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2018年10月20日在尼泊尔最佳旅游季,只身飞越珠峰,来到与中国一山之隔的尼泊尔联邦民主共和国。尼泊尔落地签很方便 ,对中国人免签证费。<br></h3> <p class="ql-block">机舱外,名不虚传的雪域航线,在变幻莫测的冷、暖光源映照下,令我目不暇接。</p> <h3>机舱内,身着迷彩、脚蹬马靴,换防进藏的兵哥哥和身着袈裟、斜挎布包,外出游学返藏的小沙弥,令我目不转睛~很渴望从完全不同的两个群体身上读出点什么。</h3> <p class="ql-block">珠峰,有幸目睹。因从2018年12月5日起,绒布寺以上珠峰核心区已设为禁区,乘机远眺是唯一方式,但只有同时满足以下条件才能一睹其尊容(专程坐直升飞机绕珠峰飞行除外),1.航线必须是成都(包括拉萨)飞尼泊尔。2.去程座位必须是靠右还要靠窗。3.必须是白天的航班。4.天气条件要通透。所以要想远眺珠峰选好航班、航线、座位是前提。</p> <h3>加德满都特里布万国际机场 。</h3> <p class="ql-block">古尼泊尔境内有多个国家,1769年统一后建立沙阿王朝(并于18世纪向中国清朝进贡),直到2008年才废除延续了240年的君主制(期间经历王室血案、被英国殖民、宗教立国等等)建立共和国。</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地处南亚,喜马拉雅山脉是中尼天然分界线,余与印度接壤,尼泊尔人自诩“他们是夹在老虎和狮子中间的小绵羊~大气都不敢出”。尼泊尔总人口2850万人,国土面积14.7万平方公里,呈长条形,80%的人从事农业,没有工业,是世界最不发达的贫困国家之一,也是世界上少有的幸福指数很高的国家之一,80%多的人信印度教,其余信佛教和伊斯兰教等。</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与北京时间时差2小时15分,流通货币是卢比,在酒店、商场随处都可用人民币兑换,通讯用中国移动的“一带一路”套餐即可不限流量使用,不需要去买当地卡或租移动wife。酒店星级水准不能与国内比(当然加德满都也有超级有范的酒店),大部分酒店都有电器转换插头和电水壶,但为了放心我都用自己带的折叠电水壶和瓶装水。尼泊尔只有雨季和旱季之分,每年10月至来年3月是旱季(冬季),其中10-12月是最佳旅游季。</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的标签有很多,国小人少,贫穷落后,尘土飞扬,一句话~~脏乱差,一点不假,除了其富人区和一些度假地之外,真是这样。可也有不少人趋之若鹜,因他还有“寺庙之城”、“雪域之国”、“众神国度”、“徒步天堂”、“节日之邦”、“精神净土”等美誉。</p> <p class="ql-block">总人口不足3000万,就有100多个民族,全年300多个节日,大多源自各民族对各种神灵的崇拜,国家法定节日就有50多个,几乎每周都在过节,他们的日常生活不是在过节,就是在为过节准备,而每遇节日必轰轰烈烈,政府停摆,服务业关门,我所到之时正值尼泊尔最盛大、时间最长的“德赛节”期间(类似中国的春节),为祭祀杜加尔女神所设,全国放假15天,人们都回家过节,所以日常被堵的水泄不通的加德满都反而畅通无阻。</p> <p class="ql-block">首都加德满都,一座拥有1200多年历史的古城,也是尼国最大的城市,以加德满都为轴心的三个杜巴广场(即王宫广场)是其精髓所在,1980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为亚洲重点保护的18座古城之一。