儒雅学者范 谦谦君子风(ZTP简版)

赵太平

<p class="ql-block"><b><i>远去了,一个时代的背影!</i></b></p><p class="ql-block"><b><i>今天早上接到师母的电话,告知周金城老师昨天晚上十时走了……</i></b></p><p class="ql-block"><b><i>周老师一个多月前因为天气骤变,感染肺部,继而引发其它器官衰竭,在重症监护室救治38天,回天无力,走了……</i></b></p><p class="ql-block"><b><i>重发四年前的旧文,悼念恩师!</i></b></p><p class="ql-block"><b><i>周老师,祝福您天堂安好!</i></b></p><p class="ql-block" style="text-align: right;"><b><i>2023年12月23日 广州</i></b></p><p class="ql-block"><br></p> 恭贺周金城教授八十华诞 古人云:人生七十古来稀。现在生活好了,科技发达了,人生百岁也平常。<br>你看周金城老师,80岁了,精神䦆烁,健步如飞,活过百年不是梦。 <h3>周金城老师,南京大学地球科学与工程学院教授。他带过的研究生不多,算上我才四个。</h3><h3><br>去年,我和王孝磊(周老师指导的最后一个研究生)商量,要给周老师庆祝生日。孝磊说:周老师,慎独治学一生严谨,正直求真两袖清风;而我对周老师的认知是:温文儒雅学者范,谦谦君子民国风。</h3><h3><br>周老师在我读大学的时候,就非常有名。他做过我们“晶体光学”、“火成岩岩石学”课程的助教,带我们的实验课,岩矿鉴定功夫,相当的好!记得毕业实习时,带我们的陈武老师说起他来,兴奋异常、啧啧称赞,说他:文革前就读研究生了;因为文革中断了学业,被分配去溧阳的省地质二队搞岩矿鉴定,一呆就是十年,期间翻译出版了一本书《变质构造岩的构造分析》;他是文革后的第一批研究生,徐克勤院士评价其硕士论文达到了博士水平,其中的一个重要创新是发现了超浅成次火山岩特有的“珠边结构”并解译了其成因。</h3> <h3><i><font color="#167efb">周金城老师和师母张莹女士</font></i></h3> 周老师,名份上还不是我的正式导师。1987年,我考入南京大学读硕士,先是在彭亚鸣老师名下,拟让我研究福建魁岐的A型花岗岩。后来彭老师去宜兴任科技副市长,我在研究生一年级结束后被转到当时的系主任陈克荣老师名下。陈老师负责一个项目——溧水盆地中生代火山岩与成矿。这个项目由周金城老师带着我做火山岩,而成矿则由华仁民老师带着另一个研究生刘俊去做。这样,周老师就成了我的副导师,名副其实,从野外到室内,及至毕业论文和相关论文发表的全部过程,他都参与了指导。周老师及其弟子们也都认我是其开门弟子和大师兄,此亦我人生幸事一桩。<br><br>那时候周老师只是讲师,没有招研究生的资格。不过,那时候的副教授、教授相当的少。因为文革,耽误了相当一批人,历史遗留问题太多,僧多粥少,很多有才华的老师没评上副教授、教授就退休了,有的甚至因为没评上职称抑郁而终;再就是,不管时代如何变化,人龙人凤的比例是一定的!1980年左右,大学和研究生的招生数,大概分别是现在的1/10和1%! <h3><i style=""><font color="#167efb">张海进,周老师招收的第一个硕士研究生</font></i></h3> <p class="ql-block">印象中,八十年代的他,身着中山装或夹克衫,虽然老旧但干净利落,每天提着个文件包到教研室,站得笔直,走路快、语速快,找我说事都是约好时间,精确到分。他不苟言笑,谈工作、学习上的事情都是一脸的严肃,谈完事情或说到会心、高兴处,也常神情放松、偶尔大笑。他平时讲话,非常有条理和逻辑,斟词酌句,时不时伸开手指,比划着一些手势,一、二、三、四、五。从没见他高喉咙、大嗓子过,也不记得他批评过我,甚至重话都没说过,但有时能感觉到他的不悦或愠怒。他来我们广州地化所做过一次学术报告,期间他认真的说到,学问大的人才可以脾气大,而他学问不大,所以没啥脾气。这是自嘲,还是对一些现象的不满,我不得而知。</p><p class="ql-block"><br></p><p class="ql-block">给我印象最深,也是最难忘的师恩,是他帮我改论文,逐字逐句地推敲,一个标点一个符号地订正。得益于周老师的语文和逻辑知识,是我后来也成为导师所能教给学生的一项技能。</p><p class="ql-block">记得1990年,5月份我们的项目就要结题。我做的硕士论文是项目的岩石学部分,所以我正月初六就回到学校写项目的结题报告。花了一星期写出来一节,周老师看了还比较满意。但后来的就不行了,周老师问我,要不要由他来写。我心想,你写的话不就等于我的毕业论文都是你写的了吗?我说,你让我再改改,实在不行了,就你来写,不耽误项目的交差。此后我们俩流水作业,我写一节给周老师改一节。约一百个昼夜,我们比截至日期还提前了几天提交了项目报告。论文答辩,很优秀;王德滋先生夸赞我们将溧水中生代火山岩识别出高钾钙碱性和橄榄安粗岩早、晚两个系列是一大创新;相关资料发了好几篇论文,双赢、多赢!</p> <h3><i style=""><font color="#167efb"><p style="">左,陈荣,周老师的第一个博士研究生;</p></font></i></h3><p style=""><i style=""><font color="#167efb">右,王孝磊,周老师的第二个博士研究生</font></i></p> 离开学校后一两年,除了因为我硕士论文的相关资料要发表,有些书信来往,后来就没什么联系了。