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屹:专注环保的青商领袖

林中鹿

<h3>(刘屹供图)</h3> <h3>人物档案:刘屹,男,1978年6月出生,1998年在浙江大学获学士学位;1999年赴美留学,2003年和2005年在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国家特聘专家;现任安徽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合肥工业大学特聘教授、博士生导师、汽车环保技术研究所所长、艾可蓝节能减排研究中心副主任、博士后工作站副主任;十三届全国政协委员、人口资源环境委员会委员、全国工商联执委、全国青联委员、安徽省工商联副主席;荣获中国青年创业奖、中国青年五四奖章,中国侨界贡献奖、安徽省科学技术一等奖等奖项。被评为中国长三角青商论坛年度青商领袖、安徽省十大经济人物、安徽省劳动模范,全国节俭养德全民节约行动先进个人,第五届全国非公有制经济人士优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等称号。</h3><h3><br></h3> <h3>2019年9月5日,刘屹在办公室。</h3> <h3>上世纪七十年代末,刘屹出生在皖南青阳。那时的中国是一个激情澎湃的时代。“发展才是硬道理”“团结起来、振兴中华”等响亮口号,催动民族奋起直追的脚步……90年代初,少年刘屹对汽车特别感兴趣。为圆自己的“汽车梦”,16岁刘屹考进了浙江大学能源系攻读汽车工程专业。毕业时,汽车行业不太景气,很多同学转行从事比较红火的互联网,但刘屹的“汽车梦”依然那么清晰。</h3> <h3>2005年,刘屹在德国出差时留影。(刘屹供图)</h3> <h3>1999年刘屹赴美留学,在发动机专业世界排名第一的威斯康星大学麦迪逊分校专攻发动机节能减排。2003年和2005年分获硕士和博士学位。博士毕业时,通用、卡特彼勒等数家美国的世界500强企业向刘屹发出了邀请,但最终他却选择了名气相对较小的托马斯电磁有限公司,因为这家企业的业务与他拟回国创业的项目对口。刘屹说:“从出国的第一天起,我就决定学成回国,报效国家。”</h3><h3>&nbsp; 在托马斯电磁有限公司,刘屹先后担任公司项目经理、研发主管、北美市场(道路车辆)总监,主持和参与了多项美国能源部重点扶持项目,几年时间便成为公司的中坚力量。就在事业蒸蒸日上的时候,他却提出了辞职。公司老板不解地问他:“你在这里干得很好,为什么要辞职?如果你想要回中国去工作,我们完全可以派你到中国担任总代理。”刘屹的回答令老板有点意外:“我的理想一直都是实业报国——这是我当初来美国也是现在回中国的出发点,我的理想只有在祖国才能实现。”</h3> <h3>刘屹在美国。(刘屹供图)</h3> <h3>巧的是,就在这时,他收到了美国绿卡。要知道,2005年以后,美国绿卡的申请变得越来越难,作为第一类优先杰出人才,刘屹仅三个月就获得了批准。面对许多人梦寐以求的绿卡,刘屹义无反顾地选择了放弃。他说:“虽然绿卡难得,但既然想清楚了自己想要的是什么,困难的决定也就不再困难了。”</h3><h3>&nbsp; 真正让他为难的是,当时公司已经决定派他回上海担任亚太地区的总代理。在家人看来,这样,既可以轻松拿高薪,又可以保持美国绿卡,而且,在自己创业之前先有一段国内的工作经历对自己今后的创业会有所帮助,至少风险小一点。</h3><h3>&nbsp; “在这个问题上,家人与我分歧很大,我也挣扎了很久。可是,时间就是一切,中国的机动车环保产业不能再等了。通过反复沟通和耐心交流,我争取到了家人最大的支持和理解,否则我也无法走到今天。” 刘屹如是说。</h3> <h3>刘屹在美国。(刘屹供图)</h3> <h3>请大家记住两个数据:</h3><h3>1978年,中国一年的汽车产销量是10万辆。</h3><h3>2017年,中国的汽车产销量达到2940万辆。</h3><h3>中国已是世界第一大汽车产销国,汽车已成为很多中产家庭的标配。</h3><h3>如此直观的数据不仅显示的是我国汽车行业的快速发展,也让人产生汽车尾气对空气、环境影响的担忧!</h3><h3>由于经常穿梭于中美之间,对国内汽车尾气处理市场十分了解。作为世界汽车产销大国,当时国内汽车环保产业刚刚起步。一些外国公司垄断核心技术,不仅获得着超额利润,而且牢牢把控汽车环保产业的话语权。</h3><h3>2008年,怀着笃行环保、实业报国的梦想,刘屹卖掉了房子车子,带着夫人和两个孩子,也带着博士小伙伴们,回到家乡安徽,在池州市创办了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致力于机动车环保产业。