</p><p class="ql-block">尼泊尔史上有两个文化盛世,其中马拉王朝在尼泊尔统治了近600年,此间的文化、建筑、艺术一度达到巅峰,1482年国王死后,其儿子们在加德满都谷地各据一方,分创了三个王国,因都尊崇印度教,相信一切都由神赐予,所以为争夺神的宠爱,大肆兴建神庙,暗自展开建筑竞赛,才留下了辉煌的世界遗产,三个王国的都城现在分别被喻为 “寺庙之城” (加德满都)、 “艺术之城”(巴德岗) 和 “露天博物馆”(帕坦) 。</p><p class="ql-block">这位就是马拉王朝最著名的国王~布彭德拉·马拉,他在位期间对巴德冈杜巴广场进行了大规模的扩建。“金门”和“五十五窗宫”都是由他兴建。</p> <h3>杜巴广场的艺术之美举目皆是,充满所有的犄角旮旯,雕工精美绝伦的黑色窗饰、金色门饰镶嵌在纽瓦丽式的红砖墙上,流溢出浓浓的年代感。</h3> <h3>无时无处不在彰显印度教的生殖崇拜。</h3> <p class="ql-block">以55扇黑漆雕花檀香木窗而著名的55窗宫,是建于1427年的巴德岗皇宫的一部分,堪称尼泊尔中世纪的艺术瑰宝。据传窗格的设计除透风透光之外,最重要的功能是外面几乎望不进去,而皇宫里面的妃嫔却可以凭窗欣赏外面的世界。</p> <h3>代表尼泊尔木雕技艺极致,属国粹级别的孔雀窗,低调的隐匿于小巷子里的布加利寺墙上,虽历经岁月洗礼和两次大地震考验,依然精美如故。</h3> <p class="ql-block">整个下午在帕坦杜巴广场发呆、晒太阳,黄昏时分黑神庙里沁人心脾的旋律不断浸入耳膜,不足米高的小门,人进人出不断,我被优美的旋律所引脱鞋步入,不习惯低头弓腰的我被门楣当头一撞,眼冒金星,沿窄而陡的梯子上到二楼,刚举相机,一尼太婆立马冲我面前,指着相机用尼泊尔语一阵吼,我正不知所措,一尼先生友好的一句“chinese ?” 我答"yes",他便拍着太婆的肩膀指着我说"chinese,chinese",大概意思是“算了算了,她是中国人”,并邀请我跟他绕神庙一圈后,客气的做了个请下楼的手势,下楼后为不失礼节,我又手持卢比再次上去,得到允许后按他们的方式随喜礼佛。后来方知这是供奉吡湿奴的印度教寺庙,非印度教徒是不能进的(难怪进门就被撞闷了),更不能对他们崇拜的神鸟拍照,所幸尼国人对中国人都很友好。</p> <p class="ql-block">吡湿奴的坐骑大鹏金翅鸟,凡供奉吡湿奴的庙前一定会有此人面兽身的神鸟。</p> <h3>无处不在的尼泊尔之佛眼。<br></h3> <p class="ql-block">举目皆是世界级遗产的杜巴广场,没有任何形式的大门和围墙,是一座真正"活着的古城",所有市民(包括牛羊狗鸡)生活其中与之融为一体,没有文物偷盗、没有刻意破坏,“精神净土”之誉当之无愧。</p> <p class="ql-block">尼泊尔人就这样亲切、自然的与他们的国宝厮守,简单的快乐着他们的快乐。</p> <p class="ql-block">在五步一大庙,三步一小庙,“神比人多,庙比屋多”的尼泊尔,人们每天清晨第一件事就是到分布在街头巷尾各式各样的神像前礼佛,形式不拘一格,可简可繁。也许是点燃一盏酥油灯,也许是献上鲜花、祭品,也许就这样绕佛塔、转经桶……但最后必定轻触风铃,让整个仪式结束在清脆而悠扬的风铃声中。</p> <h3>正准备出门礼佛的一家三代人。</h3> <p class="ql-block">侯庙,听着可以融化心灵的乐声,加入当地人转佛塔的行列,感受这种简单的快乐,享受旅行的惬意,满足感油然而生。