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南水乡同里

如水

<p>  同里古镇位于太湖之畔,自宋代建镇距今已有一千多年历史。镇区内始建于明清两代的花园、寺观、宅第和名人故居有数百处,“川”字形的15条小河分隔成七个小岛,而49座古桥又将其连成一体,历来以“小桥、流水、人家”著称。</p><p> 历史上,同里称为“富土”。但“富土”之名,过于招摇,故把“富”字不出头,去掉一点,再将该字一分为二,上半截为“同”,下半截“田”与“土”相加,变为“里”,同里之名,由此而来。</p> 退思园 <p>  退思园始建于清光绪十一年至十三年(1885—1887年),该园是清朝官员任兰生被罢官返回故里后建造,园名引自《左传》中的“林父之事君也,进思尽忠,退思补过”之意。</p> <p>  菰雨生凉轩,小轩三间,贴水而筑。“菰雨生凉”之名取自姜夔的词《念奴娇》中的“翠叶吹凉,玉容销酒,更洒菰蒲雨。嫣然摇动,冷香飞”之句。</p> 珍珠塔 <p>  珍珠塔景园是明代嘉靖年间,南京河南道监察御史陈王道的府第。陈府园的珍珠塔故事在江南广为流传,可谓家喻户晓。塔园由仪门,轿厅,宏略堂,堂楼(绣楼),书楼,花厅(玉兰堂),菇古斋,备弄,厨房,船坞等,及后花园,祠堂组成。</p> <p>  相国之孙方卿,因家道中落,去襄阳向姑母借贷,反受奚落。表姐陈翠娥赠传世之宝珍珠塔,助他读书。后方卿果中状元,告假完婚,先扮道士,唱道情羞讽其姑,再与翠娥结亲。</p> 松石悟园 <p>  松石悟园,简称“悟园”,即“同里镇松屏石展馆”所在地, 园名出于收藏者的诗:石皮弄中石破石皮呈天书,吾心静处吾悟吾心得菩提。以破译天书,感悟人生为展馆之旨要,故谓“悟园”。</p> <p>  “三桥”是指镇中心的太平桥、吉利桥、长庆桥。三桥呈“品”字形,跨于三河交汇处。太平桥小巧玲珑,吉利桥弯月如眉,长庆桥如虹卧波。“三桥”承载着同里人几多期盼:“小巴戏(小孩子),走三桥,读书聪明,成绩年年好;小姑娘,走三桥,天生丽质,越长越苗条;小伙子,走三桥,平步青云,前程无限好;老年人,走三桥,鹤发童颜,寿比南山高;新郎新娘走三桥,心心相印,白首同偕老。”</p> <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嘉荫堂始建于民国十一年,距今近100年历史,其主人是柳炳南,原先柳炳南在芦墟开油坊,发迹后来到了同里,并在此购地建宅,为纪念祖上曾被毁的“绿荫堂”而取名嘉荫堂。</span></p><p><span style="color: rgb(34, 34, 34);"> 嘉荫堂的主体建筑是一座两层高的木楼,第一层内堂中悬挂有“衍庆楼”的匾额,两侧并附一副对联:“春来堂上琴书润,花满阶前几席香”。</span></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