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小带着孩子到处旅游有必要吗?

如惠文堂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font color="#ed2308">雯津的烦恼</font></strong><br><div style="text-align: left;">雯津的孩子快上小学了,每逢寒暑假都会带着孩子四处旅行,这显然是一笔不小的开销,但雯津的烦恼不止于此,她谈了这样两个问题:&nbsp;</div></h3><div><h3><br></h3><h3>01 每次旅行安排的有意义的博物馆、艺术馆和一些人文古迹,孩子都不太感兴趣。</h3><br><h3>02 旅行回来后,孩子很难静下心,每天都会要求父母到不同的地方去玩。</h3><br><h3>所以,雯津烦恼,带着孩子四处旅行真的有意义吗?周围的家长都这么做,如果我不这样做会不会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h3><h3></h3></div> 我们先一起来看两个很常见的“金句”:<h3>1、不要让你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h3><br><h3>2、人生永远没有太晚的开始</h3><br>是不是单独看每一句,都觉得非常有道理,但是当两句放在一起的时候,就会发现这显然是两个矛盾的句子。<h3><br></h3><h3>&nbsp;这两句话都用了绝对命令,<strong>“不要”“永远”</strong>,这是“鸡汤”的黄金句法结构,不给人留思考的空间,一味刺激人的情绪冲动。&nbsp;</h3><h3><br></h3><h3>而且,这样的话也没有任何指导行动的意义,怎样才能不输在起跑线上?人生要不停地开始什么?&nbsp;</h3> 绝大多数父母在这样的问题上,往往是跟风和攀比,起跑线越画越早,从出生就开始的各种培训,国际学校,世界性旅行,令养一个孩子的成本站在了消费链的顶端。&nbsp;<h3></h3> <p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style="color: rgb(237, 35, 8);">罗素谈孩子的教育</strong></h3><br>事实上,我们需要从人生的全长来分析。<h3><br></h3><h3>起跑线上,我们最需要培养的是什么能力——很显然,人最需要的就是专注力和面对挫折的恢复力。</h3><h3><br></h3><h3>&nbsp;现代的人往往感叹信息如潮的时代,精神在大海上浮游,遇到的全是残渣和泡沫。</h3><h3><br></h3><h3>太多选择,令人失去了专注力,也就失去了对生活本身的思考。&nbsp;</h3> <br>我们回想幼儿的行为,会对着一张纸不停地乐,会专注地玩一个铃铛,乐此不疲。<h3><br></h3><h3>其实,专注力是天生的,但环境在破坏这种先天的能力。&nbsp;</h3><h3><br></h3><h3>客观环境如此,家长的行为更是助力,用各种玩具、游戏、旅游、音乐等不停刺激孩子,让专注力渐渐消失。&nbsp;</h3> 关于孩子的成长和教育,罗素这样说:<div><h3><br></h3><h3>一个小孩就像一株植物一样,让他不受干扰、在同一块土地上生长时,才发育得最好。太多的旅行,太多形形色色的感觉印象,对青少年并没有好处,会使得他们长大以后缺乏忍受寂寞生活的能力,而惟有寂寞才能使人有所创造。”</h3><br><h3>对或多或少有些单调的生活的忍受能力,应该从儿童期就开始培养。现代的父母在这方面是有相当责任的,他们给孩子提供了过多消极的娱乐活动,诸如电影、戏剧、味美的食物等,他们没有认识到,对孩子来说,除了某些很少的例外,过着日复一日相同生活的重要性。孩子们需要的快乐,主要应该由他们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创造,从自己生活的环境中去取得。</h3><br></div> 当然,我们也不能因噎废食,如果不给孩子任何娱乐和旅游的机会,人生是毫无色彩的悲剧。所以,我们更应该探讨的是——<strong><font color="#ed2308">应该如何旅游</font></strong>。<h3></h3> <h3 style="text-align: center;"><strong style=""><font color="#ed2308">应该如何旅游</font></strong><font color="#010101">&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第一,要让孩子参与旅行线路设计&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很多孩子对旅行不感兴趣,似乎就是换个地方玩手机和ipad,主要原因就是孩子被动参加旅行。</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nbsp;家长觉得出来一趟不容易,目的性很强:博物馆、美术馆、音乐厅、老建筑、大学......一个都不能漏。</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殊不知孩子更关注的是好不好玩,有没有趣。&nbsp;</font></h3> <br>解决这个问题其实很容易,在旅行前一定要做功课,要和孩子从知识上分享所去地点的历史以及特点。&nbsp;<h3><br></h3><h3>上半年我在北京故宫游玩时,就听见一对情侣大学生私下议论,这有什么好看的啊。</h3><h3><br></h3><h3>&nbsp;不错,初进故宫,觉得宏伟,但是如果完全没有古建筑的知识和历史知识,故宫的房子看起来也就差不多,那种宏伟刺激出来的兴奋感马上就消失。&nbsp;</h3> <br>但是,能知道一些知识就不同。例如不同的屋顶,皇帝和妃子房间的不同布局,再加上一些历史故事,这会是一次很有意思的游览。&nbsp;<h3><br></h3><h3>就像《蒙娜丽莎的微笑》是很小的一幅画,在不了解任何背景和绘画知识的情况下,怎么可能让一个孩子去对这样的画感兴趣?</h3> <h3><font color="#010101">&nbsp;&nbsp; 第二、要让孩子在旅途中负起一定责任&nbsp;&nbsp;</font></h3><h3><font color="#010101"><br></font></h3><h3><font color="#010101">让孩子适当负责自己的行李,查找酒店、询问交通路线,孩子有了积极的参与感,这就会是一次愉快而轻松的旅行。&nbsp;</font></h3> <br>&nbsp; 第三、在一个地方停留六天,而不是“六天八国”&nbsp;&nbsp;<div><h3><br></h3><h3>旅游的本质是体验,而不是走马观花。在一个历史悠久的城市,慢慢用心感受,有所领悟,旅行才有意义。&nbsp;</h3></div> <br>第四、在旅行中不断发现城市的特点,而不是找缺点&nbsp;&nbsp;<h3><br></h3><h3>有的家长在国外旅行中,民族自尊心爆棚,以贬损他国为荣耀。</h3><h3><br></h3><h3>巴黎的城市真矮,和上海差远了;</h3><h3>纽约真破旧,还不如广州;</h3><h3>用手吃饭,太不卫生了;</h3><h3>等等......&nbsp;</h3><h3><br></h3><h3>每个国家的文化传统、宗教背景不同,旅行的目的是为了开拓视野,建立多元化的文化思维,这样才会产生真正的民族自信。</h3><h3><br></h3><h3>“一双挑刺的眼睛”显然是对旅行意义的破坏。&nbsp;</h3> 最后,总结一下上面的观点&nbsp;&nbsp;<div><h3><br></h3><h3>——孩子需要专注的成长和适度有意义的旅游,千万不要把旅游变成跟风、打卡和晒朋友圈,那就本末倒置,有害无益了。</h3><div><h3><strong><br></strong></h3><h3><i><strong>作者</strong>&nbsp;心悦&nbsp;|&nbsp;<strong>编辑</strong>&nbsp;星月</i></h3><h3><br></h3><h3><i><font color="#808080">文章插图来自日本风景画家、散文家东山魁夷</font></i></h3><h3></h3><h3></h3></div></div>