</p> <h3>清晨的猴庙寒气逼人,礼佛完毕他们会去喝一杯热气腾腾的青柠茶,我好奇的拍摄,他们热情的要请我喝一杯,虽然对眼见的卫生条件心怀戒备,但一是出于礼貌,二是看他们喝的美滋滋的感觉,也想尝试一下(亲睹煮沸的过程,自我安慰~~是高温消毒了吧),婉拒了他们的好意,自掏卢比来了一杯,端着小小的纸杯,试着用舌尖轻舔了一下,立马感知是我无法接受的味道,默默走开处理掉了,并用自己的水反复鼓漱口腔后方觉心安(因卫生条件实在太差了)</h3> <h3>人神对话</h3> <h3>加德满都杜巴广场有不少于五十座以上的寺庙和宫殿,在2015年8.1级的地震中毁损严重,时隔三年多还是一片废墟,这是由中国援建还在修复中的九层庙。</h3> <h3>贾格纳神庙的鸽群是杜巴广场靓丽的一道风景,鸽子是尼国人崇拜的神灵之一,阳光下成群的鸽子与人共舞之时,魔幻与唯美并成。</h3> <p class="ql-block">库玛丽女神庙,居住着尼泊尔活女神,活女神地位崇高,上至国王下至黎民百姓都会顶礼膜拜,家族也会因此而荣耀。</p><p class="ql-block">活女神的挑选不仅从女孩出生时的天象、族裔、年龄(3-7岁)、五官等有严格的要求,且还要经过祭司一系列严苛的考验,一旦选中只能在特殊的节日和时间盛装接受民众的膜拜 ,小女孩不能哭不能笑,不能上学不能走路,不能外出,活女神一旦月经初潮来临,便要退位回归社会,退去光环后的活女神一般无人愿娶,大部分都会孤老终生。</p><p class="ql-block"><br></p> <h3>人头攒动的女神庙,翘首以盼活女神能在最上面窗口一展其华的美少女。</h3> <p class="ql-block">虽无缘亲睹活女神的尊容,但网上这张游客有幸拍到的照片,借此一用(在此谢过)。这就是现今住在女神庙,只有7岁的活女神。</p> <h3>苦行僧,即以“苦行"为修行手段的僧人,蓬头垢面、长发长须、赤身裸体,将生活降到最低最低标准,渴望以此“苦行”走捷径,不经轮回早日修成正果。</h3> <h3>帕斯帕提纳神庙(俗称烧尸庙),位于巴格马蹄河岸边,河岸一边是神庙主殿,另一边是露天烧尸台,六个烧尸台沿河一路排开,上游的两个专供种姓高贵的贵族使用,但无论贵贱都是将裹好的尸体架在柴火上,燃烧后直接推入巴格马蹄河。看似没有任何仪式,但只要能进入巴格马蹄河,顺流而下汇入印度的圣河~~恒河,就是他们一生最最渴盼的圆满结局。他们理解的死亡,仅是轮回中的一环而已,没有嚎啕大哭,也没有泪流满面。看了焚烧全程,出于礼貌,我没拍照,并匆匆离开,因整个空气中弥漫着一股很难闻的浓雾,但他们却可以怡然在此环境中,在这样的河水里沐浴净身,因为这是他们心中的圣河——巴格马蹄河。(此二照片借自网络,特此致谢)。</h3> <h3>漫步在众神的庙宇,穿梭在千年的古建筑群,亲历只在影视作品里见过的画面,仿佛真的回到了中世纪的某一城邦。</h3> <h3>游走在杜巴广场周边的小街小巷,贫穷落后的生活气息扑面而来(蹲着的妇女正在用手指刷牙)</h3> <h3>清晨忙碌的井台</h3> <h3>早餐店老板娘</h3> <p class="ql-block">这家人应该是尼泊尔的中产阶层吧?尼泊尔贫富悬殊很大,在坐其国内航线时明显感觉乘机人的着装品味一点不低,尤其是女人的妆容精致而漂亮。据说尼泊尔的第一大收入来源不是他们的农业,而是国外汇款,因不少人到国外当雇佣兵挣钱,已成为其尼国的“支柱产业”之一。</p> <p class="ql-block">纱丽,尼泊尔女人的传统服饰,虽只是一条长5—6米,宽1.5—2.5米的长条形布料,但价格却可以从几十元到几万元不等,主要取决于材质和做工。一条布料要裹出千娇百媚万种风情,实非易事。</p> <h3>加德满都是个传统与现代混合交织的大杂烩,既是遍布庙宇的宗教圣地,也是贫穷落后的混乱都市。