虑手术。</h3><h3>我不想轻易动手术,不是我畏惧手术,也不是承受不起这个不大的手术,但是术后康复的过程太漫长。这脚之难养我已经深有体会,再动一刀,一切从头养起我承担不起这时间的损失,也不想承受手术可能带来的任何其他的意外损伤。面对着“上有老,下有小”的现状,健康早已经不是一个人的事。在锻炼期间,我寻求不同的方法锻炼我的脚力也让其他的韧带或者相关肌肉的力量,来代偿韧带的缺失。也相信我们自己的身体有一定的自愈能力,只要我们把握好多种综合因素,适度保养、正确锻炼及按时求医。<br></h3> <h3>我最深的体会是,任何人都不是上帝,你不能指望医生背着你过河,你的很多细节并不是医生都掌握的,医生给你一个大的方向,但你自己必须掌握“适度”。</h3><h3>最初的不处理不治疗:错!</h3><h3>不同的治疗时间肯定手段不一样,保养得不得当,过于运动:错!</h3><h3>太过于谨慎,一直不敢运动:也是错!</h3><h3>我已经伤后9个月了,我的疗养和锻炼方法是,让脚尽量处于松弛状态走一段路或站立一段时间必须坐坐或躺一会,但也不能久坐不动,随时在根据自己的时间和临场姿势在调整自己的动作:让脚处于休养或脚力的锻炼之中,并且利用所从事的不同活动动作本身在暗中锻炼。另外,还需要耐心,一定要经过科学的康复训练<br></h3><h3>我经历了康复过程中的痛苦,所以也更能理解现在我每一位患者的痛苦。下面这篇日志是我在康复后所写,愿与广大患者及朋友们分享,并希望广大患者早日康复</h3> <h3>我的工作中,患者大多是一些伤残人士。<br></h3><h3>当腿部受伤的患者和上肢受伤的人聊天,他们都会由衷的发出羡慕的赞叹:“你只是肩膀受伤了,多幸福!”</h3><h3>这本来是个不正常的赞叹。谁会羡慕一个“残疾人”?</h3><h3>但放在我们这类受伤的人心里,的确是由衷的。因为我也时常想:你肩膀或者手受伤了真幸福可以到处走走。</h3><h3>腿受伤的人会想,你可以出去走走,可以想去哪就去哪,你多幸福。可事实上,胳臂受伤后,也不会出去瞎逛,照样还是闷在家里养伤。</h3><h3>而胳臂受伤的人在想,你可以正常的洗漱,工作,吃饭,你还可以自己穿衣服。可事实上,腿受伤的人照样也需要家人的帮助,有时连最基本的生活所需都不能完成,比如喝水-去厕所。</h3><h3>于是不难发现,其实这时最幸福的事情,莫过于将上肢伤者和下肢伤者的期望相加。那就是:每天可以出去走走,想去哪儿就去哪儿,每天可以正常的洗漱,工作,吃饭。</h3><h3>作为一个受过伤的人来说。这种只能算是最基本的活动,的确是一件幸福的事儿。</h3><h3>记得中学时候就读过史铁生的《我与地坛》, 那时只觉得这是个乏味的文章。当踝受伤之后偶然的一次又重新看了《我与地坛》,才了解书中的一点点哲理。是作者十五年来摇着轮椅在地坛思索的结晶。是一个绝望的人寻求希望的过程。</h3><h3>这时候我才理解书中深刻的内涵——满足。</h3><h3>“生病也是生活体验之一种,甚或算得一项别开生面的游历。生病的经验是一步步懂得满足。发烧了,才知道不发烧的日子多么清爽。咳嗽了,才体会不咳嗽的嗓子多么安祥。坐上轮椅时,总老想,不能直立行走岂非把人的特点丢了?便觉天昏地暗。等到又生出压疮,一连数日只能歪七扭八地躺着,才看见端坐的日子其实多么晴朗。等到插鼻饲失去吞咽功能后才知道能经口进食多么幸福。失去语言功能才知道能表达出自己的意愿是多么畅快。终于醒悟:其实每时每刻我们都是幸运的,因为任何灾难的前面都可能再加一个“更”字</h3> <h3>作为自己的患者,我也有足够的医从性。在自我康复过程中,医患间的良好配合,让我最终恢复到应有的功能水平。同时我也会对我的患者更加耐心,理解他们内心的痛苦与不安,宽慰他们,我会在治疗过程中加上一些心理干预。告诉患者要有信心,只要经过科学精准的康复锻炼,再加上我们的身体组织有一定自愈能力,肯定一天会比一天好,也就能够早日回归家庭和社会。<br></h3> <h3><font color="#010101">希望那些像我一样,经历过伤病的人们,都能够坚持康复,合理康复,早日提高自身功能水平。</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