</h3> <h3>2019年9月5日,刘屹在车间检查。</h3> <h3>刘屹说,“事非亲历不知难。”</h3><h3>创业之初,工厂所在的园区没有道路、没有公交、没有路灯、没有围墙,上班就像下田,白天一脚泥,夜里蚊虫叮。刘屹和十几个伙伴挤在一间办公室,白天他是总经理,晚上要当工程师。他每天工作不少于18小时,不停的奔波在客户和公司之间,研发、生产、营销都要管。起初,买不起昂贵的检测设备,只能借用别人的实验室,等别人下班了再开始试验测试。</h3> <h3>2019年9月5日,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女工正在车间工作。</h3> <h3>创业第二年,终于有一个规模较小的汽车厂愿意试用艾可蓝的产品。可检测结果远远没有达到技术标准。这给了刘屹“当头一棒”。他冥思苦想,反复排查,发现一个关键件的供应商给了艾可蓝不合格的“边角料”。还有一个国外的大供应商,一直拒绝跟艾可蓝签订质量保证协议,万一他们的产品质量有问题,也只能由艾可蓝自认倒霉。这样的遭遇没有打垮让刘屹,反而愈发坚定了他自主创新创业的信心。</h3> <h3>2019年9月5日,刘屹召集小型会议。</h3> <h3>产品研发出来了,但叫好不叫座,整整五年公司入不敷出。公司最困难的时候,6个月发不出工资,但他继续多方筹资买设备、搞研发,为未来十年的标准做研发准备。为了节约开支,他与创业伙伴相约集体降薪,缓领了4个月工资。几位高管抵押了自己的房产,向银行借了300万,保证了一线员工和研发人员正常发放工资。每次出差,刘屹和伙伴们只坐二等座和经济舱,有时与司机同住一屋,至今他们还保持着这种习惯。</h3> <h3>刘屹在察看研发出的新产品。(刘屹供图)</h3> <h3>让刘屹感到欣慰的是,当地政府在资金、厂房、人才等方面给他很大的支持,帮助他渡过了一个又一个难关。</h3> <h3>2019年9月5日,刘屹与一位公司负责人商量工作。</h3> <h3>如今,创业已经进入第10年。</h3><h3>10年时间,艾可蓝在国内汽车尾气净化行业树立了自己的品牌。从国四到国五、再到攻克国六这一世界最严格排放标准的后处理技术,水平已经与国际先进水平同步,部分领域甚至领先。</h3> <h3>艾可蓝环保股份有限公司办公室一角。</h3> <h3><br></h3><h3>十年间,刘屹团队承接了十余项国家重大项目,完成专利300余项,在发动机环保产业这一核心竞争领域打破了国外巨头的垄断。艾可蓝公司也由小到大,连续4年实现300%以上的增长,2018年公司产值超过8亿元,上缴税收超过3000万元。企业先后完成了汽油、柴油和天然气发动机的尾气净化产品全系开发,将与欧美日近20年的差距,从技术上缩小到3年,从产业上缩小到5-6年。比如,艾可蓝开发的DPF(颗粒物捕集器)技术,采用捕集过滤结合主动再生技术,可降低汽车尾气95%以上的PM2.5排放。质量与国外同等,价格却便宜很多。消息传到国外,国外供应商立即主动把同类产品价格从1000多元降到700多元。<br></h3> <h3>2019年9月5日,刘屹在车间检查。</h3> <h3>目前,艾可蓝的研发已拓展到工程机械、农业机械、船舶、工业废气治理等领域。企业入选了安徽省首批21家战略性新兴企业,正在快速成长为国内汽车环保产业的领军企业。</h3> <h3>2010年,刘屹在北戴河疗养。(刘屹供图)</h3> <h3>刘屹的成绩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关注。他先后4次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0年作为特聘专家代表刘屹赴北戴河休假,受到习近平总书记的亲切接见;2013年5月4日,作为第七届“中国青年创业奖”榜首获得者,受邀参加习近平总书记主持的全国优秀青年座谈会;2016年4月习近平总书记到安徽视察,在中国科技大学召开知识分子、劳动模范、青年代表座谈会,代表青年企业家发言;2018年11月1日,参加了习近平总书记在北京召开的全国民营企业家座谈会,并作为十名发言代表之一发言。<br></h3> <h3>2018年11月1日,刘屹在习近平总书记主持召开的全国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发言。(刘屹供图)</h3> <h3>他自豪的向习总书记汇报:“在发动机大气污染治理方面,我们完全可以与国际最先进的水平掰手腕!”</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