<br></h3> <h3>加德满都的货车、大巴车都五颜六色,色彩斑斓,车辆的喇叭声很人性,全是低频而短促的音乐声;出租车都是小、破、旧的微型铃木车之类,因是右盘子,坐在颠簸不堪的车里,总有要撞车的感觉;通过车牌颜色的不同,对车辆进行分类,红牌是私家车,黑牌是出租车和公共车,绿牌是旅游公司的车(旅游车都很不错),白底红字是公务车,黄牌是大使馆的车,一目了然(比印“公务用车”的感觉好很多);对车辆实行高关税,在我国只卖9万多的长城汽车,在尼价值人民币30多万;尼国多数道路尘土飞扬,坑洼不平,一条于1973年由中国修建,双向四车道被称其为高速的公路,是其全国最好的,没有之一。<br></h3> <h3>没有高楼大厦,房屋都是私有,没有商品房之说</h3> <h3>离开脏乱差的首都去到加德满都谷地边缘的小村庄——纳加阔特,开启游山看山看雪峰模式。有喜马拉雅观景台之称的纳加阔特是一个游客小众地(几乎都是欧洲面孔),在此有最美最广的视角直视世界第一高峰和海拔6000米以上的连绵雪山,尼泊尔“雪域之国”的美誉绝不是虚有其名(全世界14座8000米以上的雪峰就有8座在尼泊尔境内,其它6000、7000米的更不胜枚举)</h3> <h3>再高端的相机都比不过人眼的宽容度,所以只有身临其境才能了知无法言表的身、心感受。<br></h3> <h3>当粉红色的雪山带着可以融化一切的美跃入眼帘时,只想屏息静气,终老在这寂静空旷的大山深处。</h3> <p class="ql-block">入住呈阶梯状分布的酒店房间,每一层次都有不同的视角让你从日出美到日落。</p> <p class="ql-block">如青草般芬芳美妙的晨曦,彻骨的寒冷也无法阻挡我对她的眷恋。</p> <p class="ql-block">山崖边全景室内、室外餐厅、茶吧,露台篝火,配上自樽自酌可以品尝到月亮高悬的西餐、尼餐,远、中、近景交相辉映中将加德满都的尘埃一洗而净。</p> <p class="ql-block">清晨,慵懒惺忪的睡眼毫无抵抗的被美妙的画面撑开,慢条斯理的去到不同高差的观景平台,享受这种与风景单独约会的旅行方式,至于快门则可按可不按了。</p> <p class="ql-block">坐旅游大巴(与本地长途车区别很大),7小时车程到尼泊尔第二大城市,具有“东方瑞士”、“徒步天堂”美誉的博卡拉。博卡拉琳琅满目的商店里销售最多的就是各种登山和徒步用品,这里是名符其实的登山徒步集散地和欧美人休闲度假地。</p> <p class="ql-block">只要天气晴好,在博卡拉任一角度都可与安纳普尔纳群峰眉来眼去。</p><p class="ql-block"><br></p> <h3>四面环山的博卡拉有几条与瑞士徒步路线齐名的环线,ABC、ACT、poonhill环线,最远的耗时大概10天左右,也有走3-4天的,既想体验徒步又不想走太远的我,走了一条约2小时的路线,目的只为近距离感受安纳普尔纳群峰。</h3> <h3>从晨曦到日暮,纯净的喜马拉雅天空之下,流动的云彩与恒古不动的雪峰,其婀娜、娇媚、昂然、挺拔的千姿百态,让它时而如一位娇羞的少女,时而如一位雍容的贵妇,时而又如一位神圣的斗士,令人可望而不可及。<br></h3> <h3>个子不高(只有6997米),地位崇高,峰型极美的鱼尾峰,因其形酷似鱼尾而得名(但我亲临观察的感觉更像鱼嘴,我决定在我的字典里,叫它鱼嘴峰),是尼泊尔著名的神山,政府明令禁止攀登,鱼尾峰和中国境内的卡瓦格博(梅里雪山)、冈仁波齐是3座著名的6000米级处女级禁登神山。</h3> <h3>只有选对季节才能有如此眼福。</h3> <p class="ql-block">两小时的路程既不艰也不险,沿途与雪峰、鲜花、阳光、尼泊尔小鲜肉为伴,简陋而充满童趣的秋千让我流连忘返。