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走长征路之将台堡篇

贝博纳

<h3>  从兴隆镇单家集出来,我们沿省道二零二北行十五公里,便到达庄严肃穆的将台堡红军会师纪念园。 </h3><h3> 将台堡位于宁夏西吉县南部葫芦河与马莲川河交汇处,距县城三十公里,两河交汇形成三角埠坪,地势平坦宽阔。原高凸之地,民间传说为古代军事要塞的点将台。民国初年在此筑城堡,由此得名将台堡。现残存的土堡,东西长七十米,南北宽六十八米,堡墙高十米,堡门建在正南面,其上镶嵌着薄一波题写的“将台堡”三个大字。</h3> <h3>  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到宁夏考察。从北京直飞固原,然后驱车七十多公里到达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并参观三军会师纪念馆。在这里,习近平强调,我们党领导的红军长征,谱写了豪情万丈的英雄史诗。伟大的长征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我们要不断结合新的实际传承好、弘扬好。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新长征要持续接力、长期进行,我们每代人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h3> <h3>⏸2016年7月18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将台堡向红军长征会师纪念碑敬献花篮。</h3> <h3>  说到长征会师,许多人会想到红一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的会宁会师,提到将台堡会师的不多。就连一些媒体也常常搞错,把将台堡划归到甘肃省或别的县。直到1996年纪念长征胜利六十周年时,中央将纪念大会的日期改在了10月22日,因为这一天是将台堡会师纪念日,将台堡会师才有了应有的地位。其实,将台堡会师,当地许多群众都熟知,许多珍贵资料都可查,党史、军史也都有清晰记载,有的甚至明确指出是将台堡胜利会师结束了伟大的长征,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么重要的事件似乎被许多人“疏忽”了。 </h3><h3> 当然,造成这种状况也有许多客观原因。当年红军长征到达将台堡时,将台堡还隶属于甘肃省隆德县,还没有西吉县这个县名。1942年,西吉县成立,将台堡划入西吉县,仍属于甘肃省;1958年,宁夏回族自治区成立,包括西吉县、海原县在内的固原地区都划给了宁夏,将台堡也成为宁夏西吉县的一个乡。这种区划调整,让外界一时混淆了将台堡的具体所属地域。2017年2月,将台堡撤乡建镇,成为将台堡镇。</h3> <h3>⏸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h3> <h3>  将台堡会师是1936年红军西征期间,根据中共中央、中革军委关于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战略决策和统一部署,进入宁夏的红二方面军与在西征战场前来迎接的红一方面军(西方野战军)在今宁夏西吉县将台堡(时属甘肃省隆德县)的会师,是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的组成部分之一。</h3> <h3>  红二方面军的前身是原在湘鄂川黔革命根据地的红二、六军团。为了粉碎国民党的重兵“围剿”,1935年11月19日,全军一万七千余人,主动撤出根据地,从湖南桑植县刘家坪出发,踏上了战略转移的征途。1936年7月1日同红四方面军主力在川康边的甘孜会师。5日,中革军委电令由红二、六军团和红三十二军(原中央红军第九军团)合编为红二方面军,贺龙任总指挥,任弼时任政委,萧克任副总指挥,关向应任副政委。 </h3><h3> 在朱德、刘伯承、任弼时、贺龙等力争下,红二、四方面军决定共同北上,同党中央和红一方面军会合。中共中央于7月27日正式批准成立西北局,由张国焘任书记,任弼时任副书记,统一领导红二、四方面军的北上行动。</h3> <h3>⏸红军会师广场</h3> <h3>  每一次会师都伴随着作战的胜利,没有沿途作战的胜利,就不可能有会师的出现。