大家都忙,又没有工作上的交集。屈指可数的几次经停南京或他和师母来看我们,他们都细心地备有礼物,给我和我夫人、孩子。我直觉周老师对我各方面还是比较满意的,但毕竟我们相处只有两年,加上他严肃认真、谨言慎行的举事风格,我对他多少有些距离感和敬畏心理,即便在一起也都彬彬有礼、客客气气,说不上几句知心话,我也从不敢造次。<br><br>回过头来琢磨,在我读研究生期间,周老师的心情并不愉快。想当年,他也年纪一把,从夫妻分居再到一起,职称、住房,儿子们的成长与教育,两口子都得忙工作和事业,等等。成年人的世界,难免压力和辛酸,从前更是!我们当学生的都还年轻,想不到体贴、关怀老师,不过也纳闷过:像他这样从来不发火、温文儒雅、性格内向的人,如何才能化解自己心中的不悦?及至后来,也很困惑:他那么有学术功底和真材实料的老师,文革前后读了两次研究生,也是我国最早几个到国外进修高温高压的学者,怎么到1997年、57岁才提上教授、博导? <h3><i><font color="#167efb">邱检生,周老师的同事、挚友,也是其学生、师弟</font></i></h3> 近些年,我的年岁也大了,理解到荣誉、地位、职称、职务和才华、学识、业绩、人品等不一定相称、般配,难免误差;对世事复杂、人情冷暖等,也有更多的体验。正因此,愈发领悟到周老师的人格魅力,以及他对生活执念的难能可贵,也更能敏感到他人的难处和别人对我的好,看望周老师的愿望也更强烈了,陆续了解到一些过去不了解或忽视了的情况。<br><br>现在的周老师,应该是很幸福的。老两口身体都很好,冬天在海南、夏天在上海,时不时也天南地北的转悠;孩子们个个出息还很孝顺。或许,这些都是上苍对他的福报,也验证:世事无常,但有道可循;性格决定命运,但个人的命运和民族、国家的命运以及社会的大环境紧密相连。有次,周老师给我说,近四十年是中国历史上最好的时期,我们赶上了好时代,科研经费充裕,研究手段先进,勉励我带好研究生、多出点好成果,同时也要保重身体之类。<br> <h3><i><font color="#167efb">招收的研究生不在多少,成才、给力、对社会有用就好!孝磊要努力呀,兴旺师门,重任在肩!</font></i></h3> <h3>我经常想,南大的校训“诚朴雄伟,励学敦行”,并不是我心中南大的完整形象。<span style="color: inherit;">我记忆中的南大老师,有的也是自恃清高、囿于虚表,或太过书生、不够豪强……,但大都讲究学术、敬业精业,谨慎内敛、和善隐忍,有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家国情怀,颇有士人风范和理想主义色彩;他们爱生如子、尊师感恩,有极强的责任感和奉献精神,注重校友情谊、相互提携与帮助……。周金城等教过我们的南大岩矿教研室的许多老师,就是其优秀代表。</span></h3><div><h3><br></h3><h3>不同时代的人,会具有不同时代烙印的优缺点,也肩负着不同的历史使命。今天的我们,如何传承并发扬光大周老师他们那辈人身上的优秀品质,是需要我们和我们的学生辈们认真思考并努力践行的!</h3><br>谨以此文,恭贺周老师八十华诞!<br><p style="text-align: right;"><br></p><p style="text-align: right;">赵太平</p><p style="text-align: right;">2019年中秋节于广州</p></div> <h3><font color="#010101"><h3>健康与寿命,控制因素很多,但人生三观和家庭生活有非常大的影响</h3></font></h3> <h3></h3><h3 style=""><i style=""><font color="#167efb">周金城老师和夫人张莹女士的合影(2018年4月1日)</font></i></h3><h3 style="color: rgb(1, 1, 1);"><br></h3><h3 style="color: rgb(1, 1, 1);">他们是大学同班同学,1964年毕业,相濡以沫一甲子、琴瑟和谐六十载</h3> <p class="ql-block"><i style="color: rgb(22, 126, 251);">2016年11月20日,我去浦东看望周老师。</i></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 class="ql-cursor"></span></span></p><p class="ql-block">师母,出得了厅堂、下得了厨房,里里外外一把手。</p><p class="ql-block">我不清楚周老师平常做不做家务活,感觉他对凡俗礼节、人情世故不太擅长。</p><p class="ql-block">印象中,周老师体质一直不是太好,做过几次手术。可以想象,若没有师母的操持和照顾,不会有今天这么好的景况。</p><p class="ql-block"><span style="color: rgb(1, 1, 1);">照片是师母在餐馆的菜单上点菜。</span></p> <h3>师母出生于书香门第,闲暇会练练字(两幅字画的图片均由师母提供)</h3> <h3>师母的画也是不错的,后来为了集中精力写字,就不画画了。