</p> <h3>到达宿营地,鞋底与鞋帮闹起了分家,因行李都在山下酒店,要靠此鞋顺利下山的唯一办法是求助向导,小伙子不仅听懂并找来绳子,更贴心的是还主动帮我把鞋底与鞋帮捆了个结结实实,感动的同时当然免不了小费多多的给了。</h3> <h3>宿营地与鱼尾峰直线距离大概20公里,晚上下榻于此,虽然条件简陋,但一生有一次与喜马拉雅群峰近在咫尺,躺床上就能与神山相视而眠的机会,难免情不自禁的手舞足蹈。</h3> <p class="ql-block">暖阳、鲜花、雪山、coffee、尼餐,我以自己喜欢的方式享受着,无以言表的惬意。</p> <p class="ql-block">如果说安纳普尔纳是博卡拉的神,费瓦湖就是博卡拉的魂,安纳普尔纳群峰是幸运的,因为这里的每一座山峰,都有两个影像,一个在山上、一个在水里。</p> <h3>泛舟费瓦湖,享受素静的湖光山色</h3> <h3>建于18世纪,有纽瓦丽博物馆之称的班迪布尔小镇,随着欧美游人的嵌入,小镇由封闭落后渐入开放多元。</h3> <h3>一个成熟而古朴的小镇,发呆、看书、听音乐、日光浴,随心随意。</h3> <h3>入住小镇最好、历史最悠久的OLD INN,除去建筑、陈设特色,至今让我回味无穷的是那唇齿留香的Old hen soup(老母鸡汤)。</h3> <h3>用古董级的衡器,称量最原生态的西红柿,口感好极了😀</h3> <h3>班迪布尔小镇掠影</h3> <h3>加德满都泰米尔区,是尼首都著名的商业街区,老旧、繁华、混乱的街区由数条阡陌纵横的小街小巷组成,如蜘蛛网般的电线纵贯交错;人流、车流交织;各种酒店、旅店、羊毛羊绒制品、手工艺品店、旅行社、书店、银行、外币兑换、超市、各国风味餐馆 等等应有尽有,我用时60分钟到此打卡飘过。</h3> <h3>蓝毗尼,佛主释迦摩尼诞生地,全世界佛教徒向往的圣地,与揶路撒冷、麦加并称世界三大宗教发源地,位于距加德满都360公里的鲁潘德希县境内,与印度仅10余公里,不少游客经此取道入境印度。
从做攻略开始就莫名向往,因其交通问题一直举棋不定。坐本地巴士山路崎岖颠簸需7-8小时(此条线没有旅游大巴),而坐飞机只要30分钟,可其小飞机经常失事的消息又不绝于耳,反复纠结纠结,结果还是选择了坐小飞机。</h3><h3> 一郑州美驴虽对蓝毗尼毫无所知,但得知是被她称为释老师的释迦摩尼的诞生地时,兴奋的定要与我一同前往,因为她是释迦牟尼的铁粉。<br></h3><h3>佛主释迦摩尼12岁等身像(位于蓝毗尼圣园内)</h3> <h3>坐Buddha(佛陀)航空,去佛主圣地,在加德满都机场候机时有幸与即将飞往博卡拉的臧传佛教寺庙的住持Manggeduozhe 相识,他的寺庙在我即将飞往的蓝比尼圣园内, 叫Dharma Swami Maharaja Buddha Vihara.(达摩斯瓦米.马哈………)当和他合影并互加微信后,我对蓝毗尼之行不再有半点忐忑,督定一切会平安顺利。</h3><h3>72坐的小飞机舒适平稳安全快捷,历时30分钟顺利抵达,坐上通过酒店预约的出租车,在尘土飞扬的公路上颠婆前行,映入眼帘的是一望无际的特莱大平原,方知之前的担心、纠结都是多余,因失事的小飞机根本就不在这样平坦开阔的航线上(尼泊尔国内航线安全确实臭名昭著,2019年内已有4次小飞机失事了🙃🙃🙃)。</h3> <h3>在颠簸不堪的车上,用手机不停的抓拍,最吸引我的是放学途中的学生,早闻尼泊尔的校服是一道靓丽的风景,有幸在如此贫穷的蓝毗尼相见,真是名不虚传。</h3> <h3>蓝毗尼圣园——即佛主诞生纪念园,占地约770公顷,有9个出入口,由3部分组成,一是以阿育王石柱、菩提树、水池、摩耶夫人祠等遗址为主的圣地花园区,二是各国佛教组织修建大量庙宇的寺院区,三是以种植树木为主的绿化区。园区浩大,耗时两天才走个大概。