所以会师本身就象征着胜利。就在红四方面军的先头部队和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会合的时候,红二方面军还在长征途中,而他们所遭遇的敌情是难以想象的。 </h3><h3> 走在整个红军队伍最后的是红二方面军的十六师。他们为了保卫红军后卫的安全,在武器和兵力特别悬殊的情况下,和追击而来的胡宗南部展开了殊死战斗。当时师长张辉牺牲了,参谋长和政治部主任相继负了重伤,师部指挥员只剩下政委晏福生一人了。正当晏福生指挥部队撤出战斗时,遭到国民党军飞机的狂轰滥炸。一颗炸弹正好在晏福生身边炸开,他躲闪不及,右胳膊被炸掉了。他赶紧把电报密码本、手枪交给通讯员,准备牺牲。可战士们都不肯走啊。晏福生急了:“把枪给我,谁不走我就枪毙谁!不要管我,你们快走!”晏福生挣脱搀扶他的战士,纵身跳下山坡。这时,敌人蜂拥而至,战士们只得撤离。</h3> <h3>  红六军团主力过了渭河,军团政委王震接到晏福生生死不明的报告。他立即派人回头去找。阵地上横尸遍野,可是寻遍了阵地,就是没有发现晏福生。于是,王震在干部大会上沉痛地提议:“请大家起立,向晏福生同志默哀三分钟。”这已经是第二次为晏福生同志默哀了。 </h3><h3> 第一次是在1935年4月陈家寨战斗中,他和警卫员不见了,大家以为他们牺牲了,召开了追悼会。谁料,正在大家默哀的时候,他却和警卫员背着缴获的武器回来了。但是,这一次晏福生是倒在血泊中,大家默哀完毕,然后继续北上。 </h3><h3> 整整一个月之后,已经驻扎在黄河岸边的红三十一军军长萧克,突然接到报告,说有一个流浪汉,流浪汉说他是十六师的政委晏福生。萧克又惊又喜。晏福生已经没有了人样,伤口已经化脓,浑身全是黄土,但萧克还是一眼认出晏福生。两人见面,百感交集,萧克一把拉住晏福生的手:“你可受苦了!”英勇顽强的晏福生九死一生,成为战争的幸存者,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h3> <h3>  1936年10月22日,红二方面军总指挥部在贺龙、任弼时、关向应、刘伯承的率领下,到达将台堡。与已组建为西方野战军的红一方面军一军团代理军团长左权、政委聂荣臻和政治部副主任邓小平会师。参加会师的部队有一万一千五百多人。当晚两军在堡子的东侧空地举行了盛大的联欢大会。现在这块空地已修建成五千平方米的红军会师广场。 </h3><h3> 为迎接红二方面军前来会师,红一方面军做了各方面的准备工作。送给红二方面军数万斤粮食,三万块大洋,两千多头羊、猪、牛,一千套棉衣,五百匹布,数万张羊皮,两万斤羊毛和三架缝纫机。贺龙感谢说,多年来盼望见到中央红军,今天终于实现了。一方面军生活也很艰苦,还给我们送来这么多好东西,太感谢你们了!会师当晚,红一军团领导人就向党中央报告了会师情况。24日,邓小平向红二方面军营以上干部传达了瓦窑堡会议精神,并作了加强统一战线及回民工作问题的报告。</h3> <h3>⏸国画《将台堡会师》</h3> <h3>  红军三大主力会师,标志着中国工农红军胜利完成了1934年秋开始的战略大转移的历史任务,宣告了国民党反动派围追堵截、聚歼红军阴谋的彻底破产,给全国人民展示了一个光辉灿烂的前景,带来了新的希望,极大地推动了正在蓬勃发展的抗日救亡运动,促进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形成,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h3> <h3>⏸将台堡</h3> <h3>  我们沿堡子外面走了一圈,不知是什么原因,堡子的大门紧锁,未能进去参观。1996年初,经中央同意,在堡子外的台地上修建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并于同年10月22日落成。纪念碑高十九点三六米,代表1936年。台基分三个方向通向碑座,意为三大主力红军在此会合。台基的台阶为六十级,表示纪念碑建于三大主力会师六十周年。碑的顶部雕有三尊红军头像,象征红军三大主力会师。碑体正面镌刻着江泽民题写的“中国工农红军长征将台堡会师纪念碑”碑名。 </h3><h3> 2006年,将台堡被确定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红色旅游景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