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绪遄飞明孝陵

半杯水

<h3>  九月九日,时近中秋,天高云淡,北雁南飞。为不负秋色,信步东郊,再游明孝陵。</h3><h3> 明孝陵,是明太祖朱元璋与其皇后马氏的合葬陵墓,位于南京市紫金山南麓钟山风景名胜区内,与中山陵、梅花山毗连。据载,建造明孝陵,先后调用军工10万,历时长达25年,可窥见工程之浩大。它被专家学者们称为中国传统艺术文化与环境美学相融合的优秀典范。现在的明孝陵,是全国首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首批重点风景名胜区,全国首批五A级旅游景区。明孝陵及徐达等功臣墓还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h3><h3><br></h3><h3><br></h3> <h3>  在波光潋滟的紫霞湖畔,在四方城巨大的功德碑下,在石象路两侧默默排列的石兽旁,在幽深的穹门甬道中,在绵延山腰的神道边,在大明开国功臣徐达墓前……思接千载,感慨连连,从秦始皇赢政到宋太祖赵匡胤到明太祖朱元璋明成祖朱棣…历史,何其相似乃尔!</h3> <h3>  朱元璋素以残忍、狠毒著称,史学界称之为“屠夫皇帝”。在他手底下做功臣是十分恐怖的。大批文臣武将在他坐稳江山后相继被诛,八个国公仅三人得以善终,宰相胡惟庸、李善长未能幸免,就连其同乡发小、开国第一功臣徐达之死,也成历史悬案。有野史载述,徐达被赐蒸鹅全宴毒发丧命,徐达患背疽,鹅乃发物,朱皇帝欲诛而赐食。不由联想到文成食马肝典故,权力,欲望,猜疑,专横,杀戮…</h3><h3> 朱元璋的尸骸究竟埋藏何处,至今仍是一个谜。史载十三个城门出棺材,今天仍然是老南京百姓的口头禅。</h3><h3> </h3> <h1>  (一)</h1><h1>钟山南坡筑帝陵,</h1><h1>前湖北岸树碑亭。</h1><h1>开朝自有功勋在,</h1><h1>治国何须效暴秦。</h1><h1>高墙难抵生前孽,</h1><h1>巨石耻镌身后名。</h1><h1>独夫疑塚今安在,</h1><h1>落魄游魂六百年。</h1> <h1>  (二)</h1><h1>八月天高云逍遥,<br></h1><h1>花木扶疏竞妖娆。</h1><h1>虫豕哀歌藏戾气,</h1><h1>沐猴衣冠传嗥啕。</h1><h1>构陷忠良莫须有,</h1><h1>轻侮鼎鼐唱鸿毛。</h1><h1>屈将冤臣惊相问,</h1><h1>侫人又佩红袖标?</h1><h3></h3> <h3>  历史,像风像雨又像雾。就在朱元璋死后没几年,他的第四子燕王朱棣发动“靖难之役”,起兵攻陷南京,推翻了自己的侄子也是由朱元璋钦定的建文帝朱允炆,夺了帝位,改年号“永乐”,登基后也装模作样前来谒陵祭父。不过,朱棣倒是史上颇有建树的一位帝王,开辟了明初“永乐盛世”:他五征漠北,开疆拓土,并迁都北京;他派郑和多次下西洋,注重与外界交往;他命人编修《永乐大典》;他疏浚了大运河……可是,他同样绕不开历史的轮回,与其父朱元璋极类似的是好大喜功,杀戮无数!</h3> <h3>  历史,有时会被涂抹得面目全非。清朝前期,为缓解满汉矛盾冲突,笼络广大汉民族以加强统治,从顺治到康熙、乾隆,都对明孝陵施以保护政策,康熙、乾隆每下江南,多至此隆重祭拜,行三跪九叩大礼,可谓优渥有加。满清王朝的主子真的会对被他们灭了的前朝遗祖如此虔诚敬仰?真实的动机在哪儿,历史诡秘到不可详述。民国元年,孙中山同样携临时政府官员举行声势浩大的谒陵活动。保护,瞻仰,拜祭,一切为我所用罢了。鲁迅说他宁信野史不信官史,固然愤激,可又何尝不是对历史的通透和无奈呢。</h3> <h3>  比较真实的历史,需要经过时间的淘滤和沉淀。刚刚过去的几十年,当然也算历史,可缺少淘洗沉淀,必定泥沙混杂,难辨真伪,更何况也缺少史家秉笔直书的各种环境条件。现当代的人和事,谁知道将来的史书怎么写呢。</h3><h3> 有人说,历史不可深读细究。在明孝陵,我信了这话。偌大的明孝陵,巍峨的地宫底下,谁都说不准究竟有没有朱元璋的尸骨!</h3><h3> </h3><h3><br></h3> <h3>  山色薄暮,残阳如血。走出明孝陵,总算清醒过来了。一介平民,生逢盛世,衣食无忧,何其幸哉!偶偶尚可怡情山水,雅赏诗酒,又何其美哉!管他什么宫廷内斗争权夺利,烦他什么猜忌杀戮血雨腥风。历史嘛,就是故事,看历史犹读小说听故事也,自娱消遣可以,忧伤较真不值。黑格尔有一句经典名言:“人类从历史里面只学到一个教训,那就是没有从历史中学到任何教训。”想到这儿,耳畔似闻慨叹声:</h3><h3> 五千年读史,不外功名利禄;十万里悟道,终归诗酒田园。</h3><h3><br></h3><h3> 2019年09月12日</h3> <h3>多幅图片取自网络,鸣谢原作者。</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