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3> </h3><h3> 曾今,利川在我的脑海里,不过是个穷乡僻壤的代名词,我甚至对它还有几分不屑!但真正踏上这块土地后,这里的一切,便彻底颠覆了我脑中固有的印象!</h3><h3> (一)古老的习俗 ——赶集</h3><h3> “赶集”,对久居城镇的我们来说,那只是影视剧在头脑中留下的的一个画面而已,但它却在这里真实上演。每逢农历的“一、四、七”或“二、五、八”或“三、六、九”,是赶集的日子。每个乡镇赶集的时间点是不同的,有的地方是是逢“三、六、九”,有的地方是逢“二、五、八”,有的地方是逢“一、四、七”。到了赶集这一天,一些上了年岁的山民们便一大早把自家种的蔬菜水果、各类土法加工的食品等用背篓背到集市来,摆在道路的两边售卖。本地居民、避暑的人群、各民宿的老板,纷至杳来,一时间,集市上人山人海、街道被围得水泄不通,车辆只得在路中间做蜗牛般爬行!买的买,卖的卖,好不热闹!</h3><h3> 我在一个大约六七十岁的老太太摊前,停下脚步。那只有鸡蛋黄大小但红得透亮的西红柿吸引了我的目光,那袋子里也就只有一二十来个,我就想都要了。老太太认真地看着秤,笑着告诉我,要2.5元,因我只有2元零钱,我就要老太太拿几个出来再秤,老太太温和地笑着说,不用拿了,你都拿去吧。我从袋子里拿了两个出来,老太太仍旧和善地笑了笑,把西红柿袋子系好递给我。也许在她看来,多几个或拿几个出来,都是一种理所当然吧!</h3><h3> 卖完山货,山民便到超市、药店买回日常生活所需用品,他们每次都把背篓整整齐齐地摆放超市门口,然后再进店购物。他们在银行也是,在工作人员地指导下,规规矩矩地依次排队办理,没人拥挤。比起城镇的某些异相,山民的文明让我们生出几分敬意!</h3><h3> 大约在上午十一点左右,集市慢慢散去。灰白的地面渐渐地显露在阳光之下,尽管它有些凹凸不平,但它仍和先前一样是干净的。就如同这里山民的心灵一样,纯朴!透亮!</h3> <h3> (二) 神秘的花梨岭教堂</h3><h3> 早在赶集时,在背街的一处停车场,看到“凉雾——教堂”的运输车,我感到十分好奇!教堂仅仅是一个巧合的地名?还是真的有一座教堂呢?听说,真的有一座教堂呢……</h3><h3> 第二天,我们驱车前往,一探究竟!车子七弯八拐之后,在高大的树木掩映之下,我们看到了教堂的轮角,白墙黑瓦之上的十字架显得肃穆庄严!但大门禁闭。山农告诉我们,神父到重庆讲课去了,星期天教友来做礼拜,教堂一定会开门的。等到了星期天,我们匆匆赶到时,活动刚结束,教友们已离去。但我们有幸见到了神父!神父当时并没有穿神父服,但神父的眼神里却仍然透着笃定、坚毅、和善,神父缓缓地向我们讲述了花梨岭教堂的沧桑历史。</h3><h3> 花梨岭教堂始建于1865年,先后修建了4座教堂,修建的过程中,由于资金短缺,由国外的教友捐资建成。曾先后有法国、比利时、意大利、荷兰等国的传教士在此传教。据说,当地居民因不满国外传教士焚烧病婴的行为,焚烧了花梨岭教堂。传教士上书清朝皇帝,清政府派重兵将反洋教派镇压下去,并给教会赔偿白银,于光绪26年重修教堂。光绪帝亲笔题匾:赦建天主。教堂分男堂和女堂。男堂建于一小山坡上,典型的西式结构,坐西向东。女堂建于男堂对面的山坡上,四合院式结构,与男堂相距130米。解放后,一直为花梨岭小学所在地。1987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1998年复为天主教堂,恢复天主教活动,仍然属于宜昌教区。每周日,神父在教堂主持活动。</h3><h3> 教堂地处群山环抱之中,环境优雅,美丽的风景成了利川文化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每年都有许多游客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观。</h3><h3> 回望神圣的教堂,心中的宁静依然……</h3> <h3> (三)寻觅天下第一杉</h3><h3> 听说在谋道镇有一颗古老的杉树被称为“天下第一杉”。好奇心驱使我们前往。导航显示已到目的地,但我们迟迟未见“天下第一杉”的踪影,我们边走边看,边看边走,突然发现了指路牌“右拐天下第一杉”。我们兴奋不已,随即右拐,可是,路越走越窄,树木越来越小,感觉不对劲儿!经打听,我们拐弯早了,还要往前开一段才到。我们准备掉头,可道路和车身差不多宽,我们只得慢慢往前开,终于在一农家小院前找到了一块空地,进进退退,退退进进,倒腾了五六分钟,才把车头调过来。好心的山农在前面给我们引路,直到我们在车上看到了“天下第一杉”,方才离去。谢谢这位善良的山民!让我们在心里送上一份美好的祝福:“好人一生平安!”</h3><h3> 走近“天下第一杉”。