<br></h3> <h3>摩耶夫人祠——为纪念佛祖母亲摩耶夫人而建,2500多年前佛主诞生在水池边的无忧树下。</h3><h3>在佛主涅槃200多年后的公园前251年印度孔雀王朝第三代君主阿育王到此巡拜佛迹而立阿育王柱,上面有用巴利文记录的祷文和日期,根据此柱上的记载,世界教科文组织方于1997年将其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中国高僧玄奘也于公园636年到此寻迹朝拜。</h3><h3>白色建筑里是考古发掘的原址原貌,里面有最珍贵的佛祖脚印和一块砂岩石雕的夫人诞子图,世界各地的朝拜者从早到晚络绎不绝的排队瞻仰,缓慢移动的队列静谧而安详,我分别排队三次转了三圈,每次经过佛祖脚印时的感受都不一样,也许这里真有凌驾于我们感知之外的东西吗?室内严禁拍照,所以没有影像留存。</h3> <h3>摩耶夫人祠是圣园游览的重点区域,要购票并脱鞋进入,我在里面兜兜转转、不能免俗的烧香礼佛,在草坪闭目养神,梵音经声不绝于耳,安静、平和、祥瑞,内心无比静美。</h3> <h3>各国寺庙区是圣园的另一个重点游览区域,德国、法国、加拿大、韩国、日本、中国、俄罗斯等20多个国家都在此建有寺庙或援建项目,各国寺庙各有特色。同为佛教寺庙但异国寺庙总体感觉是更具亲和力,庄严虽可以让人敬畏,但亲切和温暖更具感召力,更能彰显人文情怀。<br></h3> <h3>在寺庙区有幸再次与尼泊尔校服邂逅,青春、阳光的学生们一口流利的英语,在老师的带领下来圣园接受佛祖的熏陶。尼泊尔的校服为什么能这么美呢?</h3> <h3>在寺庙区不得不说一下我大中华寺,虽然我不是佛教徒,但做攻略时就知道中华寺可以留宿并体验他们的早课晚课,所以当天下午入园后直奔中华寺,见证了外国人对中华寺的喜爱、对中国人的友善,但中国人想入住中华寺的愿望却未能如愿,不得其解,只能套用一句“缘分未到”来宽慰了。</h3> <h3>在尼泊尔之行的诸多偶遇中,最惊喜的是在机场相遇的MangalDvoza住持,我去到了他在蓝吡尼圣园内的寺庙,他们看了我和MangalDvoza的合影,居然用中文说“这是我们老大耶”,接下来便进入英文+中文+肢体语言的聊天模式😜😜小伙子叫Gelek,刚从印度最好的佛学院留学归来,给我看他的毕业证,大学校园、大学同学照片,毫不夸张的说,他的同学遍布世界各地,男女同学都阳光、帅气、靓丽,和我在飞机上见到的沙弥们的精神面貌迥异。他们寺庙不对外提供斋饭,但答应我可以去吃晚餐且还可以按我的口味做,在异国他乡的异国他寺,如此好待遇,我也只能说,这就是缘分吧!</h3><h3><br></h3><h3><br></h3> <h3>从寺庙出来去圣火广场玩了会儿,因惦记着合口味的晚餐,屁颠屁颠的转了回去,厨娘已在为他们准备晚餐,干净、整洁的厨具、厨房,经三次过滤的自取水,品牌菜子油,纯天然蔬菜,这样的生活条件远高于当地村民水准,大可放心食用。我如入自家厨房一般,做了青椒土豆丝、炒小青菜、番茄蛋汤,并邀他们一起共进中国素餐,气氛友好和谐愉快,餐毕给其餐费被拒,只好变成去随喜功德 ,见天色渐晚,Gelek专程骑摩托车将我送至圣园大门口,就此别过。
<br></h3> <h3>回到酒店给美驴分享我圣园内的一天,她直叹自己无缘。结束蓝毗尼之旅再乘佛主航空返回加德满都,并就此进入特里布万国际机场直飞成都 ,一路平安顺利。值此真诚感谢MangalDvoza和Gelek ,是他们让我的尼泊尔之旅完美的出乎意料。<br></h3> <h3>本次行程历时11天,游记完成于行程结束后的第345天。</h3><h3> 2019.10</h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