</h3> <h3>家中墙壁上装帧了一些字画,我拍摄了几幅字,分别是她哥哥和父亲的。<br></h3> <h3><font color="#010101">说起书法,师母拿出她爸爸60年前(1959年,时年55岁)写的这幅字给我看。</font></h3> <h3>照片中的表情,即是我记忆中的周老师。</h3><h3>几十年了,几乎没一点点改变。</h3> 我一直以为,人是可以貌相的。<br>从身材、容貌、眼神、体势等等,可以解读出一个人的前世与今生,八九不离十。 <h3><font color="#010101">看照片,你就知道他是怎样的一个人:严谨认真,追求完美,不喜凡尘官事,从不张扬,但有时略显固执、不善变通。我说的对不对?</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按我的人生阅历,这种秉性,难免挫折和委屈,乃至影响到工作的顺利和事业的发展。</font></h3><h3><font color="#010101">世间人与事,经常无所谓是与非;</font>人各有志,活法不一,也难言好与<span style="color: rgb(1, 1, 1);">坏。</span><span style="color: rgb(1, 1, 1);"></span></h3> <h3><font color="#010101"><h3>为了对比,我要来他年轻时候的照片,分别是20岁的我和24岁的他,都是大学毕业那年拍的。</h3><h3>从那时到现在,我们分别走过36年和55年的人生历程,容颜刻录了我们各自的风尘岁月与生命轨迹。</h3></font></h3> <h3></h3><h3 style=""><i style=""><font color="#167efb">本人近照,2019年8月23日于巴西</font></i></h3><h3><i style=""><font color="#167efb">(马军同学说:哈,土匪照太辣眼,对比强烈[阴险的笑])<br></font></i></h3><h3><i style=""><font color="#167efb"><br></font></i></h3><h3 style="color: rgb(1, 1, 1);">相比于周老师,我好激动、爱折腾,也热情、热心,既慈悲为怀、乐于助人,又愤世嫉俗、忧国忧民,生活无规律,抽烟、喝酒、熬夜,样样不少,血压、血脂、血糖,每项都高。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但出来混,债总是要还的,除却浮云终究要归于平淡。<span style="color: inherit;">人到中年的我,需要实实在在、不折不扣地向周老师学习了!</span></h3> <h3><p style=""><i><font color="#167efb">周老师和其大孙子的合影(周老师提供);2014年端午节在浦东海边</font></i></p></h3> <h3><i><font color="#167efb">周老师生日期间的全家福照片(周老师提供)</font></i></h3><h3><i><font color="#167efb"><br></font></i></h3><h3>幸福的家庭都一样,都是平常人,做好平常事;不幸的家庭各不同,哪家没有难念的经?</h3><h3>经营好一个家庭,需要爱的奉献和忍让、包容与坚持,甚至煎熬、直至生命的尽头,都不是金钱、学识和权势等所能代替的。这些,周老师和师母,无疑是我们的楷模与标杆!</h3> <h3><font color="#010101">今年周老师80寿辰,我们四位弟子和亦师亦友的邱检生相约给他庆贺。</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我们精心选择辽宁岫岩玉雕作为生日礼物,山石之间,尽显清秀之气,非常吻合周老师的平生风格</font></h3> <h3><font color="#010101">庆祝活动,轻松、简朴,又不乏仪式感,其乐融融</font></h3> <h3></h3><h3 style="color: rgb(1, 1, 1);">花开富贵,松鹤延年!</h3><h3 style="color: rgb(1, 1, 1);">祝福周老师和师母,阖家欢乐、平安健康、幸福一生!</h3><div style="color: rgb(1, 1, 1);"><br></div><div style="color: rgb(1, 1, 1);"><br></div><h3><font color="#167efb">美篇中的照片,除特别说明,均来自本人。</font></h3><h3><font color="#167efb">背景音乐"When You Say Nothing At All"是由大学同班同学虾米推荐。</font></h3><h3><font color="#167efb">初稿完成后,不少人提出了很好的意见,恕不一一致谢!</font></h3><h3><font color="#167efb">文中不当或错误之处,敬请周老师海涵。</font></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