她被一圈深红色的栅栏围着,栅栏和树身被许多鲜红的绸带缠绕,显得十分尊贵!树干粗壮,树枝平伸开去,略带倾斜,全身呈黑炭色,树叶虽浓绿,但比较稀疏,略显老太。但这并不影响她在植物界的地位!</h3><h3> 水杉是距今一亿多年前中生白垩纪的古老植物。曾被认为早已灭绝。二十世纪四十年代,中国植物学家在湖北利川县谋道溪边找到一颗树龄有550多年的水杉树,人们才知道这种堪称“植物活化石”的树种依然存在。这一发现轰动了全世界的植物学界,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植物的重大发现。”这颗被重新发现的水杉树,被命名为“利川谋道1号”,树高35米,一年结籽10多千克,每千克约有50万颗种子。现在世界各国引种的水杉树,都是这颗树的后代子孙。此树成为中国引种最广的树,被称为“天下第一杉”或“水杉王”。</h3><h3> 在当地,还流传着这样一个有趣的传说。如果从树上掉下一片叶子,那么,当地就会有一个人离世;如果掉下来的是一根树枝,那么,就会有一个大人物离世。据说,在李鹏总理去世前,就从树上掉下来一根树枝。</h3><h3> 果真如此的话,那这颗古老的杉树便真的成了树精了!</h3> <h3> (四)如今的苏马荡风景区</h3><h3> 从谋道镇出发,一路向西,便来到了著名的苏马荡风景区。谋道镇已和苏马荡风景区连为一体,根本分不清,从哪个地方开始为谋道,从那哪个地方开始是苏马荡。</h3><h3> 苏马荡山顶,本是一块相对平整的土地,站在山顶,举目四望,怎么看,都是美不胜收的景致!但不知从何时起,这块风水宝地被“精明人士”嗅到了铜臭味,在山顶开始修建小户型避暑房,凉爽的天气,清新的空气,优美的风景,一下子吸引了重庆、武汉这两座火炉的市民,他们蜂拥而至!道路的两边,全是密密麻麻各种类型的避暑房,错落而凌乱,街道两边尽是各种生活用品商铺、医务室、休闲图书室等配套设施,已完完全全是一座县城的模样了!丝毫感觉不出那是在一个风景优美的山顶!“一览众山小”的境界已完全被破坏!</h3><h3> 在“街道”上走了很久,才在右边的一个拐角处发现了“十里长廊”的入口。登上台阶,走了一段路程,才窥见了苏马荡风景区的真实面容!山的对面是有名的齐岳山,站在十里长廊,可以清晰地看见齐岳山上的大风车正缓缓地转动。两山之间,是长长的峡谷,依稀可见山农开垦的整齐的农田,茂密的树林布满整个峡谷,偶尔几缕炊烟从白色的房顶袅袅升起,天上的白云若隐若现,忽浓忽淡,一会儿悄然而至,一会儿飘然而去。似仙境一般!好生惬意!</h3><h3> 但走着走着,却发现长廊的路面有多处或宽或窄的裂缝,很显然,山顶楼盘的重量已大大超出了山体本身的承重量,如果再在山顶继续造房,总有一天,会山崩地裂,后果将不堪设想!这也许是从2018起,不准再在苏马荡建避暑房的原因吧!希望那点有限的美丽风景还能得以幸存!</h3> <h3> (五)邂逅山顶民宿</h3><h3> 在利川,民宿就像路边的野花遍地开放。无意间,我们发现了唯一的一家山顶民宿。</h3><h3> 一日,先生在水库边垂钓,我便在山间闲走,拾级而上,走进一片小树林,小树林是静寂的。植被带着湿润的、泥土的清香将我紧紧地包裹!我沉浸在这静寂里,沉静在这清香里……不知何时,烦恼、忧愁、痛苦……悄然而退……忽然,几声清脆的鸟鸣将我唤醒……</h3><h3> 抬头一看,已至山顶。一座宽敞明亮、干净整齐的“满江红民宿”出现在我的眼前。院前挂着许多彩色的风铃,给民宿增添了些许的喜庆!来自山东、浙江等地的游客在此码长城、斗地主,有的对着手机独自K歌,说说笑笑,好不悠闲自在。</h3><h3> 民宿老板很精明能干!虽然知道我们只是随便走走看看,但仍然热情地端茶递水,呈了瓜子,又呈西瓜,还专门给我们端来了一张方桌放东西。</h3><h3> 坐在山农用藤条编制的的摇篮上,看棉花似的云朵在湛蓝的天空随风飘移;任凉爽的风吹拂着我的脸颊,吹乱了我的发丝;听山下传来小溪潺潺的流水声……我就这样看着……听着……想着……久久不愿离去……</h3><h3> 隧决定在山顶用完中餐再返回,那用土家酸菜凉拌的米豆腐、那特制的蒜蓉辣酱,令我的味蕾大开,回味无穷!</h3><h3> 山的另一边,是一所大型驾校。据说可以容纳50人同时练习。他们的教练车大都是小卡车式的,大概是山区路窄坡陡,小卡车更容易操作吧!黑色的“教练车”字样,没有红色那么显眼,但让人心里感到十分宁静。训练场的另一边还有一块足球场般大小的专门练倒车入库的场地。整个训练场的一边是陡峭的山崖,训练场好像是把山一分为二后而建成的!</h3><h3> 慢慢走下山来,路边的野花、或叫不上名的野果不时地跳入眼帘,在你的心里荡起一丝丝欢快的涟漪……</h3> <h3> 返程的日子临近,我的心中便涌出万般不舍!!</h3><h3> 我多么想,在这里,和山民一起,就这样简单地过活,而不去思其他……</h3>